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040145359
条形码:97870401453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电路实验与实践》是为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编写的实验教材。内容涉及电测量的基本知识、常用电测量仪表及仪器设备的应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供电与安全用电、元器件的装配与焊接技术、直流电路、交流电路、谐振电路、RC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二端网络及仿真实验等方面。内容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所编的30个实验都有相应的原理介绍,因此《电路实验与实践》可单独设课使用。
《电路实验与实践》可作为大专院校电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电路实验与实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1章 电测量的基本知识
1.1 实验误差分析和仪表的准确度
1.2 实验数据处理
1.3 实验步骤及实验故障的排除
1.4 实验的分析整理和结果报告
第2章 常用电测量仪表及仪器设备的应用
2.1 电测量指示仪表
2.2 电子仪器设备的应用
2.3 虚拟仪器的概念
2.4 直流仪表的使用
第3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3.1 电阻器与电位器
3.2 电容器
3.3 电感器
3.4 晶体管与集成电路
3.5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第4章 供电与安全用电
4.1 发电与输电概述
4.2 配电系统
4.3 安全用电
4.4 日光灯
4.5 日光灯的安装操作实践
第5章 元器件的装配与焊接技术
5.1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5.2 元器件的装配和焊接
5.3 电子组装技术简介
5.4 电子线路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简介
第6章 直流电路
6.1 概述
6.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
6.3 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6.4 特勒根定理与互易定理
6.5 运算放大器和受控电源
6.6 电阻网络设计与实现
第7章 交流电路
7.1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
7.2 功率因数的提高
7.3 三相电路
7.4 互感电路
7.5 延迟开关的设计
7.6 感性负载断电保护电路的设计
第8章 谐振电路、RC电路
8.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8.2 谐振电路
8.3 RC网络的频率特性
8.4 一阶电路的方波响应
8.5 二阶电路的方波响应
8.6 移相电路设计
第9章 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二端口网络
9.1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9.2 RC有源滤波器及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9.3 双T型选频网络的研究与设计
9.4 负阻抗变换器及其应用
9.5 回转器电路设计
第10章 仿真实验
10.1 PSPICE软件及其应用
10.2 Electronics Workbench 5.O的应用简介
10.3 用PSPICE软件进行直流电路仿真(一)
10.4 用PSPICE软件进行直流电路仿真(二)
10.5 用PSPICE软件进行正弦稳态电路仿真
10.6 用PSPICE软件进行无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分析
10.7 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瞬态响应的研究
10.8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10.9 用EWB软件进行交流电路的测量
10.10 用EWB软件进行电路的时域分析
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是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实验系列教材之一,是培养实验能力和技能的基础教材。
培养实验能力和实际技能是高等工科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理论处理实际问题,验证、消化和巩固基本理论,获得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
“电路实验”是自动控制、电气技术及测试技术等专业所学课程中的基本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验证抽象的电路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电工测量方法的基本知识、电工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设计技能。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工科电类专业编写的一本实验教材,是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的。所编写的实验内容主要满足电路课程对实践环节的要求。针对电类专业的特殊性,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题上注重实用性、延续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并尽可能反映当代电路理论。
本书不隶属和局限与某一特定的“电路”理论教材。为此,书中的每个实验都介绍了相关原理,从而本书可独立使用。
全书共分10章,第1至第5章系统介绍了电路实验基础知识及实验的一般方法,第6章至第9章涉及电路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突出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其中基本实验主要用y-学生验证电路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基本原理;简单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部分既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补充少量其他课程的部分知识,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0章PSPICE在电路实验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在电路理论中的应用,也作为教学中计算机应用不断线的总体规划的一个环节,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EDA知识打下基础。本书可作为大学电类各专业本、专科电路实验教材,也可作为高年级学生课程设计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建设多年来电路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编成的,由富有经验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参加编写的教师有:王勤、余定鑫、王芸、沈晓凡、任为民、谷曼。由王勤任主编,余定鑫任副主编。
自1981年“电路实验”单独设课以来,先后有20多位教师参加本课程的教学、教材讨论以及实验室工作,他们为编写本书提供了大量资料,提出了许多建议,做了大量的工作。曲民兴教授、潘双来教授为本书大纲的制定、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本书由东南大学魏维柱担任主审,对全书作了仔细的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由于我们学识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地希望使用或参考该教材的同行、读者提出坦率的批评和建议。意见请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文摘 插图:

电路系统所含的器件、结构一旦确定,其特性和功能也就随之确定。为了了解电路系统的特性和功能,通常可根据元件的约束关系以及电路结构的约束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可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可掌握电路的大概功能;而定量分析可求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支路电流、传输函数等,从而进一步了解电路的一些特性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功能。但是,对电路作出定量分析往往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对一些大系统,即使是使用计算机,也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如果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矛盾将更加突出。
然而,如果采用实验手段,这项工作将会变得比较容易。不管电路是一阶的还是高阶的,也不管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借助于电工电子仪器仪表,都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出电路中各节点电位、支路电流、波形及各种网络函数曲线,从而掌握、了解电路的各种特性、功能及电路工作状态。因此,实验综合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不可缺少的技能。
当接受一项实验任务后,若该实验属于验证性的,则其实验目的、要求比较明确,需要做什么也比较具体。若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发生故障的电路需要检修,或者是一个功能、特性不详的电路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这时的实验目的、要求虽然也很明确,但如何去进行实验就不具体了。这时,首先需要根据电路原理图对其做定性分析,以便掌握电路的功能、特性、可能发生的故障等,然后才能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