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43835355
条形码:97875438353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之旅
外文书名:China's Old Cities, Old Towns, Old Villages and Old Stockaded Villages
内容简介 几千年的物质文化积累,使这片广阔土地形成了无数映射着中华民族文化之光的乡村聚落,它们以多彩的形态、古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多少年来,这些古城、古镇、古村、古寨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成为人们心中追求的“世外桃源”。随着古村落研究的深入和文物保护的加强,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默默无闻却又极具价值的聚落。他们中有许多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古寨》将以优美的画面、闲散的笔触,带你领略中国乡土文化中最朴实、最内秀的原始风。
媒体推荐 序
喧闹的都市,繁华林立的钢筋建筑已让人疲倦,皇宫中金碧辉煌的重峦宝殿已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希望见到清新朴实的民居生活,个性鲜明的古村落,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古老家园。
“被神仙遗忘在人间”的丽江古城,永远不会被流连的足迹所遗忘;
福建永定上楼围不住客家人民安乐的欢愉;
再避世的张谷英还是为子孙择了一处人丁兴旺的宅地;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载不走古镇人家的静籁;
几千年的物质文化积累,使这片广阔土地形成了无数放射着中华民族文化之光的乡村聚落,多彩的形态,古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明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洪流席卷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现代化的成果被人们充分的分享,激烈而紧张的生活氛围让人们开始回忆以往的岁月,“寻根热”、“乡土中国热”慢慢成为人们心头隐隐的向往。数以千计的中国古城、古镇、古利、古寨向来“养在深闺人不知”,如今也慢慢成为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
《史记五帝本纪》中云:“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汉书淘洫志》也说:“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聚居人口的增多,聚落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村寨、集镇和城市。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数千年的风雨,许多古老的村落在自然侵蚀、兵燹中面目全非,甚至永远的消灭了,遗存下来的也尽显着岁月的痕迹,成为值得大家共同珍爱的“国宝”。
这些古村落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年以上历史的古村落比比皆是,如“千年一村”的江西流坑村。他们的起源都开始于移民的迁入,为了避免战乱纷扰,始祖们纷纷寻找一处避世的安定地。像徽州,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的中原衣冠南迁,一次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有九氏人徙;一次为唐末的黄巢起义,一次是北宋“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三次迁徙,使大批中原士族迁入徽州,成为徽州75个姓氏的主要来源。这些中原士民的迁入,不仅使汉族文化进行了三次大的交融,而且将中原的文化科技带入徽州,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人几千年来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骨子里有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在古村落的创建时,也有一种寻找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们反映在中国古村落的选址、规划、布局当中。以“水口园林”闻名于世的皖南徽州古村落,山为骨架,水为血脉,依山傍水,山水相依。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十分注意风水的因素,靠山即“龙脉”所在,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左右护山为“青龙”、“白虎”。中间平地是“明堂”,为村基。明堂之前有蜿蜒流水或储水池塘,有山有水,山势围合,形成了一处藏风纳气的独立空间。为了建造完美的风水意象,许多没水的村落引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巽、坎等方向,择其吉地,或于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
除了文昌阁、文笔峰,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文房四宝”皆备的人杰地灵兴文运的宝地,如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的苍坡村。
……
目录

……
文摘 书摘
关麓村有古色古香的古栈道、古水井以及用人米粘塑成各式工艺品的“米塑”。但最著
名的就是独具风格的连体古居“八大家”了.。
关麓“八大家”指的是自清顺冶前后200年时间中,汪氏徽商八兄弟住村中所建的占地
6000平方米的一片连绵紧挨的聚居古民居。“八大家”共有16幢楼房,两幢四合屋,学堂、书
斋各一幢。“八大家”互相通联,屋楼上卜皆有串结,形成引人注目的整体。但实际上,这八
处相继建造的宅院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是相对独立的八个单元。
关麓“八大家”是村中最核心的建筑群。八座各自独立的宅院紧挨地连成一体,显得无比
森严冷峻。相传这是老公婆为了管教八房子弟又无需四方奔波而设计的,显示了旧时的族风与
家规之严谨。八家建筑都是恢宏宽敞的四合式院落,雕梁画栋,精细雅致。八家古宅自北向西
依次排开,以“武亭山居”为首。“武亭山居”是汪氏家族中著名的书画家汪曙的故居。接着
是“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清乾隆年间所建的,八家中现存最古老的宅居“春满庭”
,取意于“双双蟾宫折桂”的“双桂书室”,因朱熹名句“问渠那得清女”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而得名的“问渠书室”,还有“安雅书屋”、“容膝易安”书斋。小小的宅名就有四家与
书屋有关,并且从每户摆放的书桌中可以看到读书之盛和村中经商习儒的风俗。八大之家虽然
经历百年,但依然光彩夺目。我们甚至能通过空气巾飘扬的那份古色古香,品味到关麓村别样
的魅力。
徽学源头
古徽州是徽学的源头。如今的徽州区则是徽州文化最辉煌最发达的地区。古建的遗存经历政治、历史、自然的风霜。年代之久、科类之繁、数量之多,都为这里的古村落赢得了“徽州古建长廊“的美誉。无论是呈坎村气势恢宏的国宝“宝纶阁”,还是以水口园林檀干园著称的唐模村,都沿袭了徽州文化的风格。
古村藏宝——呈坎
在徽州区北部、众川河穿越而过的地方,有一片四周青山环绕、山明水秀的肥沃之地,那就是呈坎古村。村落依山面河,坐西朝东。1.9万米长的众川河南北穿村,河东河西分别有上结山与下结山,龙山与龙盘南北相对。“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正是典型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
呈坎的历史最早始于唐末,这个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许多故事。相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周游至此,遇一捕鱼老翁,问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