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7504562203
条形码:97875045622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内容简介 《企业信息管理师》第一版的主要工作人员有侯炳辉(教程大纲设计,职业道德部分主写以及全书审编)、郝宏志(教程大纲审定,信息系统运作部分编写以及全书审编)、刘世峰(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部分主编)、张真继、刘红璐(基础知识、信息网络构建部分主编)、张志军(信息系统运作部分编写及参与信息化管理部分编写)、陈建斌(负责全书的文稿整理、修改及部分编写工作),高复先参与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部分编写。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主要由侯炳辉、郝宏志、陈建斌、张俊温、高学东等完成。此外,参加补充、修改和提供资料的还有张晓东、刘绿茵、董祥军、高学东等。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该书内容广泛而综合,参与编写的人员又很多,因此无法列出许许多多参考文献及作者的名字,在此我们对这些无名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歉意。
编辑推荐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2级)》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之一。
目录
第1章畔⒒管理(1)
第1节畔⒒战略规划(1)
学习单元1笠敌畔⒒调研(1)
学习单元2畔⒆试垂婊(9)
学习单元3畔⒒战略规划制订(21)
第2节畔⒒管理制度(33)
第3节畔⒒培训(43)
学习单元1畔⒒培训规划(43)
学习单元2畔⒒培训大纲(50)
学习单元3畔⒒培训与评估方法(58)
第2章畔⑾低晨发(68)
第1节低匙芴骞婊(71)
学习单元1醪降鞑榧氨ǜ孀写(71)
学习单元2范ㄗ酆掀教ê涂发模式(73)
学习单元3芴宸桨傅淖写(89)
第2节滴窳鞒痰鞑橛胗呕(92)
第3节低撤治觯95)
学习单元1枨蠓治觯100)
学习单元2低撤治霰ǜ妫110)
第4节低成杓疲114)
学习单元1芴迳杓疲117)
学习单元2晗干杓疲129)
第5节低呈凳(147)
学习单元1低呈凳┑淖橹与管理(147)
学习单元2低匙换(157)
第3章畔⑼络构建(162)
第1节络需求(162)
学习单元1络需求调查(162)
学习单元2络需求分析(165)
第2节络设计(170)
学习单元1络总体规划(170)
学习单元2焖僖蕴网(100Base-T)(178)
学习单元3д孜灰蕴网(GBE)(180)
学习单元4TM网络(183)
学习单元5DDI网络(186)
学习单元6阌蛲连接技术比较(188)
学习单元7字数据网—DN)(191)
学习单元8≈屑蹋R)(195)
学习单元9酆弦滴袷字网(ISDN)(198)
学习单元10字用户线路(ADSL)(201)
学习单元11络资源分配(204)
第3节络服务设计(207)
学习单元1络服务设计方案(207)
学习单元2τ梅务器部署方案(215)
第4节碛布选型和招投标(223)
学习单元1碛布选型(223)
学习单元2型侗辏229)
第5节ㄉ韫程管理(241)
学习单元1络工程项目管理(241)
学习单元2络系统测试和验收(246)
第6节络管理(252)
学习单元1络系统管理规划(252)
学习单元2络配置管理(269)
学习单元3络性能管理(276)
学习单元4络计费管理(281)
第4章畔⑾低澄护(289)
第1节畔⑾低澄护和管理制度(289)
第2节据维护(305)
第3节低潮阜萦牖指矗311)
第5章畔⒆试纯发与利用(319)
第1节畔⒉杉与传输设计(319)
学习单元1畔⒉杉(319)
学习单元2畔⒋输系统(327)
第2节畔⒆试捶掷嘤胱橹(331)
第3节畔⒎治觯339)
……
序言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将此思想载入"十五"计划。中共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实现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执信息化之牛耳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信息化中,这种人才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企业信息管理师"应运而生。
实际上,在27年以前的1980年,我们在清华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工科高校MIS专业的时候,曾设计了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尔后,全国数百所高校以及成人高校等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管理人才,其中目前正在从事复合型工作的为数众多。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确切的称谓,或者说没有一个恰当的"名份"。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或被评为工程师,或被评为经济师、会计师……显然,这对他们来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实际待遇上都有所欠缺。
进入21世纪,无论是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也无论是企业现代化还是政府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所以说,"时代在呼唤着企业信息管理师"。出于职业感情及专业激情,我十分愿意响应时代的呼唤,为此而奔波、鼓噪,并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工程。我想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1)对在学或已毕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或已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而言,是一个鼓舞、一个激励。
(2)对广大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来说有了一个招人、用人的标准,如招聘CIO、项目负责人等有了明确的选择对象。
(3)对IT企业,无论是集成商、软件产品供应商,还是咨询商,有了因人而设、用人而招的标准,从而会从人才角度积极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4)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了人才培养、积聚、使用的标准,毫无疑问,这将对我国信息化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工作量之大而实施之艰辛是始料不及的。两年多来,自策划伊始,职业标准的起草与论证,教材(包括网上教材)的编写、试用与出版,CIO网站的开发与建设,教学大纲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鉴定考试方式的研磨……如此等等,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精力。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程度参与或关心此项工程的专家就有50多位,至于参与具体组织、服务等工作的人就更多了。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承担此项工程的北京金谷田经济顾问有限公司的专业组织工作十分优秀和杰出,该公司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直接领导下,为本职业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培训教程,其内容结构和风格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作为企业信息管理师全国统一鉴定的推荐培训教材,该教程要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紧扣职业标准,突出技能方法,兼顾理论知识体系。具体地说,本教程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的复合性、有机性和完整性。教程力求将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企业信息管理师在技能和知识两方面的复合性特点,并按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六大职业功能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整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
(2)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与一般教材不同的是,本教程追求的不是某一个学科在知识体系方面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而是尽可能全面、一致和连贯地刻画企业信息管理师所触及到的各个工作环节及其活动内容,并以此为牵引,对相应技能方法和多学科理论知识予以详细阐释。因此,按照一般阅读和学习习惯,本教程由于"学科纷呈"而看起来"有点散";但若顺着"活动"这条主线去看,则本教程实际上"形散而神不散"。
