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 2010-04-26 04:09:04 作者:

 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1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4580414/9787504580412
条形码:97875045804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内容简介: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主讲人员均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员或相关研究人员。主讲话题9个方面,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的中国经验,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我国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简析,劳动法经济功能的回顾与前瞻,社会保障工作回顾与展望。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讲堂
杨志明 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于法鸣 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莫荣 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
蔡防 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的中国经验
邱小平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苏海南等 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杨河清等 我国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简析
王全兴等 劳动法经济功能的回顾与前瞻
何 平等 社会保障工作回顾与展望
目录
杨志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劳动保障制度的变化发展
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新时期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于法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
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一、积极就业政策诞生的背景
二、积极就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三、积极就业政策的实践

莫荣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
一、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就业制度实现了从“统包统配”到“三结合”再到市场就业的三级跳,劳动力市场发挥基础调节作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
四、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五、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市场
六、树立公平就业的旗帜,确立充分就业的目标

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的中国经验
一、着眼于就业扩大的劳动力市场转型
二、中国劳动力制度改革的鲜明特色
三、对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的展望

邱小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
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一、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三、劳动关系调整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苏海南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
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一、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回顾
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
三、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四、当前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未来展望

杨河清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
我国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简析
一、1956-1984年:徘徊中前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
二、1985-1992年:“一脱两挂”与结构工资制
三、1992年至今: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创新分配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四、薪酬制度的最新变革
五、我国薪酬制度演变的特征简析

王全兴等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动法经济功能的回顾与前瞻
一、不应当忽视劳动法的经济功能
二、劳动法经济功能的回顾举例
三、经济发展对劳动法的期待

何平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社会保障工作回顾与展望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历程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
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验
四、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五、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
……
文摘 杨志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三、新时期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结构决定功能。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两大领域职能实现有机整合,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为在更广阔的领域、以更开阔的视野发展劳动保障事业,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将为推动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新时期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实施扩大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重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目标;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以继续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目标;以加快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为重点,实现劳动关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目标。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