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

发布时间: 2010-04-26 03:27:01 作者:

 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8366662
条形码:97875083666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针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特点,介绍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电网现代化建设和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深远意义。本套丛书将介绍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为《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是其中一本。
本书共7章,主要介绍了特高压变压器的基本结构、选型及试验;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特点、绝缘水平、结构,以及冷却、振动和噪声等;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选择、结构要求及特性研究;特高压电流互感器的参数设定、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现场检测,以及新型电子式互感器;避雷器的结构、特性参数、试验,以及GIS罐式避雷器;特高压变压器套管和GIS套管;特高压设备带电考核场的设计,以及特高压设备考核模式的有关内容。
本书可供从事特高压交流电气设备研制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事特高压交流输电工作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人负在工作中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特高压变压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特高压变压器基本结构
第三节特高压变压器选型与试验

第二章特高压并联电抗器
第一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作用及特点
第二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绝缘水平
第三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结构
第四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冷却
第五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振动和噪声
第六节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第一节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设计原理及参数选择
第二节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结构要求
第三节特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特性研究
第四节特高压标准电压互感器的设计

第四章特高压电流互感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特高压TA参数设定
第三节特高压TA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特高压TA现场检测
第五节新型电子式互感器介绍

第五章交流特高压避雷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氧化物电阻片
第三节交流特高压避雷器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交流特高压避雷器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
第五节交流特高压避雷器的试验
第六节交流特高压GIS罐式避雷器

第六章特高压套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特高压变压器套管
第三节特高压GIS用套管

第七章交流特高压设备带电考核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考核场设计
第三节特高压设备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关乎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电力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依靠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12亿kW。为满足我国未来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国家电网公司在认真分析我国电力工业和电网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目标。
特高压输电具备超远距离、超大容量、低损耗送电的特点,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建设,能够推进资源的集约开发和高效利用,缓解环境压力,节约土地资源,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组织国内相关电力科研教学、规划设计、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等单位,在借鉴、汲取国际上特高压输电经验和总结国内2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组织开展了涵盖系统特性、电磁环境、外绝缘特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设备制造和试验、运行、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课题研究,取得了1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文摘 插图:


后记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全面启动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课题范围涵盖了系统特性、电磁环境、外绝缘特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设备技术、试验技术、运行技术、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相继取得了10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本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推广和应用这些科研成果,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对特高压电网科研、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人员的培训。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各学科的专家和带头人参与了丛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为《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丛书》之一,由杨迎建、王晓琪、王保山、伍志荣、王维州、陈江波、郭慧浩、李、汤霖编写,其中,伍志荣、陈江波、郭慧浩编写第一章,陈江波、郭慧浩、伍志荣编写第二章,王晓琪、李蝽编写第三章,李蝽、王晓琪编写第四章,王保山、王维州、汤霖编写第五章,王晓琪、李蝽编写第六章,杨迎建、王晓琪编写第七章,杨迎建协助主编统稿。在成书过程中,孙才新院士、雷清泉院士,以及陈维江、胡毅、杨迎建、万启发、容建纲等专家对书稿进行了审阅,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