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发布时间: 2010-04-26 02:05:04 作者:

 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17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802254015
条形码:97878022540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对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历史认知,必须在现代的自我理解过程中展开。在世俗化的人本世界,“上帝”既死之后,占据上帝之位的却是基于主体之人的“价值”,价值的僭政构成了虚无主义困扰的本质。而1990年代以后,价值的生产在中国终于被纳入了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建与中国的重建不可避免地关联在一起,而中国思想与中国政治的成熟无疑是中国重建的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天下思想在这个重建过程中必将自身展现为一个深邃广袤的远景思想空间。
作者简介 陈,安徽怀远人,1973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07年)、《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中庸的思想》(三联书店,2007年)。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学术刊物。

目录
现代精神生活的内在困境
一、精神生活的世俗化
1.从宗教共同体到世俗化社会
2.人本与主体性:精神生活的现代确证方式
3.自由与重负:现代精神生活的双重维度
二、精神生活的分化
1.事实、价值与制度的分化
2.精神生活的区域分化与诸神之争
三、虚无主义、诸神之争与价值的僭政
1.虚无主义及其逻辑演进
2.价值的僭政与虚无主义的本质
3.多元价值与相对主义的困境
四、走向健全的精神生活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自我理解
一、从主体性的确立到个人主义
1.自我或主体性的觉醒
2.个人主义的确立
二、去政治化的逻辑与公共意识的衰退
1.从广场到民间:自我确证方式的去政治化
2.公共性的退隐
三、文化意识的衰落与精神生活的世俗化
1.从人文精神到世俗生活
2.生活在当下:从历史目的论到偶在论
四、生活世界基本元素的变异
1.生活在别处:存在方式上的离家出走
2.友情的变异与伦理的失序
五、结论

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之路--中国问题中国道路
与中国思想论纲
一、中国问题与中国道路
二、中国思想与儒家之道
三、现代中国的自身经验及其与天下思想的关联
四、中国的自我转化与天下的重建
后记
……
文摘 2.人本与主体性:精神生活的现代确证方式
社会无论如何都是人的群体,无论从以上哪一个方面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到世俗化过程本质上是“神本”向“人本”的转换过程。一方面,宗教之诸神进入由人而设定的价值观系列,并显现在由作为主体的人来推动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由人的角色所构造的社会替代了天下或世界,从而将人的自我确证从未解魅的“自一然”(具有神性的自发秩序的场域)转向分化了的社会及其历史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人是主体,而自然则变成了物理性的物质领域,作为客体而存在。对于这一“人本”(Humanitat)现象,特洛尔奇的说法是:“具有共同人性的自然人性取代了参与上帝的共同体的团契使命感的宗教动机,对普遍的善的感召式呼吁取代了虔敬与背逆、善与恶、被拣选与受诅咒者的区分。人本观念成为一个自然性观念,它是具有人所共有的善之真理和本能的个体与生俱有的;换言之,人本成为人之自然系统的所有力量和冲动的自然秉性的另一表达式,成为人从这种自然系统来营造其现实社会的自足基设。”[1]正是在人成为世界之本的基设中,我们发现了现代的主体性观念,这一观念对现代精神生活影响深远。
不难看到两种不同的精神生活范式的对比:在前现代,人与世界的统一是通过神得以实现的,与上帝的融合即是人与世界的融合的方式,因而也被作为人生在世的目标;但是现代性却以主体性原则替代了这种和谐的目标,并把主体性贯彻到生活的不同领域,可以说,主体性原则确立了现代文化形态。[1]黑格尔指出,“说到底,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也就是说,精神总体性中关键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哈贝马斯进而指出,黑格尔所说的主体性原则在现代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社会与政治的现实,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个体)主义--在现代世界,所有独特不群的个体都自命不凡;(2)批判的权利--现代世界的原则要求,每个人都应认可的东西,应表明它自身是合理的;(3)行为自由--在现代我们才愿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4)唯心主义哲学--哲学把握自我意识的理念乃是现代的事业。[2]对这个被称为现代的历史文化阶段而言,主体性的要求成为精神生活的首要原则。
现代的主体性原则显然是一个极为具有“人本”意味的概念,人不是被作为人本身而被构想,而是被作为新的世界图像的本原与根据。但这样一来,在人本的主体性概念中,仍然可以看到某种蜕变了的宗教世界观的踪迹。它揭示了这样一
……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