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811134346
条形码:97878111343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结合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理论,然后从理论与实践(包括国际、国内)双重层面,系统地探究了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组织形式、发展模式、发展障碍、内部制度,以及与当今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改革的新思路。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研究路径
三、建立农业流通领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必要性
第一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节合作社组织的性质
第二节国内外合作社组织理论研究概况
第三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概况
第二章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及其理论分析
第一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类型
第三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第四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第三章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分析
第一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分析
第二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
第三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绩效分析
第四章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与复兴
第一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简史
第二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复兴的动因及意义
第五章我国供销合作杜的改革
第一节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政策与实践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战略新思维
第四节城市化进程中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和功能转变
第六章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与我国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内生力量”
第二节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发展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第七章国外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及其启示
第一节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第二节发达国家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发达国家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八章当前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新思路
第一节当前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现阶段我国农村新型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为什么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领域?为什么农业中的合作社主要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加工和营销环节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黄祖辉(2000)认为,只要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生产的生物性、地域的分散性以及规模的不均匀性存在,合作社就有存在的必然性。杜吟棠(2002)认为,合作社在农产品营销市场上占主流,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分工和规模经济。在传统农业中,单个农户包揽了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供应、加工和营销的所有事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农户继续包揽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所有事务渐感力不从心,需要组织合作社进行分工和寻求规模经济。第二,寻求市场均衡。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单边市场”,即在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市场中,从事供应、加工、仓储和运销的厂商通常是一个小群体,他们之间容易形成垄断,而农民是一个大群体,则容易形成相互之间的过度竞争。农民只有通过组成合作社,才能抗衡市场垄断。第三,营销合作社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所谓现代企业是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的。传统企业一般是业主制、单厂制、而现代企业实行经理制和多厂制。经理制形成了法人治理结构,多厂制实行纵向一体化经营,较之传统企业既可以节省外部交易成本,又可以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文摘 中国目前农民人数高达9.3亿,占世界农业人口的40%多,是古今中外人口规模最大的一个利益群体,但也是一个最弱势的群体究其原因,无非是社会地位低和组织化水平低。
合作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的组织载体。一般地,合作经济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组织,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组织合作社进行互助,从而达到自助。合作经济由于维护和争取社会弱者的利益,改善了社会弱者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因而,合作经济是“小人物”在“大世界”中的机会。要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就得要大力发展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经济组织。
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拉开序幕。近30年来,中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带来深刻的变化:一是家庭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再造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赋予了农民比较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和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高涨和全面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快地增加,城乡人民的生活明显地改善,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二是对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的全面改革,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经济领域。而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解决农户个体经营与大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触动家庭经营体制,不影响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
后记 我出身于农民,来自于农村,总是想为农村的发展做些努力。在20世纪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导师李屏南教授的指引下,便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侧重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我的研究获得了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奖委员课题立项和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在这些课题的资助和支撑下,我到了周边省市进行了调查,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先后发表了20余篇相关系列论文。在吸收上述成果的基础上,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本书付梓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领导和同事,他们一方面在精神上给予我莫大的支持,另一方面为我排忧解难,并且亲自细心校对书稿,非常感谢他们。
还要感谢农业经济学界的泰斗人物及先行者贺雪峰、陈锡文、程同顺、牛若峰、杜吟棠、傅晨、徐旭初、赵凯、黄祖辉、何国平、苑鹏、张晓山、洪远朋等专家学者,他们的丰硕成果开启了我的思维,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在此,我深表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妻子林建桃女士,她的默默奉献,是我胜利完成书稿的“后勤保障”,她的无私关爱是我成功完成任务的关键,尤其是她对本书文字的运用仔细推敲,用心琢磨,很好地发挥了语言载体的功能,使本书文字不至于呆板。在此我要对她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