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管理学/复旦博学经世系列

发布时间: 2010-04-27 03:29:42 作者:

 管理学/复旦博学经世系列

  • 市场价:¥50.0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目前无货,欢迎选购其他类似产品。 到货通知我。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关闭 Close this window商品缺货登记我们将在到货后及时通知您!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463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
    ISBN:7309037871
    条形码:97873090378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自助团体甚至一个家庭,能否发展或有所成就都与决策者和主导人物管理知识的吸收与落实相关,已是管理学界的共识,这一共识也是作者写作《管理学 》的核心理念。
    《管理学 》设管理基础、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五大部分共十六章,作者在展开这些传统的内容时十分注重理论的深度,同时又力求系统的完整,并结合大量读者耳熟能详的案例介绍管理学中各个不同观点的主流学派,对实务问题则精心在每章后撰拟了思考性的练习题来帮助读者复习和应用。《管理学 》在多方面的创新使其能成为管理专业本科生、MBA和EMBA首选教材之一。
    作者简介 林建煌,台湾省台北县人,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 研究所博土。曾于1992年及20O3年赴美,于加州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及维吉尼亚州大学(Universny of Virginia)担任访问学者。
    现任台湾中央大学企管系所专任教授,并曾担任中央大学企管系系主任暨企管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央大学企管系所专任讲师及副教授。
    在从事教职之前,林教授曾在台湾英文杂志社、优美钢制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兰懋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全友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台湾知名企业担任专任要职多年,是兼具理论训练与实务磨练的管理学教授。
    除了实务经历丰富且完整,学术方面亦曾多次获奖,并通过公费留考博士后研究类(1992年),且获美国Fulbright Scholar的殊荣,并名列Marquis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共约六十余篇,多见于中外著名学术期刊(包括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和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等重量级期刊),且曾荣获台湾管理科学学会 1997年度“管理科学学报年度论文奖”。已出版的著作有《行销管理》、《行销管理个案》、《管理学》、《消费者行为》、《策略管理》(以上均由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管理学》、《营销管理》(以上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译有《现代管理学》(台湾华泰书局出版)。
    媒体推荐 书评
    管理知识的普及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声
    (中文简体字版序)
    自从泰勒(FrederickTaylor)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一书之后,管理学随即独立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而缘于管理学的蓬勃与兴盛,不仅许多学者纷纷投入此一研究领域,不少实务工作者亦朝向此一领域寻求帮助或启发,继而导引了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风潮,使管理学迅速成为2l世纪的一项显学。展望未来社会经济和其它层面的发展,管理学于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将愈见重要。
    然而,在这样管理热潮之下,全世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新颖的管理理论被提出,不断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也源源不断地将新的观点或见解注入此一领域,爰此,如果称管理学正处于一种“知识泛滥”的状态,应该也不为过。从好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管理学科中所展现的活力与兴盛,但从坏的层面来看,五花八门的管理理论与知识充塞其中,良窳参半,科学与神话杂陈,则让人无法取舍。这样的百花齐放,对于一位新入门的管理新生,以及有心摆脱人云亦云的管理迷思而学习科学性管理知识的企业实务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因此,本书希望通过有系统的方式,将管理学科过去所发展出来的理论择要筛选,用以作为有心跨入管理知识领域的读者们的敲门砖。
    本书在2001年首先出版于台湾,虽然台湾已经有相当多类似的书籍,但承蒙学界和业界朋友的抬爱,本书甫一上市便获得相当多的支持,并于短期内便超过预期而屡次重印。当然,作者也从中收到不少宝贵的回响。现在这本书能够得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的协助,得以简体字版的面貌和大陆地区的朋友见面,个人深感荣幸。希望经由本书能够和大陆地区的朋友进行交流,以分享彼此在管理学这一个领域的心得。
    在投资学上有所谓的“擦鞋童理论”,亦即当很多擦鞋童都开始买股票时,也就是股票市场要开始大幅反转的时候。但如果在一个社会,对管理知识的追求变成一种普遍的全民热望时,那也正是管理知识深耕社会而提升整个社会生活水准的时候。于大陆经济蓬勃发展的现今之际,希望经由本书在大陆的推出,也能对大陆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起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管理知识的普及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声,希望透过海峡两岸双方对于管理理论的吸收与升华,让大家殷盼的华人经济得以在未来于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相信这是大家所乐见的。
    作者
    2003.10.8
    编辑推荐 深入浅出,不尚空谈;学以致用,经时济世。
    “复旦博学经世系列”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依循上述选题宗旨,以邀请编写与引进选用并举的方式,出版的又一套全新的开放式经管类丛书。
    《管理学 》集合了在美国一流大学获得经济、管理类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一流大学,且在大型的企业、公司担任过要职的海内外学者为作者队伍,以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趋势为内容的定位基准,精心策划、倾情编辑而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力荐给大学本科阶段和MBA、EMBA教学者选用的丛书系列。
    目录
    第一部分(PART1) 管理基础
    第一章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
    第1节 组织与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
    二、效能与效率
    第2节 管理者的定义与分类
    一、管理者与作业人员
    二、管理者的分类
    第3节 管理与管理者工作的内涵
    一、管理的内涵
    二、管理程序
    三、管理者角色
    四、管理的艺术面与科学面
    第4节 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
    第5节 组织的未来变迁与管理者的新挑战
    第6节 本书的架构
    练习题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第1节 管理思想的史前时代
    第2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观点
    一、科学管理的观点
    二、行政管理的观点
    第3节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观点
    一、玛丽佛莱特的管理思想
    二、查斯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
    三、对新古典管理观点的评价
    第4节 行为管理理论的观点
    一、人群关系的观点
    二、人力资源的观点
    三、对行为管理观点的评价
    第5节 决策管理理论的观点
    一、行为决策的观点
    二、数量决策的观点
    三、对决策管理观点的评价
    第6节 整合管理理论的观点
    一、系统观点
    二、权变观点
    三、对整合管理观点的评价
    练习题
    第三章 管理环境
    第1节 环境分析的架构
    第2节 微观环境
    一、微观环境的成员
    二、微观环境的分析架构
    第3节 宏观环境
    一、宏观环境的内涵
    二、宏观环境的分析
    练习题
    第四章 组织文化、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1节 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形成
    二、组织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三、组织文化的内涵
    四、组织文化的类型
    五、组织文化的建立
    六、组织文化的变迁与调适
    第2节 企业道德
    一、道德的发展阶段
    二、道德决策的基本观点
    第3节 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二、社会义务、社会回应及社会责任的比较
    三、社会回应的提升
    练习题