(3)具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创新。本教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运作"两部分内容,作为体系化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独创,可以说是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理论建设与发展的一种贡献。也正因为如此,本教程才更加需要得到社会各界贤能的进一步补充和指正。
(4)与网络版教程互为姊妹篇。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两者的结合更是日新月异。因此,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培训仅靠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的。所以,网上培训便成为本职业培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版教程与本教程也就结为互不重复、各有侧重且相互补充的姊妹篇。网络版教程主要涉及发展变化快、篇幅较大或需要动态演示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如ERP、BPR、CRM、SCM等专题课程。网络版教程的内容将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以保证本职业的先进性。申报者(学员)参加鉴定考试前,须同时经过本教程和网络版教程的学习。本职业网上培训通过中国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站(http://www.cio.cn)统一开展。
2003年3月份和4月份,由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鉴定考试的全国第一、二期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示范性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教程作为试用讲义在此当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经过对300名学员反馈意见的认真研究,编著者对教程作了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修改,使本教程的实践基础变得更加扎实。
2004年开始,企业信息管理师进入全国统考阶段,越来越多的来自我国企业信息化实践第一线的学员参加了培训和认证。2005年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函[2005]21号),决定自2005年起,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该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根据岗前培训的基本原则,有计划地组织企业信息化工作主管领导、信息化项目负责人以及管理技术骨干参加企业信息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该通知的下发,标志着中央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正式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已进入整体推进阶段。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而强烈的关注,人民网专门发表评论称此举是"央企向信息化人才瓶颈开了第一刀"。从2005年开始到2006年,在短短两年当中先后举办了10期面授培训班,近2 000人分别参加了三个级别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他们大部分都是各中央企业总部及分(子)公司的信息化主管、负责人及信息化业务骨干,遍及石油、石化、电力、航空航天、烟草、电信、通讯、建筑、金融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本教程第一版于2003年底出版后,即用于其后三年多,尤其是近两年多中央企业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培训和认证工作,既广泛接受了实践的检验,也从实践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2006年末,随着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本教程根据新标准也同步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实践的要求,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管理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实上,本教程的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十多人动笔,前后两次数十人参加修改或提出意见,几易其稿,真可谓一项系统工程。纵然如此,由于中国企业信息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处于成长期,编写一本如此"复合型"的教程不可谓不难,所以,本教程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妥甚至不是,我们真诚地希望,全社会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有识之士,均能关心本教程,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从而使其越来越完善,为培养中国优秀CIO人才队伍发挥积极作用。
本教程第一版的主要工作人员有侯炳辉(教程大纲设计,职业道德部分主写以及全书审编)、郝宏志(教程大纲审定,信息系统运作部分编写以及全书审编)、刘世峰(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维护部分主编)、张真继、刘红璐(基础知识、信息网络构建部分主编)、张志军(信息系统运作部分编写及参与信息化管理部分编写)、陈建斌(负责全书的文稿整理、修改及部分编写工作),高复先参与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部分编写。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主要由侯炳辉、郝宏志、陈建斌、张俊温、高学东等完成。此外,参加补充、修改和提供资料的还有张晓东、刘绿茵、董祥军、高学东等。特别指出的是,由于该书内容广泛而综合,参与编写的人员又很多,因此无法列出许许多多参考文献及作者的名字,在此我们对这些无名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歉意。
文摘 插图:

因此必须重视数据的输人工作,加强对输入工作的管理。输入操作的管理规程包括:定义操作员的操作权限;要求操作员主动、正确地输入自己的姓名、身份等信息;规定什么数据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完成输入工作;间隔多长时间进行数据的备份;操作失误后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和措施进行补救;对产生错误的操作人员应如何处理;对数据进行审核的间隔时间是多少等。总之,通过一系列的输入管理规程来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保证数据录入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4.处理过程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也称模块详细设计。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许多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业务处理程序所组成。因此,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整个系统划分成模块,以便在系统实施阶段进行编程。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从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即数据流图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的方法。但是,这种模块的划分工作是在尚未进行输入输出设计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掌握系统处理的整个过程和便于输入输出等设计工作。因此,当时的模块划分不可能是充分的,不可能满足系统实施阶段的要求,还须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尽量适应用户的组织体系,有适当的共用性。获得了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以后,再用模块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可以进一步设计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了,这是为程序员编写程序作准备,是系统实施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