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发布时间: 2010-04-26 04:06:52 作者: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6392082X/9787563920822
条形码:97875639208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职高专公共课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根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编写。全书内容共分11章,系统阐述了大学生职业道德、就业和创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社会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求职择业和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求职择业、就业创业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可作为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编辑推荐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是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职业基本知识
第一节 职业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职业的内涵与要素
二、职业的特征
三、职业的意义
第二节 职业分类
一、职业分类的概念、方法及作用
二、国外的职业分类
三、我国的职业分类
第三节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技能鉴定与就业准入制度
第四节 职业发展变化的态势
一、影响职业发展变化的因素
二、职业发展变化的态势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起源和本质
二、道德的特征、功能和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职业道德概述
一、职业道德的内容
二、职业道德的作用和特征
三、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及要求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第一节 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和作用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二、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关系
三、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
二、诚实守信
三、办事公道
四、勤劳节俭
五、遵纪守法
六、团结互助
七、服务群众
八、奉献社会
第三节 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一、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职业能力与素质
第一节 专业技能素质
一、专业技能素质及其在职业中的重要性
二、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m
三、专业技能水平的评价
第二节 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的要求
一、沟通能力
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管理能力
第三节 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一、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二、个人素质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职业选择
第一节 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职业选择要符合社会需要
二、职业选择要扬长避短
三、积极主动,勇于竞争
四、权衡利弊,分清主次
五、先就业,后择业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自我评价
一、自我评价在择业中的地位及其原则与方法
二、择业中的气质、性格认知
三、择业中的兴趣、能力认知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就业制度与市场
第一节 就业形势
一、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第二节 就业制度
一、劳动预备制度
二、就业见习制度
三、人事代理制度
四、劳动合同制度
五、劳动仲裁制度
第三节 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其一般属性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三、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求职择业准备
第一节 做好信息准备
一、就业信息的范围
二、就业信息的类型
三、就业信息的来源
四、收集就业信息的原则
五、就业信息的处理和应用
第二节 做好材料准备
一、求职信
二、自传
三、个人简历
四、求职登记表
第三节 做好心理准备
一、心理素质在求职中的重要性
二、毕业生求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求职礼仪与技巧
第一节 求职礼仪
一、形象设计
二、面试举止
三、谈话礼仪
第二节 求职技巧
一、自我推销
二、面谈面试技巧
三、面谈面试后的技巧
四、笔试技巧
五、在实习、试用中展示才华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第一节 创造能力与创业意识
一、创造能力
二、创业意识
第二节 创业精神
一、创业精神
二、创业心理品质
三、创业心理障碍的消除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创业能力与创业道路
第一节 创业能力
一、创业能力的基本表现
二、创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三、大学生需要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创业道路
一、创业因素与模式
二、创业切入点
三、创业准备与过程
四、大学生的创业道路
五、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创业实务知识
第一节 创业计划书的写作
一、创业计划书的要素与内容
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三、创业计划书的审核
第二节 创业中的具体问题
一、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商业知识
二、创业投资的一般流程
三、成立公司的具体程序
复习思考题
……
序言 就业乃民生之本,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于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也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所高度重视,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于2007年11月联合发出《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切实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要求。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认真探寻就业指导的客观规律,为大学生提供及时而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办公厅在2008年发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出“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该“教学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据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大学生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
本教材共分10章,第一章介绍职业基本知识,旨在使学生首先对我国的职业分类和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并从林林总总的社会职业中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作为一个职业人,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第二、三章阐述道德和职业道德,旨在使学生在道德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在努力成为合格的人的同时,努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的职业人。
文摘 (一)社会性
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体现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体现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职业上为社会整体做贡献,社会整体也以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作为积累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职业的社会特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二)产业性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产业,在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门。职业是产业中的职业。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里,生产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里,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三)行业性
行业是根据各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的不同而划分的,它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的。某行业的同一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道德规范。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将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差异也会不断变化。
(四)群体性
职业的存在常常和一定的从业人数密切相关,凡是达不到一定数量从业人员的劳动,都不能称其为职业。群体性并不仅仅表现为一定的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同工序、工艺流程表现出的协作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从业者由于处于同一企业、同一车间或同一部门,因此,他们总会形成语言、习惯、利益、目的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而使群体成员不断产生群体认同感。个人对相关职业特征的了解和认同,能够促进其更有效实现就业和进一步的职业生涯发展。
读书人网 >职场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