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7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105086009
条形码:9787105086009
版本:修订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合研究人文地理相关人员使用。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是在前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它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貌与气候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六、气候
第二节 山川
第三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三、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四、矿物资源
五、生物资源
第四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语言文字
四、朝鲜族生活习俗
五、宗教信仰
第五节 行政区划
一、府治
二、清末行政区划
三、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四、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第六节 名胜古迹
一、风景名胜
二、遗址遗存
三、碑碣石刻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一、历史沿革
二、区域变迁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县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区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三、村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
二、查田挖浮斗争
三、纠正偏差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建立经济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农业经济体制
三、深化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四、转变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成立
一、朝鲜族自治区
二、朝鲜族自治村
三、朝鲜族自治乡
四、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立法
二、法制宣传
三、法制效应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民族政策
二、民族团结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职工生活
二、农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粮食产量
二、农作物种类,与分布
三、调整农业结构
四、发展高效农业与科技创新
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第二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与储备
二、林业生产
三、森林分类经营与重点林、生态效益林建设
四、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五、林政执法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经济总量
二、畜禽饲养
三、繁殖改良与科学饲养
四、动物防疫
第四节 渔业
一、冷水鱼养殖
二、珍稀鱼类保护
三、政策制度保障
四、水生动物保护
第五节 水利
一、水利枢纽工程
二、国际界河堤防工程
三、内河堤防工程
四、农村饮水工程
第六节 特色农业
一、人参产业
二、中药材县建设
三、北五味子
四、生态食品产业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煤炭生产
二、电力生产
三、地热生产
第二节 工业企业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森林工业
二、医药工业
三、化学工业
四、建筑材料工业
五、冶炼工业
六、其他工业( 矿泉水)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第二节 水路
第三节 邮政
第四节 电信
第五节 移动与联通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第一节 财政
第二节 税收
第三节 金融
第四节 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四节 边境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第三节 文化艺术
第四节 新闻出版
第五节 广播影视
第六节 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第八节 民族医药
第九节 社会保障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县城建设
第二节主要城镇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环境保护现状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设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 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 六五” 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文摘 第一章 地理环境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东西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2497.6平方公里。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 边境线长260.5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里)。
第一节 地貌与气候
一、地质
自治县地层属华北型,自太古界鞍山群至第四系发育较全。其中,鞍山群及中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仅见于中西部边缘;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横穿全区,组成长白向斜的南翼;石炭二迭系见于本县的东部,侏罗系在本县北部边缘十分发育;上第三系土门子组见于自治县东部,而船底山玄武岩则大面积覆盖于自治县北缘以北。第四系在全县普遍发育,广泛分布于河谷及山坡。
后记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是在1985年版《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编辑的。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的修订编辑工作从2006年4月份开始,由原县史志办公室主任黄世明、潘林同志执笔并统稿。张道亮、刘刚、咸元秀、李元吉、崔永刚、徐冉、谭晓轼、马春海、杨勇军、安宇宙等同志参与了资料的搜集和编写工作。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在修订编辑工作中,始终得到了吉林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与审稿、定稿。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编辑工作十分重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