    第二部分(PART2) 规划
    第五章 决策制定的基础
    第1节 决策的状态
    第2节 理性决策模式
    一、理性决策模式的假设
    二、理性决策的程序
    第3节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一、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内涵
    二、西蒙的行政模型
    三、捷思:有限理性下的判断捷径
    第4节 政治决策模式
    第5节 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与决策
    一、问题的结构化程度
    二、程式化决策与高结构性问题
    三、非程式化决策与低结构性问题
    四、决策类型与组织层级以及问题的关系
    五、决策风格
    第6节 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优点
    二、群体决策的缺点
    三、群体决策的改善
    练习题
    第六章 规划的基础
    第1节 规划的内涵
    一、规划的定义
    二、规划的优点
    三、规划的缺点
    四、规划工作
    第2节 规划的程序
    一、情境分析并建立规划前提
    二、拟定目标
    三、发展替代方案
    四、评估与选择替代方案
    五、发展细部计划
    第3节 目标种类、目标网、目标层级与目标设定
    第4节 计划的类型
    一、依计划的宽度
    二、依时间幅度
    三、依计划的明确度
    四、依计划的发生频率
    五、依计划的主从关系
    第5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二、目标管理的程序
    三、目标管理的效用
    四、对于目标管理的批评
    练习题
    第七章 战略管理
    第1节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2节 使命、目标与内外部分析
    一、定义组织的使命
    二、设定目标
    三、内外部分析
    第3节 组织的战略
    一、整体战略
    二、事业单位战略
    三、功能战略
    第4节 战略的执行、评估和控制
    练习题

