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44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43856506
条形码:978754385650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对联评谭》对对联的特点、产生、书写、张贴与欣赏及其发展历史等问题作了全面的阐释。是初学对联者的启蒙教科书,也是一部对联研究者的参考资料。作者针对同类出版物中未涉及或叙述不清的问题,大胆地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是其多年研究对联的成果和心血结晶。
作者简介 叶幼明,男,湖南湘乡人,1935年出生,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河南洛阳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骈文学会副主席,《历代辞赋总汇》副主编,代理主编,香港辞赋研究院院士。多年从事辞赋及骈文的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发表《赋论发微》等学术论文60余篇,编著《杨子云集译著》等10余部,点校《楚辞通释》、《赋话丛编》等3部,《辞赋通论》等专著4部。
编辑推荐 《对联评谭》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什么叫对联
第一节 对联的含义
第二节 对联与对偶(上)
第三节 对联与对偶(下)
第二章 对联的产生
第一节 对联产生的主观条件——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第二节 对联产生的客观条件——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第三节 对联产生的文化因素
一、对偶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
二、对联与辞赋
三、对联与骈文
四、对联与诗
第四节 对联产生的文化渊源之一——桃符
第五节 对联产生的文化渊源之二——典故的丰富
第三章 对联的分类
第一节 前人的分类
第二节 按对联的内容来分类
第三节 按使用的范围或处所划分
第四章 对联的写作、书写与张贴
第一节 对联的写作
一、对联写作前的准备
二、对联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对联的构思
四、对联的立意
五、对联的遣词造句
第二节 对联的书写
第三节 对联的张挂
第五章 对联的艺术特质与艺术鉴赏
第一节 对联的艺术特质
第二节 对联的艺术鉴赏
第六章 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先秦至汉代一一对联的胚胎期
第二节 三国至唐代一一对联的孕育期
第三节 五代十国至元代一一对联的形成期
第四节 明代一一对联的发展期
第五节 清代一一对联的繁荣期
第六节 民国一一对联的鼎盛期
第七节 当代一一对联的高峰期
第八节 对联在海外的传播
第七章 对联词语释例
附录宁乡追悼黄兴、蔡锷两先生挽联录
……
序言 我想写点东西来介绍对联,这个想法藏在心里已经很久了,也陆续收集了一些资料,苦于所见不广,一直不敢贸然动笔。
2000年,我和我夫人有机会去美国去探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到了波斯顿。世界名牌大学哈佛大学就在波斯顿。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中文书籍是比较丰富的。关于对联的书也收藏不少。凡民办各地出版的比较大型的联书,它都有收藏。我有机会阅读了许多联书。我发现还没有一种联书,对对联的特点、产生、书写、张贴与欣赏及其发展历史等问题作一全面的介绍。有些问题,联书虽有涉及,但语焉不详。如对联的发展历史,就大都是只有两三百字的描述出一个轮廓,它的发展脉络,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状况,都很少详细的描述。有些问题甚或很少涉及。如对联产生的条件,它为什么只在中国产生,而在别的国家却没有?又如对联的书写与张挂,也很少人详加说明,而现实生活中,对联的书写不合格式的要求,张挂时把上下联挂错位置,这是常有的事。因此,写点东西来对这些问题作些详细的介绍与说明.我想是很需要的。我脑海里就逐渐浮现了这本书的轮廓。06年,我们回国探亲时,我与湖南人民出版社廖铁先生谈及此事。他很支持我写这么一本书。于是,我返回美国后,07年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写成了这本书。
文摘 第一章什么叫对联
第一节对联的含义
对联,又叫联语,又叫对子。因为用途和悬挂处所的不同,还有其他的名称。如挂在楹柱上的叫楹联,用于哀悼死者的叫挽联或联,专门用于庆贺新春的叫春联,如此等等,总的则叫对联。它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我国异彩纷呈的文艺百花园中别具风姿的一枝奇葩,是流传至今而兴盛不衰的一种最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是一种高度集中、高度凝炼并具有较高艺术性的生动活泼的应用文。一副好的对联,常以优美的语言,严谨的格律,深刻的内容,隽永的韵味,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宣读和展示了四副以“和睦和顺和美和谐”为主题的春联,并举办征联活动,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可见这种文体在今天其流传之广泛和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程度之深远。
那么,什么叫对联呢?顾名思义,对联是由两段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的文字组成的一种文学式样。我们先看清人罗典题写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山畔爱晚亭的楹柱上的一副对联: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从这一联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联有如下要求:第一,它必须由两段文字组成互相对立的两边,第一段文字称为上联,也叫出边;第二段文字称为下联,也叫对边。这两段文字可长可短,短的每段仅四个字,全联总共八个字;长的每段可达数百字,全联总共有一千多字。但不论长短,必须是由两段互相对称的文字组成。第二,两段文字必须字数相等,每段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第三,两段文字的句数和每一句的字数也必须相等,如上引的罗典的对联就是每段两句,一句是五言,一句是七言组成的。第四,对联没有规定的固定句式,但上下联相对应的句子,节奏点必须互相一致,如上引对联上联第一句是五言,节奏点是二二一,那下联第一句也应是五言,节奏点也应是二二一。如此类推,这样才彼此契合。否则就叫失对,而不像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