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 2010-04-26 02:12:56 作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哲学思维教学法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3064859/9787203064855
条形码:97872030648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的一系列的方法,因此,“概论”是方法,而不是教义。也正如毛泽东曾经讲到:“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作者简介 白琦瑞,199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先后在《经济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参与研究了多项省级课题。
编辑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哲学思维教学法研究》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哲学思维教学法”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我的教学经历
二、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三、本次“质的研究”的背景知识、资料收集和处理
四、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质的研究”的概述
一、“质的研究”的由来
二、“质的研究”的内涵
三、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三节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哲学思维教学法
二、“质的研究”在“哲学思维教学法”的特征表现
三、“哲学思维教学法”的研究过程
第二章 “概论”的教学概况
第一节 “概论”课程的历史演进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初步设置与曲折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85”方案的诞生
三、“概论”课程在“98”方案中彰显出来
四、“概论”课程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第二节 “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大学生对“98”方案和“05”方案中的“概论”课程教学的
认知度比较
二、大学生对“98”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05”方案“概
论”课程实效性原因的比较
三、比较分析结果
第三节 “概论”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概论”课程的基础局限
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和理论诉求
三、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

第三章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探索过程
第一节 备课——“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教学准备
一、备大纲的指导思想
二、备教材内容的主体思想
三、备教师、备辅助资料
四、备课堂教学的主体
五、备教学方法
六、备社会环境
七、备整体系统、主体思想整合成品
第二节 课堂实战——“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探索过程
一、“互动”新内涵
二、发现“兴趣”点
三、抓住“创新”关键
四、突出“实践”路径
第三节 学习“概论”中哲学思维的方法
一、“哲学思维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哲学思维法教学”的主要特点
三、“哲学思维法教学”的思维逻辑

第四章 “概论”中的哲学思维方法及其理论创新
第一节 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的辩证统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与实俄价值观的辩证统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与实践人生观的辩证统
第二节 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表现
一、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性实践
三、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
第三节 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思维方式
一、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思维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维方式的实践与运用

第五章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操作体系
第一节 优化“概论”课程
一、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三、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
第二节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二、“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三、“哲学思维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哲学思维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结构与功能
三、结构与功能最优化的展示途径
四、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五、“哲学思维教学法”的验证
第六章 “哲学思维教学法”在“概论”教学中的示范运用
……
序言 “概论”是方法,而不是教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那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更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的一系列的方法,因此,“概论”是方法,而不是教义。也正如毛泽东曾经讲到:“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因此,“概论”还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史、创新史和思想信仰史。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是劳动力成为资本,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即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赋予了“概论”实践的、民族的、时代的、创新的、开放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概论”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思维方式的哲学品格。学生作为思维主体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作为思维主体要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品质,学生作为思维主体要具有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学生作为思维主体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品格即批判精神和勇于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概论”教学应该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只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才能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学会像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那样思考,才能把“概论”真正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概论”教学的方法是“哲学思维教学法”,而不能是别的一般的方法。
文摘 插图:


2.创新教育贯穿哲学思维。创新教育和哲学思维的一致性启示我们,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创新教育与哲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对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模式、课程结构、评估体系等等进行创新。而这些内容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探索,离不开对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系统把握。所以,在创新教育中,离不开哲学思维,要对传统的及现实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等进行反思和批判,尤其是对教育观念的反思。哲学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反思、批判、辩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能够破除人们思想认识中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习惯的束缚,开发人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而这正是创新教育所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新教育必先创新教育的思想与观念。要创新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关键是要对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进行理性思考,要创设思想自由的环境。
首先,从思想上,不应给学生设置禁区,思想是自由的,正如马克思所言,罪犯的思想也要胜过白痴,人类若无思想,至今还在动物界爬行,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发源于人脑中的奇思妙想。因此,教育者面对于学生,向教师、权威、书本知识的挑战,对于教育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不能简单地判定“对”或“错”,而应给予理解、分析和引导。
其次,从言论上,要允许学生有不成熟的思想,不正确的表达;引导学生理解“重在参与”的深刻含义,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在言论中明辨是非。
再次,从行为上,自由的界限是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创新教育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总之,在创新教育中,要让学生无论是在思想、言论还是行为实践上都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自己思维、自己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让学生主体的智慧之光通过哲学思维辐射出来。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