    第三部分(PART3)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的基础
    第1节 组织的意义
    第2节 组织结构的要素
    一、工作专业化
    二、指挥链
    三、控制幅度
    四、协调
    五、职权与职责
    第3节 授权、集权、分权与赋权
    第4节 组织的编组:组织的部门化方式
    一、功能部门化
    二、产品部门化
    三、顾客部门化
    四、地理部门化
    五、矩阵式组织
    六、网络组织
    第5节 影响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一、机械式和有机式组织
    二、战略对结构的权变影响
    三、组织规模对结构的权变影响
    四、科技对结构的权变影响
    五、环境对结构的权变影响
    练习题
    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
    第1节 组织变革的内涵
    一、组织变革的定义
    二、变革的力量
    三、组织变革的内涵
    四、管理者在组织变革中的角色
    第2节 组织变革的过程
    一、Lewin的变革模式
    二、完整的变革模式
    第3节 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组织变革与成员抗拒
    二、抗拒变革的原因
    三、减低对组织变革抗拒的技术
    第4节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的意义
    二、常用的组织发展技术
    三、再造工程
    第5节 组织创新
    一、创新的类型
    二、组织与组织创新
    三、组织更新与组织学习
    练习题
    第十章 用人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1节 人力资源规划
    一、评估目前的人力资源
    二、预估未来的人力需求与发展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第2节 员工的招募与汰减
    一、员工招募
    二、员工汰减
    第3节 员工甄选
    一、甄选的效度与信度
    二、甄选工具的种类
    第4节 新人培训、员工训练与发展
    一、新人培训
    二、员工训练与发展
    第5节 员工评估与绩效管理
    一、绩效评估的方法
    二、评估回馈与绩效不彰的调整
    第6节 薪酬与福利的设计
    一、薪酬水准的决定
    二、福利计划
    练习题

    第四部分(PART4) 领导
    第十一章 激励理论
    第1节 内容观点的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二、阿道夫的ERG理论
    三、麦克里戈的X理论与Y理论
    四、赫兹伯格的双因子理论
    五、麦克里兰的三种需要理论
    第2节 程序观点的激励理论
    一、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二、洛克的目标设定理论
    三、伏伦的期望理论
    四、史金纳的行为修正理论
    第3节 整合观点的激励理论
    练习题
    第十二章 领导
    第1节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异同
    第2节 领导的特征理论
    第3节 领导的行为理论
    一、爱荷华大学的研究
    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
    三、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四、布雷克与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五、葛伦的LMX理论
    六、对领导行为理论的评价
    第4节 领导的权变理论
    一、谭宁邦与施密特的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
    二、费德勒模式
    三、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四、伏隆及亚顿的领导者—参与模型
    五、贺西与布兰查的情境领导模式
    第5节 领导的新观点
    一、魅力式领导
    二、转型式领导
    三、愿景式领导
    练习题
    第十三章 群体与工作团队
    第1节 个人、群体与团队
    一、个人与群体
    二、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差异
    第2节 团队的类型
    一、功能团队
    二、任务团队
    三、自我管理团队
    四、跨功能团队
    五、非正式团队
    第3节 团队发展的阶段
    第4节 团队的特性
    一、团队的角色
    二、团队的规范
    三、团队的凝聚力
    四、团队的领导
    第5节 团队绩效的提升
    一、外部环境
    二、内部运作
    三、团队成员
    四、团队领导者
    练习题
    第十四章 沟通与冲突管理
    第1节 沟通与沟通的过程
    一、沟通的涵义
    二、沟通的过程
    第2节 沟通的类型
    一、依使用者的沟通管道来分
    二、依沟通的参与者来分
    三、依沟通的网路型态来分
    第3节 沟通的管理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沟通障碍的克服
    第4节 组织的冲突
    一、冲突管理的观点
    二、冲突的类型
    三、冲突的来源
    四、冲突的管理
    练习题

