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朱自清散文名篇

发布时间: 2010-04-28 03:46:27 作者:

 朱自清散文名篇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1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9787563361236
条形码:978756336123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指定读物系列
图书品牌:上海贝贝特

内容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著有长诗《毁灭》(1924-),散文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34),杂文集《你我》(1936)、《论雅俗共赏》(1948)、《标准与尺度》(1948)和文学研究论集《经典常谈》(1946)、《诗言志辨》(1947)、《新诗杂话》(1947)等。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6岁时随家移居扬州,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自称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17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朱自清开始写诗,并加人新潮社,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员。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语文教师。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系主任。1931年留学英国伦敦一年并漫游欧洲。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多次参加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回北平后,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8月12日病逝,去世前还嘱告家人,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目录
前言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新年底故事
背影
儿女
给亡妇
择偶记
冬天
匆匆
歌声

白马湖
松堂游记
春晖的一月
看花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绿
荷塘月色
说扬州
扬州的夏日
重庆行记
南京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柏林
莱茵河
房东太太
吃的
乞丐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刹那
女人
《子恺漫画》代序
论无话可说
论说话的多少
论气节
论老实话
论吃饭
论不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
序言 朱自清(1898-1948),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著有长诗《毁灭》(1924-),散文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34),杂文集《你我》(1936)、《论雅俗共赏》(1948)、《标准与尺度》(1948)和文学研究论集《经典常谈》(1946)、《诗言志辨》(1947)、《新诗杂话》(1947)等。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6岁时随家移居扬州,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自称扬州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17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朱自清开始写诗,并加人新潮社,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员。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语文教师。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兼任中文系主任。1931年留学英国伦敦一年并漫游欧洲。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多次参加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回北平后,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8月12日病逝,去世前还嘱告家人,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文摘 滂卑(Pompei)故城在奈波里之南,意大利半岛的西南角上。维苏威火山在它的正东,象一座围屏。纪元七十九年,维苏威初次喷火。喷出的熔岩倒没有什么;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压下来,到底将一座繁华的滂卑城活活地埋在底下,不透一丝风儿。那时是半夜里。好在大多数人瞧着兆头不妙,早卷了细软走了;剩下的并不多,想来是些穷小子和傻瓜罢。城是埋下去了,年岁一久,谁也忘记了。只存下当时一个叫小勃里尼的人的两封信,里面叙述滂卑陷落的情形;但没有人能指出这座故城的遗址来。直到一七四八年大剧场与别的几座房子出土,才有了头绪;系统的发掘却迟到一八六O年。到现在这座城大半都出来了;工作还继续着。
滂卑的文化很高,从道路,建筑,壁画,雕刻,器皿等都可看出。后三样大部分陈列在奈波里国家博物院中;去滂卑的人最好先到那里看看。但是这种文化大体从希腊输入,罗马人自己的极少。当时罗马的将领打过了好些个胜仗,闲着没事,便风雅起来,搜罗希腊的美术品,装饰自己的屋子。这些东西有的是打仗时抢来的,有的是买的。古语说得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这种美术的嗜好渐渐成了风气。那时罗马人有的是钱;希腊人却穷了,乐得有这班好主顾。“物聚于所好”,滂卑还只是第三等的城市,大户人家陈设的美术品已经象一所不寒尘的博物院,别的大城可想而知。
滂卑沿海,当时与希腊交通,也是个商业的城市,人民是很富裕的。他们的生活非常奢靡,正合“饱暖思淫欲”一句话。滂卑的淫风似乎甚盛。他们崇拜男根,相信可以给人好运气,倒不象后世人作不净想。街上走,常见墙上横安着黑的男根;器具也常以此为饰。有一所大住宅,是两个姓魏提的单身男子住的,保存得最好;里面一间小屋子,墙上满是春画,据说他们常从外面叫了女人到这里。院子里本有一座喷泉,泉水以小石像的男根为出口;这座像现在也藏在那间小屋中。廊下还有一幅壁画,画着一架天秤;左盘里是钱袋,一个人以他的男根放在右盘中,左盘便高起来了。可见滂卑人所重在彼而不在此。另有妓院一所,入门中间是穿堂,两边有小屋五问,每问有一张土床,床以外隙地便不多。穿堂墙上是春画;小屋内墙上间或刻着人名,据说这是游客的题名保荐,让他的朋友们看了,也选他的相好。
从来酒色连文,滂卑人在酒上也是极放纵的。只看到处是酒店,人家里多有藏酒的地窖子便知道了。滂卑的酒店有些象杭州绍兴一带的,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里面没有多少地方;来者大约都是喝“柜台酒”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