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

发布时间: 2010-04-26 03:14:06 作者: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
ISBN:781072472X
条形码:97878107247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主要内容有肿瘤心理学基础、肿瘤治疗心理学、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中心理问题的干预手段等方面。
《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以提高患者自身抗癌能动性为治疗的主线,以心理治疗为辅助,阐述了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中心理问题的干预手段等。
目录
第一章 肿瘤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一免疫功能途径
 二、自主神经系统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三、内分泌体液系统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四、诱发肿瘤的社会因素
 五、良好的情绪对疾病治疗的作用
 第三节 心理代谢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一、消化与代谢
 二、蛋白质的代谢与疾病
 三、运动、代谢与疾病
 四、关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
 第四节 癌魔空间结构理论和心理
 一、癌魔空间结构理论
 二、癌魔空间结构理论在癌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 肿瘤治疗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病人诊断中的心理问题
 一、疾病与病感
 二、肿瘤病人角色与疾病行为
 三、肿瘤病人角色与心理社会功能障碍
 四、就诊环境对诊断中的心理反应
 五、肿瘤诊断中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
 六、医护人员将诊断转达给肿瘤病人的方式
 七、诊断过程中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探索
 一、肿瘤病人的心理需要
 二、肿瘤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三、肿瘤病人的心理反应
 四、影响肿瘤病人心理反应的因素
 五、病人心理的探索途径
 第四节 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心理变化
 一、肿瘤治疗中共同的心理特点
 二、肿瘤治疗中医患关系的协调
 三、肿瘤病人手术的心理反应与干预
 四、缓释库治疗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五、放射治疗中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六、化疗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七、前沿肿瘤治疗方法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第五节 常见癌症并发症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癌痛
 二、上消化道出血
 三、恶性肿瘤和性
第三章 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中心理问题的干预手段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
 二、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三、共同的治疗因素
 四、对医生的要求
 五、心理治疗的疗效机制
 六、肿瘤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的时间长短
 七、肿瘤病人心理行为干预的效能分析
 第二节 建立治疗关系的技术
 一、治疗关系的意义
 二、建立、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概述
 二、认知治疗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第四节 行为治疗
 一、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二,行为干预方法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节支持性心理治疗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般概念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及其在肿瘤临床的应用
 三、支持治疗在肿瘤临床应用举例
 第六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集体心理治疗概述
 二、集体心理治疗的治疗因素
 三、集体性心理治疗的实施方法
 四、集体心理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四章 肿瘤病人护理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癌症早期患者的心理反应
 二、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
 第二节 癌症患者的求医行为和患者角色
 一、求医行为
 二、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患者角色
 第三节 癌症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一、一般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特征及护理
 二、肿瘤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第四节不同病程阶段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一、诊疗早期(肿瘤诊断阶段)病人的心理
 二、诊疗中期(肿瘤治疗阶段)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三、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四、临终阶段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第五节 不同年龄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一、儿童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二、青年癌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三、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处理
 第六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格癌症病人的心理及护理
 一、不同文化社会背景
 二、不同人格特征
 第七节 癌症病人临终心理变化及关怀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护理临终病人
 四、对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
 第八节 癌症复发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九节 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一、癌症患者康复工作的重要性
 二、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四、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第十节 癌症病人健康教育
 一、参加病人教育的人员
 二、为什么要进行病人教育
 三、病人教育的时间
 四、学习地点
 五、病人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六、教育内容
 七、在向病人及家属提供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十一节 与癌症病人及亲属的交流技巧
 一、交流的途径
 二、影响护患交流的因素
 三、护患交流的技巧
 第十二节 癌症病人护理道德规范
 一、基本道德规范
 二、护理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三、护患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四、医护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五、肿瘤病人护理道德要求
 第十三节 感叹生命——记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
第五章 各论
 第一节 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精神症状
 二、局限性症状
 三、颅内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空间结构的变化
 四、治疗
 第二节 鼻咽癌
 一、鼻咽癌概述
 二、鼻咽癌发生过程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三、鼻咽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
 第三节 乳腺癌
 一、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支持研究
 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三、乳房根除术对乳腺癌妇女人格的影响
 第四节 消化道癌
 一、消化道癌概述
 二、内倾人格特点及负性生活事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三、消化道癌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四、心理治疗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麻痹中的应用
 五、直肠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康复
 第五节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治疗前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干预
 二、治疗期病人的心理变化及干预
 三、治疗后期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妇科癌症病人的性心理反应及康复
 第六节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参考文献

……
序言 肿瘤问题是世界的一大难题,它不仅是医学的,也是社会的、全人类的共性问题。现今,医学模式已发生转变,旧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把人看成一架生物机器,把生物因素看成是主宰健康与疾病的惟一因素,忽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作用。新的医学模式把人看成心与身的统一、人与社会和谐的整体。心尤为重要,治病必须同步同心(即必须先安定心理情绪,坚强治病的信心)。肿瘤的观点同样如此。情绪与肿瘤密切相关就是一种崭新的观点。肿瘤的观念也是随着模式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旧模式只见到局部的肿块,而忽略了长肿块的病人,因为人的质地(主要是指性格、意志、毅力等心理素质,其次是体质)千差万别,抗病能力各异,例如同处一种致癌环境侵袭下的人,有的生癌了,有的就不会生,原因就在于此。因此,不注重“人”就难以防癌和抗癌,新模式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了人内在的巨大的抗病能力,认为人自身在防癌治癌上不是无能为力的,一旦发掘出这一能力,癌完全可防可治。

文摘 人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大脑是心理活动的控制中心,心理的正常与异常,直接影响着人体每一个系统、组织、器官,甚至细胞的活动是否健康地运转也与心理的正常与异常密切相关。
祖国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属于人体正常的情感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情志所伤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就对噎膈的发病进行了描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妇人良方》认为乳岩的发生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丹溪心法》也认为乳岩的发病是“妇人的忧郁愁,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在七情所伤或其他因素引起脏腑亏虚、气血失调等内虚的情况下,致癌因素作为变化的条件,以“内虚”为基础,内外合邪,引起人体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以凝结,形成癌症。良好的情绪有防治肿瘤的作用,那些肿瘤自然消退的病人,大都是情绪乐观的人。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