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4-25 06:34:25 作者:

 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802090326
条形码:97878020903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研究的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林业与生态园林发展现状与趋势,依据有关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并提出城市森林的概念,根据其内涵提出城市森林学的概念并确定其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国林业区划等资料,根据影响城市森林发展的气候条件、用地条件、城市森林绿地现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根据以上条件确定研究地区城市森林发展的有利或限制因子,明确城市森林如何把握现有条件进行模式构建。同时,在综合现有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生态、结构、景观等多因子的现代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森林评价标准等级以及评价程序和方法,为城市森林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我国城市森林规划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在城市森林规划中起到总体控制作用,并通过城市森林综合评价实现规划的多方案选优,以适应对城市森林现状、规划和建设成果进行的评价。
  采用目前美国林务处通用的城市森林结构调查方法,对包头市自然与城市两种环境条件下城市森林进行调查研究。利用遥感、地图资料和现有专业部门统计资料分析包头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城市森林覆盖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上的分类随机抽样原理,确定样点的数目和分布情况,然后按样点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测量,从而确认包头市城市森林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与动态、层片结构、空间布局等结构特征以及类型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在研究包头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效益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结构群落在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方面的差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与其多功能特征相适应的城市森林类型体系。
  根据包头市的特点(自然条件、植物种类、人文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城市类型、经济实力、发展现状),尤其对城市森林建设起关键制约作用的温度与水分特点,提出包头市城市森林的建设方案、建设步骤、发展道路,提出不同类型城市森林及群落的构建模式,分析其存在问题、应用条件、适应范围、模式行为、发展方向、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韩轶(1972-),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林业研究方向博士,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曾工作于北京大兴风景园林设计院,目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系从事园林设计与城市绿地规划等教学和研究工作,副教授。兼任内蒙古青年联合会委员,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项目专家。硕士期间曾参加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攻关课题“高寒地区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研究”,现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鄂尔多斯古地中海子遗植物群环境胁迫响应研究”与国家科技部项目“防沙治沙固体水抗旱造林技术”。2001年至今发表论文7篇,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园林景观与城市绿地规划项目50余项。目前主持规划的大型项目有包头市万水泉生态农业园区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规、包头市昆都仑河滨河绿地总体规划、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规、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绿地植物景观规划、锡林浩特市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等。
  李吉跃(1959-),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参加工作。1984年9月考入北京林业大学造林专业,在沈国舫院士指导一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6月转攻博士学位,1990年9月以优秀博士论文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留校任教。1993年晋升为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林业系副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学校评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在年度工作评比中被评为优秀。1995年~199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被林业部首批选拔为“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培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研究的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林业与生态园林发展现状与趋势,依据有关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并提出城市森林的概念,根据其内涵提出城市森林学的概念并确定其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国林业区划等资料,根据影响城市森林发展的气候条件、用地条件、城市森林绿地现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城市森林影响因子分析与类型划分,根据以上条件确定研究地区城市森林发展的有利或限制因子,明确城市森林如何把握现有条件进行模式构建。同时,在综合现有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生态、结构、景观等多因子的现代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森林评价标准等级以及评价程序和方法,为城市森林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我国城市森林规划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在城市森林规划中起到总体控制作用,并通过城市森林综合评价实现规划的多方案选优,以适应对城市森林现状、规划和建设成果进行的评价。
  采用目前美国林务处通用的城市森林结构调查方法,对包头市自然与城市两种环境条件下城市森林进行调查研究。利用遥感、地图资料和现有专业部门统计资料分析包头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城市森林覆盖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统计上的分类随机抽样原理,确定样点的数目和分布情况,然后按样点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测量,从而确认包头市城市森林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与动态、层片结构、空间布局等结构特征以及类型分布等方面的特征,在研究包头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效益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结构群落在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方面的差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与其多功能特征相适应的城市森林类型体系。
  根据包头市的特点(自然条件、植物种类、人文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城市类型、经济实力、发展现状),尤其对城市森林建设起关键制约作用的温度与水分特点,提出包头市城市森林的建设方案、建设步骤、发展道路,提出不同类型城市森林及群落的构建模式,分析其存在问题、应用条件、适应范围、模式行为、发展方向、解决方案。
目录
上篇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3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城市森林学的理论体系
……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