    第五部分(PART5) 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的基础
    第1节 控制与控制程序
    一、控制的意义
    二、控制程序
    第2节 控制的类型
    一、以控制的阶段来看
    二、以控制的层次来看
    三、以控制的本质来看
    四、以控制的动力来看
    五、以控制的对象来看
    第3节 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一、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
    二、影响控制的权变因素
    三、控制的失能
    四、控制的伦理面
    练习题
    第十六章 控制工具与技术
    第1节 信息的控制
    一、信息与资料的区别
    二、信息科技与信息系统的类型
    第2节 人员控制
    第3节 作业控制
    一、成本控制
    二、存货控制
    三、品质控制
    四、时程控制
    第4节 财务控制
    一、比较性的财务分析
    二、预算
    三、审计
    练习题
    ……
    序言 自从泰勒(FrederickTaylor)在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PrineiplesofScient.ficManagement)一书之后,管理学随即独立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而缘于管理学的蓬勃与兴盛,不仅许多学者纷纷投入此一研究领域,不少实务工作者亦朝向此一领域寻求帮助或启发,继而导引了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风潮,使管理学迅速成为2l世纪的一项显学。展望未来社会经济和其它层面的发展,管理学于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将愈见重要。
    然而,在这样管理热潮之下,全世界每天都有各式各样新颖的管理理论被提出,不断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也源源不断地将新的观点或见解注入此一领域,爰此,如果称管理学正处于一种“知识泛滥”的状态,应该也不为过。从好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管理学科中所展现的活力与兴盛,但从坏的层面来看,五花八门的管理理论与知识充塞其中,良窳参半,科学与神话杂陈,则让人无法取舍。这样的百花齐放,对于一位新入门的管理新生,以及有心摆脱人云亦云的管理迷思而学习科学性管理知识的企业实务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因此,本书希望通过有系统的方式,将管理学科过去所发展出来的理论择要筛选,用以作为有心跨入管理知识领域的读者们的敲门砖。
    文摘 而管理者则是指在组织中负责分派、指挥与监督他人工作的个人。一般而言,管理者往往辖有若干部属必须直接向其报告,因此管理者与作业人员的一个最大分野,在于管理者必须对他人(指其所直接管辖的部属)工作的成败负责,而作业人员则只需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即可。一、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依据其职位在组织中的层次,可分为高阶管理者、中阶管理者与第一线管理者(参见图上1)。一般而言,第一线管理者(First-lineManagers)负责直接指挥作业人员的日常作业,例如,工厂中的领班、组长,或是政府机构中的主任、科长。中阶管理者(MiddIeManagers)则介于第一线管理者与高阶管理者之间,例如,经理、局处长、专案主管或事业部负责人等,其工作主要在管理其他管理者,并负责将高阶管理当局所订定的目标转换成其他较低阶管理者可以执行的细部目标。高阶管理者(T MaIIagers)则位居组织的最高层次,主要负责制定攸关组织方向的决策,以及设定影响全体组织成员的重大政策。例如,国务院总理、总经理、校长或董事长。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完全依照组织的层级来对管理者分类,我们也可以依照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分类。举例来说,我们可以依照组织的分工领域来归类管理者,依此标准,将管理者分为生产管理者(负责维护与运作组织的产品制造系统)、营销管理者(负责如何争取和吸引顾客来购买组织的产品)、财务管理者(负责如何处理和运用组织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负责人员的聘雇、发展与考核等工作)、研发管理者(负责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开发工作)、行政管理者(负责组织日常庶务与一般业务的执行)、企划管理者(负责组织未来发展与现有业务改善的拟议),以及其他类型的管理者。
  • 读书人网 >管理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