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9787221076458
条形码:97872210764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多彩贵州(高校版)》主要讲述了:寂的史前生物、四处出没的古人类、黔她的夜郎故事、六百余年前屯堡的文化遣存、15世纪建者的贵州、睁眼看世界的思瀚萌动、近现代路上的潮起潮蓄、中华历史的关键拐点等等。
编辑推荐 《多彩贵州(高校版)》是《多彩贵州》编写组编写的,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1 沉寂的史前生物
15 四处出没的古人类
43 黔她的夜郎故事
63 六百余年前屯堡的文化遣存
69 15世纪建者的贵州
75 睁眼看世界的思瀚萌动
83 近现代路上的潮起潮蓄
97 中华历史的关键拐点
105 客籍文化人与本土文化的互动与彰显
123 黔中商脉里的外省会馆
129 历史的人脉传承
139 喀斯特地貌上曲山山水水
149 村村寨寨的民俗体驻
157 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
序言 近年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给贵州带来了许多新的亮点。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为呼应“多彩贵州”活动,助推贵州文化品牌建设,加强省情教育,贵州出版集团策划、出版了一套省情教育读本《多彩贵州》。这套书既讲述了贵州过去的文化故事,又介绍了贵州今天的发展变化。贵州繁复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资源状况,在这里浓缩成了简明而多彩的信息。这套书将成为我们认识贵州、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一个很好的读本。
在我国历史上,贵州是一个开发较晚的边远省份。由于远离中原和关山阻隔,中央王朝600年前才在贵州建省,这比中原地区晚了1600多年。尽管如此,贵州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共同缔造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并形成了贵州自己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开发虽晚,却留下一些历久弥新、耐人寻味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故事,如流传至今的“夜郎自大”的故事。“汉孰与我大?”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以其惜墨如金的笔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神秘夜郎的千年遗案。从交乐汉墓的发现到可乐墓葬的发掘,从广顺金氏家谱的出现到毛口:妻美的传说,今天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至今仍然在历史的迷雾中探寻诠释失落的夜郎古国。古时的夜郎人,肯定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还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今天的贵州人,虽早已不再“夜郎自大”了,但也不能因为欠发达、欠开发而妄自菲薄,“夜郎自小”。
文摘 ——1901年(光绪三十一年),贵州正式建立邮政局;
——1902年(光绪三十二年),贵阳有了市内电话:
——1927年(民国十六年),贵州始有无线电台;
——1927年,抬进了第一辆汽车,并开始修筑公路;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修建贵州第一个机场——贵阳团坡桥机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火车通到独山。
历史告诉我们:近代通讯与近代交通的发展并不同步,从有电报到有公路刚好相差40年,两者一前一后,仿佛是一个跛子。在此40年间,贵州的交通仍然沿用人挑马驮的驿道,与外地通轮船、火车、汽车的反差甚大。这种状况又制约了通讯的发展,邮政主要使用步班邮路和马班邮路。交通与通讯的配套在结束军阀统治之后才逐步解决,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加快了发展,并成为推动“战时经济”高涨的重要条件。
电报的出现也是一种历史机遇。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次年将电报线架设到上海,接着又延伸到汉口、重庆、宜宾、泸州。由于中法战争的关系,清政府决定将电报线修到昆明,途经贵州毕节,当时任贵州巡抚的潘爵奏请从毕节分线到贵阳,以后陆续修建贵阳至兴义、贵阳至晃县、贵阳至重庆、贵阳至广西的线路,到1934年全省电报线路长度占全国总长度的4.6 %。电话最初只限于贵阳市内通话,1935年才开通贵阳至重庆的长途电话,1939年6月10日举行贵阳与南京直接通话仪式。抗战时期电报、电话有长足进展,抢修西南西北长途电话线路,并在贵阳至重庆电路上开出我国第一线4路载波。无线电最初仅为军用,1932年始有民用,抗战期间无线电占收发报总数的40%。
古代的驿传是官方通讯系统,晚清出现的“麻乡约信轿行”利用驿道进行民间通讯,前4O年的邮政事实上仍然使用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