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9711002
条形码:97875097110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内容简介:在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发展中,我们有三大任务:一是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二是建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三是做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智囊团、思想库。
媒体推荐 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与运用,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及形而上学的态度,而必须采取发展的、辩证的、创新的态度,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髓和科学方法加以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所所长 卓新平研究员
社会主义者应该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坚定的维护者。我们是无神论政党,但我们不是战斗无神论者,我们的无神论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我们的无神论是真正了解宗教存在、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反对用简单的办法来取消宗教。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教授
从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史来看,那些具有原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学说,其恒久的科学价值主要不体现为“某个具体的论断或说法”——可供后人不分时间和地点地遵照执行,而在于建树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或世界观”——值得后人与时并与地俱进地予以继承和发扬。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与宗教学系 张志刚教授
编辑推荐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欢迎辞(代序)
方法研究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探究
宗教学:跨越掌握世界方式的“掌握”
再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意义
文本研究
“文化人类学笔记”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的地位
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思想的起源
宗教掌握世界论——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
青年恩格斯从正统宗教信仰到无神论的转变
处境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教观研究
苏联/俄罗斯信仰自由今昔谈
超逾有神与无神之争——莫尔特曼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运用研究
中国宗教问题: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
中国民间信仰之和谐因素
社会主义者是实践的无神论者
鸦片隐喻的历史文化解读
研究现状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几点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三大原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理解——以任继愈、卓新平为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研究历程与反思
……
序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在这一研究领域著述甚丰、见解新颖、勇于开创、卓有成就的各位朋友,感到特别的高兴。与会者不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内世界宗教研究所、科研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网络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现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而且还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在与会者中有些朋友与我们已合作、交往多年,有些朋友虽然见面不多或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却已在你们的著作中流连忘返、获益匪浅。此外,中央编译局为我们的会议赠送了相关图书资料,《光明日报》、《中国宗教》、《中国民族报》等媒体派代表来出席会议。对于大家放弃在端午佳节的休息而光临我们的论坛和对这一研讨的热情支持,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在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建设发展中,我们有三大任务:一是建成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二是建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三是做好党中央、国务院的智囊团、思想库。
文摘 从历史上看,在社会大变革的关头,随着旧政权被推翻,旧文化和旧传统必然受到冲击,民风民俗乃至生活习惯,也会受到一番检验,加以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无可厚非。问题是,在文化战线上执行激进的“兴无灭资”、“荡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的路线,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侵犯到广大人民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则是犯下了不该发生的“左倾”错误。
我本人亲身经历这次社会的大变革,沧桑巨变仍历历在目。1949年我正好12岁,童年的记忆,历久弥新。故乡高各庄是京南宛平县的一个村落。该村西临永定河,东依庞各庄镇,全村二百户近千人口。原本是由明代韩氏兄弟移居于此繁衍而来的古村落。其民间信仰概况如下:
正式庙宇四座,村东头和东西两街中间,建有两座大庙,内均塑有佛像,庄严肃穆,受人敬仰。另外还有两座小庙,一为五道庙,一为守护神庙。早年曾有一位“俗和尚”管理着庙务,按时撞钟。这四座庙各司其职,供村民平时,特别是节日烧香还愿拜佛之用,它们在村民的心中占有崇高位置。至于各家各户,都祭奉着各种神明,大同小异。正房(或主房)堂屋正中,皆有神龛,供着佛祖释迦牟尼或太上老君,或观音菩萨,或关圣帝君等。其他还有天帝爷、灶王爷、门神和财神等,各安其位。
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大年(即春节),每户举家虔诚祀拜酬神之外,还要举行热闹非凡的到庙里祭神酬神的活动,其时鼓乐齐鸣,献艺献果,同时也是村民一年一度欢腾娱乐的节日。当然,除去本村的神明之外,附近的五里八村,还有佛道或地方神的庙会,招引村民参加。
每个农家子弟,都是自幼就在这种民间信仰文化的大环境中,在这种“神权”笼罩的气氛中熏陶塑造出来的,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以上就是我在新中国成立前乃至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儿童时有关民间信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