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208086623
条形码:97872080866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Globalizing Capital: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内容简介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2版)》内容简介:《资本全球化》第一版于十年前出版,现在该书仍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学文献之一。由著名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写的这本经典著作,强调了国际货币体系对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资本全球化》是一部简明的著作,不仅适合于经济学家,也适合于历史学、政治学学者和在政府、商界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国际关系有广泛兴趣的所有读者。艾肯格林表明,只有把国际货币体系视为一个历史现象——从金本位时期到如今动荡不居的价格,才能够真正洞悉和有效地管理国际货币体系。最新的版本继续讨论浮动汇率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新的一章,讨论亚洲金融危机、欧元的诞生、美元的前景及其他相关主题。《资本全球化》展现了该如何理解这些及其他历史。
作者简介 巴里艾肯格林(Eichengreen.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C.帕蒂和海伦帕蒂经济学与政治学教授,国家经济研究局(麻省剑桥)和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伦敦)。1997-1998年,他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级政策顾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艾肯格林著作颇丰,包括:《为稳定经济和整固金融体系,G20领导人必须做些什么》(与理查德巴尔德文合编,2008)、《拯救我们的工作与储蓄:为解决全球信用危机,G7/8领导人能做些什么》(与理查德巴尔德文合编,2008)、等等。2002年,他获得经济史协会乔纳森休吉斯奖,2004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科学部杰出教学奖。
媒体推荐 艾肯格林的目的是提供一本简明的国际货币体系史,在这方面,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本全球化》将成为经典。
——道格拉斯艾文,《反潮流》作者
这本由著名历史学家写的著作,是一本简明而又文笔隽永的国际货币体系史……(它)为理解当前欧洲努力创立货币联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历史背景。
——理查德库珀,《外交事务》
编辑推荐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2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专业书评 艾肯格林的目的是提供一本简明的国际货币体系史,在这方面,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本全球化》将成为经典。
——道格拉斯艾文,《反潮流》作者
这本由著名历史学家写的著作,是一本简明而又文笔隽永的国际货币体系史……(它)为理解当前欧洲努力创立货币联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历史背景。
——理查德库珀,《外交事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金本位
史前
复本位的困境
复本位的魅力
金本位的降临
黄金阴影
金本位是如何运行的?
作为历史上特定制度的金本位
国际合作
金本位与最后贷款人
外围不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不稳定
年代纪
浮动的经验:法国的反面案例
金本位的重建
新金本位
新金本位的问题
国际支付模式
对大萧条的反应
银行危机及其管理
金本位的解体
英镑危机
美元跟进
管理浮动
结论
第四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战时计划及其结果
英镑危机与欧洲货币币值重定
欧洲支付联盟
国际收支问题与选择性管制
可兑换:问题及进展
特别提款权
管制的放松和刚性的增强
英镑保卫战
美元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教训
第五章 布雷顿森林后
20世纪70年代的浮动汇率
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
蛇形
欧洲货币体系
一体化的新动能
欧洲危机
理解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小结
第六章 勇敢的货币新世界
亚洲危机
新兴市场的动荡
全球失衡
欧元
国际货币竞争
第七章 结论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一部简短的国际货币体系史,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只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即从1850年至今的一个半世纪。虽然我描述的发展变化大多根植于更早的时期,但是,为了充分地挖掘其含义,我只考虑这一个较短的时间跨度。第二,我试图写一本较薄的书,突出主题,而不是泛泛地描述国际货币安排。
我努力为以下几类读者讲述国际货币体系史。一是那些试图将历史与制度素材融入其教科书理论架构中去的经济学学生们。他们会发现,本书介绍了一些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文献中非常熟悉的概念和模型。二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他们会碰到熟知的概念和方法。对货币改革感兴趣、关注国际货币体系史演进和未来前景的一般读者,我希望,他们会发现本书的内容是易于理解的。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在正文后列出了专用词汇的术语表:术语表中的词汇在正文第一次出现时,是以楷体印刷的。
本书的草稿是在鲁汶天主教大学阿斯顿爱斯肯演讲的基础上形成的。我要感谢在鲁汶大学经济系工作的朋友们的热情邀请,特别是埃里克巴斯特、保罗格劳威和赫尔曼范德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部和联邦储备体系的国际金融部,以及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理事会为本书的修改提供了热情的帮助。但是,本书所表达的观点并不必然代表上述机构的看法。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金本位
史前
自中世纪以来,人们将贵金属铸造成硬币,作为货币之用。即便到今天,有时候,我们还能够在硬币的名称上见到它早期的特征,显示它们曾经含有的贵金属的量。英镑和便士就是取自于罗马镑和第纳尔,它们都是重量单位。虽然便士作为重量单位只在局部范围内使用,但镑作为重量单位仍然为英语世界所熟悉。
在整个中世纪和在迈入现代的时期,银就是主导货币。其他金属要么太重(如铜),要么太轻(如黄金),不便于将它们铸造成一定价值的硬币用于交易。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人们进行试验:持有欧洲最大铜矿部分所有权的瑞典政府,在1625年建立了铜本位。由于铜的价格是银价的百分之一,因此,等值足值的铜币就是银币重量的一百倍,一枚大面值的铜币重达43镑。这样的货币不会被偷盗,因为它太重了,窃贼无法搬运,但在日常交易中需要马车来运输。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就描述了这个国家是如何相应地组织它的整个运输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