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页码:1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9787534753190
条形码:97875347531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是“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之一,全书共分19个章节,是一部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中国人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的拉班扫马的传记。具体内容包括“东方教会大总管和宗主教马雅巴拉哈传”“阿鲁浑王之善举及其驾崩”“合桑王尊敬马雅巴拉哈”“马雅巴拉哈享盛名并建成马拉加修道院”“对艾尔比勒基督徒之大屠杀”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编辑推荐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拉班扫马是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是中国人最早游历中亚和西方并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该书是大陆单独出版的拉班扫马传记,对我们了解早期“中学西传”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叙利亚文书译者之祈祷词
叙利亚文书译者之前言
第一章 拉班扫马传
第二章 东方教会大总管和宗主教马雅巴拉哈传
第三章 拉班扫马和拉班马可冀往耶路撒冷
第四章 拉班马可被委为总主教,命名马雅巴拉哈,拉班扫马任巡察总监
第五章 马雅巴拉哈被选宗主教
第六章 君王阿合马朝马雅巴拉哈受诬
第七章 以阿鲁浑王和马雅巴拉哈大总管之名,拉班!扫马出使罗马国
第八章 阿鲁浑王之善举及其驾崩
第九章 海合都王和马雅巴拉哈
第十章 拉班扫马、海合都王和拜答儿王之死
第十一章 对马雅巴拉哈和马拉加基督徒之迫害
第十二章 合桑王尊敬马雅巴拉哈
第十三章 马拉加更甚之抢劫和谋杀
第十四章 艾尔比勒城堡中的叛乱和战斗
第十五章 马雅巴拉哈享盛名并建成马拉加修道院
第十六章 合桑王对马雅巴拉哈之爱及其崩
第十七章 完者笃王与马雅巴拉哈
第十八章 对艾尔比勒基督徒之大屠杀
第十九章 马雅巴拉哈之死
英汉对译词汇
后记
……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知道中国,不自今日始,回溯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共有五次高潮。文明交流的深度、广度也是近代超过古代。
中外文化交流,也循着文化交流的规律。一般情况下,文化水平高的一方会影响文化水平低的一方,文化水平低的一方则比较容易成为接受者。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往是施与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期。其间也有双方文化水平相当,接触后发生冲突,然后各自吸收有用的,并使它为我所用的情况。这种水平相当的交流,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收到互相融会、双方受益的效’果。进入近代,中国科技领域在国际不再领先,往往借助外来文化补充自己的不足。明中期,如天文、历算,往往学习西法,这就是中国接受外来文化的又一个实例。
文化交流、交融、吸收、互补,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文摘 “最后,此辉煌之三位一体之一位即圣子从圣处女玛丽亚脱胎为一完美之人耶稣基督,与上帝之本性密切结合,以上帝之身份救赎世界。在其神性一面,他是永恒的父,在其人性一面,他是玛丽亚分娩所生之[一生命];此合一永远不可分割,此合一无混无淆无迫。此合一之子是完美之上帝和完美之人,二性二位——一本体(Parso—pa)。”
红衣主教们问他说:“圣灵是从圣父发生还是圣子发生,抑或是独立的?”拉班?扫马反诘道:“圣父、圣子、圣灵是与属于性(Key.am)的东西相连的,还是独立的?”红衣主教们答道:“他们与关于性的东西相连,但于个别特性又是独立的。”拉班?扫马道:“他们的个别特性是什么?”红衣主教们答道:“在圣父则生产,在圣子则被生,在圣灵则发生。”拉班?扫马问说:“他们中谁为谁之因?”红衣主教们答道:“圣父是圣子因,圣子是圣灵因。”拉班?扫马道:“如他们在性、用、力、权方面是平等的,则三位为一,怎能其一为另一之因?圣灵还须是另一些东西之因,然此种讨论系智者信仰声明之外的。我们找不到与你们所述相同之处。
“瞧,灵魂是理性和生命活动两者之因,但理性并非生命活动之因。太阳是光和热的因,然热并非光之因。故我们认为,圣父是圣子和圣灵之因,圣子和圣灵两者是圣父之果,此为正确。亚当生塞特,并[从自身]造出夏娃,他们是三个,因为于人而言,在生与被生之间并无根本区别。”
红衣主教们谓之日:“我们承认圣灵发自圣父和圣子,非我们先前所述那样,我们只为考验尔之谦虚[或宗教信仰?]。”拉班?扫马道:“事物不能[分]一、二、三或四因,我认为这样不合我之信仰声明。”红衣主教们虽然多次示意他停止演说,但还是非常佩服他的雄辩口才。
拉班?扫马谓之日:“我从遥远国度来此,非为讨论或讲述[人们]之信仰,而为我能受到教皇和圣徒之墓的祝福,转达[阿鲁浑]王和大总管之言。
后记 1981年7月至9月间,高考结束,等待上大学,我没事可做,读了希腊人写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对西方人之东征印象很深,故在以后翻译此书时,选择《拉班?扫马和马可西行记》的书名以对应之。从新疆回江苏工作后,曾考虑将书名改为《元景教僧西行记》,并在我的小书《明海州史小录》的后记里提到这个书名,但现在仍然觉得初名更好。
余高考之前,独爱历史,还立志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但理想往往与现实有很大出入,我被中文系录取了。故进入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后,于各课均无太大兴趣,选修了芮传明老师的“英文历史原著选读”的课程后,找到了感觉,亦算初步接触了此门“技艺”。后来到新疆社会科学院工作,便仗着这门看家本事混饭吃了。
余于基督教之兴趣,起源于1985年9月至1987年2月这段时间,当时我在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烷基苯厂子校任教,厂里有个青工是基督徒,脖子上挂着一副十字架,人唤“基督”,显得很“另类”。于是,我对中国人信仰基督教的情况发生兴趣。
1987年2月以后,我调入新疆社会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房建昌先生有基督教史稿件来,我们互通信件,他随后寄来两本英文书,一本即为布哲的《中国皇帝忽必烈汗的两个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