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发布时间: 2010-04-27 03:33:17 作者: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页码:2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38539034/9787538539035
条形码:97875385390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家长
图书品牌:北京磨铁文化,磨铁图书

内容简介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讲述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是早期教育的倡导者,主张从日常生活的训练着手,顺应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喜好,让孩子在活动中理解纪律、辨别是非,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人格。家庭是施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场所,从小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并非都有机会进哈佛,却能拥有比上哈佛更重要的素质:积极的人生观、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六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研究结果表明,90%的教育基础都是在孩子6岁以前就奠定了的。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期,是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即使是天资平平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天才!
作者简介 王志艳,教育学者。曾赴美国留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回国后潜心研究幼儿心智教育,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专家,在幼儿教育领域颇有建树。她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推崇者与实践者,主张创设以孩子为本位的环境,促进孩子自发地表现其特性,并协助他们理解纪律、学习知识,健康自信地成长。

编辑推荐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是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进哈佛,良好的家庭教育却比上哈佛更重要!
目录
前言 早期培养重在家庭教育
第一章 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1 幼儿园教育大纲化
2 幼儿园老师都教孩子什么
3 幼儿园的兴趣班,你了解吗?
4 我的孩子适合上哪种幼儿园
5 幼儿园教育不等于幼儿教育

第二章 家庭教育比幼儿园教育更重要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 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3 学会与孩子“亲密接触”
4 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
5 与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章 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1 不可忽视的“第一次”
2 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3 引导孩子学会等待
4 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5 勤快的孩子从小培养
6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第四章 尽早挖掘孩子的潜能
1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2 用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
3 和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4 尽早对孩子实施语言教育
5 多给孩子涂鸦的机会
6 尊重孩子的“为什么”
7 全面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8 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第五章 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家庭
1 保护孩子天性中的自信
2 让孩子的尖叫偃旗息鼓
3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4 帮助孩子远离骄傲与自负
5 妥善对待孩子的哭闹
6 让快乐时刻伴随孩子
7 孩子的占有欲要不得
8 理智对待孩子的谎言
9 让孩子的爱心成长
10 性启蒙教育必不可少

第六章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契机
1 收回对孩子的过度关注
2 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要适当
3 勇气是可以培养的
4 和孩子一起正视失败
5 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6 冒险帮孩子学会生存
7 和孩子一起欣赏胜利者

第七章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 教孩子简单的交往技能
2 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3 让害羞的孩子大胆起来
4 让孩子体会分享的快乐
5 孩子之间的“冲突”很正常
6 杜绝孩子“人来疯”
7 帮孩子掌握拒绝的艺术
8 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
9 远离恶语或脏话

第八章 中国富豪教子心经
1 李嘉诚: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2 李开复:孩子应该独立、自信、讲理
3 王永庆:孩子要自己打拼天下
4 霍英东:培养孩子的毅力、创新和竞争意识
5 赵章光:孩子的成长需要引导
6 刘永行:培养孩子的善行很重要
……
序言 前言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可一点都不俗!
研究发现,人的性格及能力基本定型于幼儿时期。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较长期的全面成长过程。但是,人的性格特征及能力却定型较早,在7岁入学之前,甚至是3岁左右,就已基本成型。虽然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某些改变,但这种改变似乎并不太明显。孩子在这个阶段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多年来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所谓豆芽长不成参天大树,竹笋破土即预示着坚韧挺拔,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从孔融让梨、华盛顿砍树的故事,我们都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出他们后来的人生发展历程。
一般来说,3岁的幼儿即将或已经步入了幼儿园的大门。幼儿园教育也是孩子性格特征的定型和巩固阶段。如果说,3岁左右的孩子的性格即已初步成型的话,那么随后的3~7岁时期的幼儿园教育,则是孩子性格特征的定型和巩固阶段。所谓“7岁看老”,在一定意义上也正反映了这个道理。就如同一棵刚刚成型的小树苗,最初的修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它最终长成什么形状。即便是一棵非常优质的树苗,如果不加修剪,任其胡乱生长,也必定难以成材。
家长可以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很多知识和生活常识,都是从幼儿园里学来的。
然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和教师的性格及教育方式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但也限制了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因为幼儿园教育毕竟是“共性”教育,它关注的是儿童以年龄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容易忽视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状态,难以根据每个幼儿现实的发展水平对孩子施以个性化的教育。
面对这样的状况,很显然,我们不能要求幼儿园及教师做出巨大改变,那么只能从我们家长的自身做出改变,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弥补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教育的欠缺。
事实上,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更加关键,甚至比幼儿园教育更关键。学校,从来都不是教育的诞生地,更不是教育的主导者。家庭,只有家庭才是!人类在没有学校出现和学校并不普及的历史上,一直都是家庭承担着教育的任务,父母对孩子性格特征的影响及未来的成功与否才是第一位的。
所谓“3岁看大”,在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父母对孩子性格特征的影响。一方面,这种影响来自遗传基因的决定作用。就如同相貌遗传一样,遗传基因对于性格的形成同样是决定性的,遗传学研究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从孩子不自觉显露出来的小脾气上,我们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某些性格特征来。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还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孩子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父母的言行正是孩子模仿的榜样。“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但贼的儿子更容易成为贼,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的优劣,总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终生深刻的烙印。所以,成功的孩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明的家长,会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让雄鹰展翅飞翔,让羚羊纵情奔跑,让鱼儿奋起逐浪!
本书是一本家庭培养幼儿的最佳指导书。它结合了目前流行的各种优教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幼儿园教育的优点及不足,并涵盖了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的教子智慧——“3岁看大,7岁看老”的传统理论,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家长最佳的幼教技巧。实为一本体现中西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教育的好书。相信家长们读罢此书,一定可以有所收获,并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最佳教育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出色!
既然是“3岁看大,7岁看老”,那就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早期培养。相信只要有了这种科学的早期教育,孩子想不成材都难!
文摘 第一章 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孩子是家里的宝。在孩子3岁前后,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并且尽量选择最好的幼儿园,可以说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等的最佳场所。尽管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在幼儿园学到很多东西,但对于孩子究竟在幼儿园学些什么或许并不了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在幼儿园到底都学了啥?
1幼儿园教育大纲化
通常说来,幼儿园教育主要围绕国家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也可进行其他方面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幼儿园中可能会稍有差别。在这5个领域中,各个领域的内容都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除了学一些简单的本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什么是常规教育呢?
常规,就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孩子从小班入园,直至大班后离开幼儿园,常规教育都是一以贯之的。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就像物体的影子伴随物体一样,无处不在。
常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
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显然,常规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大致上可以分成生活常规、教学常规、游戏活动常规三方面。
在生活常规中,一些琐碎的小事,如上厕所的习惯,吃小点心时的卫生、快慢问题,进餐的一些习惯等,都属于常规教育的范畴;在学习常规中,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学习小习惯,如做作业时不要讲话、认真听课、积极开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等;游戏常规是在游戏一时的秩序教育、在游戏后幼儿收玩具的情况等。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可以发挥三方面的作用: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习怎样在集体中生活;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通过这样的常规培养,可以把道德教育同宝宝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帮助我们的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激发他们愉快的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及各种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在集体中愉快生活。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
……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