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大唐西域记

发布时间: 2010-04-28 04:35:11 作者:

 大唐西域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36699816/9787536699816
条形码:97875366998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此外对其他十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也有所涉猎。
这是一部取经游记巨著。书中生动描述了印度雁塔传说、那烂陀学府以及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檠等无数佛陀圣迹、佛教传说故事。内容全面系统,翔实生动,先后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广为传播。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历史及交通史、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玄奘(602-664年),名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梵文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世弟子们的著书立说,解说佛经。
编辑推荐 《大唐西域记》中12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首次亲历与中国佛教的兴起,佛教在中国全面兴起的古之游。
玄奘17年西行探佛,共带回佛经520夹,计657部,最终促成了佛学在中国的兴盛。
本府藏书书系,本府藏书书系,由一系列传世名著所构成,是中国历代文士和官绅之家必备的架上藏书。为适应古籍重读的当代倾向,我们在严格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以其进行了专业的译注,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时对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关联性图解,对一容易误读的词汇也进行了单列详解。我们希望,这样的努力能让文言古籍焕然一新,从而让当代生活具备
目录
玄奘原序
大唐西域记
卷一 进入印度前的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
 阿耆尼国
 屈支国
 跋禄迦国
 凌山及大清池
 素叶水城
 利地区 
 睹货逻国故地
 梵衍那国
 迦毕试国
卷二 北印度三国
 印度总述
 滥波国
 那揭罗曷国
 健驮逻国
卷三 北印度八国
 乌仗那国
 钵露罗国
 叉始罗国
 僧诃补罗国
 乌剌尸国
 迦湿弥罗国 
 两国概况
卷四 北印度五国与中印度十国
 磔迦国
 至那仆底国
 四国概况
 秣兔罗国
 他泥湿伐罗国
 禄勤那国
 秣底补罗国
 四国概况
 劫比他国
卷五 中印度六国
 羯若鞠阁国
 阿逾陀国
 阿耶穆国
 钵锣耶迦国
 赏弥国
 稗索迦国
卷六 中印度四国
 室罗伐悉底国
 劫比罗伐堵国
 蓝摩国
 拘尸那揭罗国
卷七 中印度三国及北印度两国
 婆罗疤斯国
 战主国
 吠舍厘国
 弗栗恃国
卷八 摩揭陀国(上)
 波吒厘子城
 三佛寺
 尼连禅河圣迹
 菩提树围墙
卷九  摩揭陀国(下)
 上茅宫城及王舍城诸地
 那烂陀寺及其周近地区
卷十 中印度四国、东印度六国、南印度七国
 中印度四国
 东印度六国
 南印度七国
卷十一 僧伽罗等二十三国
 僧伽罗国
 三国
 摩腊婆国
 十八国
卷十二 归途所历三十四国
 二国
 睹货逻国故地
 盘陀国
 乌铩国
 沙国
 斫句迦国
 瞿萨旦那国
 大流沙及以东行程
跋文
……
序言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辑而成。全书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7年间之见闻录。
玄奘(602-664年),名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他13岁出家,28岁时已在国内遍访名师,广泛学习了佛教各派著作,但同时疑问也越来越多,无法消除。玄奘认为,信奉不同经典的大师说法各异,就是宗奉同一经典的也各有所见,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摄大乘论》《瑜伽师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这些疑问不能通过钻研经论得到解决,因为经论是译本不是原本,由于翻译的不当,它本身就有错误;要解决疑问,只有前往印度学习原本,于是他决心西行求法。
贞观三年(627年),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在印度,玄奘遍访名僧,广泛参加各种辩论,赢得了印度僧俗大众的崇高敬意。大乘教徒尊他为“大乘的神”,与他辩论最激烈的小乘教徒,也折服他高尚的品质和渊博的学识,尊他为“解脱的神”,他用过的物品被当时的印度人当做“佛迹”一样的圣物来崇拜。
贞观十九年,玄奘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玄奘西行取经,往返17年,旅行五万里,以他的双足走出了一条沟通了东亚、中亚、南亚文明的通道,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罕见壮举。《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行的实录。该书记述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内容全面系统,翔实生动,先后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广为传播,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历史及交通史、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古代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古印度人在记录自己的历史时,不十分重视历史的次序,也不十分注意历史的准确性。这就给后来印度古代史的研究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陷,同时也给近代考古工作带来了缺乏文字考证的困难。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极为精确、详尽地记述了自己游历一百二三十八国的见闻。内容涉及各国的疆域范围、城市大小、名胜古迹、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等等。甚至一座塔的高度,一所寺院的人数,他都准确无误地忠实记录。一千三百多年后的考古发掘证明,玄奘的记载是可靠的。
印度历史学家Ali说:“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印度另一位著名历史学家辛哈说;“玄奘——有资格成为印度的波舍尼阿斯(希惜著名风土学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密斯也高度评价道:“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是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分的。”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科学与自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