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

发布时间: 2010-04-28 03:12:54 作者:

 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509704928/9787509704929
条形码:978750970492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社会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因素的专著。全书从科尔曼和布迪厄原初语境上来探讨社会资本概念,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寻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并用社会资本概念来解释家庭资本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该书表明,家庭背景因素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家长这一宝贵资源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效能。《教育机会与家庭资本》还为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对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蒋逸民,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CIES)会员,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教育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区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已发表90多万字的论文、著作、译著、著作章节以及调查报告,其中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多项研究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陈述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主要概念的定义
 四 本书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有关家庭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家庭环境的结构维度
 二 家庭环境的过程维度
 三 家庭环境的资本维度
 四 发展中国家的家庭环境
 五 中国城市的家庭环境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城市家庭环境的概念框架
 一 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 理论视角
 三 概念框架和假设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论
 一 研究设计:结合方法的使用
 二 定性访谈
 三 问卷调查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性分析的结果及其解释
 一 访谈抽样及其程序
 二 访谈工具
 三 访谈策略
 四 对访谈资料的分析
 五 资料分析的“三角互证”
 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家庭环境问卷》的设计
 一 对现有问卷的评述
 二 《家庭环境问卷》的设计
 三 预调查的过程
 四 对问卷的进一步修改
 五 用于主调查的问卷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家庭环境问卷》的心理测量特性
 一 《家庭环境问卷》的信度
 二 社会资本量表的结构效度
 三 社会资本分量表的相关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一 受访者的特征
 二 高低学习成绩学生的特征
 三 性别比较
 四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一 相关分析
 二 多元回归分析
 三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讨论、结论和建议
 一 本研究的总结
 二 讨论和结论
 三 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四 本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附录1 半结构访谈提纲
附录2 受访者情况
附录3 转录的访谈资料
附录4 《家庭环境问卷》(学生)
附录5 《家庭环境问卷》(家长)
附录6 问卷调查的人口统计特征
附录7 家庭非学习性资源
附录8 课外非学习性活动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绪论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Galton(1869)就开始探讨英国家庭因素和获得显赫地位之间的关系。从那时候起,研究者致力于弄清家庭特性和孩子智力表现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来,对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参见Boocock,1980;Riordan,1997)。
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在遗传特征和环境影响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尚有争论,但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环境强烈影响了孩子的认知和社会能力。Bronfenbrenner(1986)提出,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主要环境系统影响了儿童的发展。在探讨学习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的早期研究中,《科尔曼报告》(Coleman,et al.,1966)以及Mosteller和Moynihan对《科尔曼报告》的再分析表明,家庭背景比学校有关变量更好地解释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自《科尔曼报告》发表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大量有关家庭背景和学校学习表现之间关系的研究论著。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相当大的影响(Kellaghan,1997)。
后记 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的经典课题。多年来这一议题在西方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我国与之相近的研究是大家并不陌生的家庭教育研究,虽然两者的焦点和方法有不少区别,但前者可为后者提供视角和方法的借鉴。近十多年来,社会资本概念在学界备受重视,在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工作等多个研究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本书在科尔曼和布迪厄原初语境上来探讨社会资本概念,试图探寻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并用社会资本概念来解释家庭资本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国外对社会资本的测量侧重于结构维度和过程维度,而过程维度仅限于家庭亲子互动和家长之间的“跨代闭合”,对家庭社会网络的测量重视不够。本书引入社会网络的测量维度,探讨了家庭社会网络的测量指标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本书的一个尝试。
  本书是在我香港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原文为英文,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和变动,但本书的文字可能没有完全消弭英文表达方式的一些痕迹。博士论文得到我的导师Gerard A.P0stiglione教授和John Sachs博士的悉心指导,以及指导小组成员张国华博士和Lam Raymond博士的专业指导。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