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9787101060584
条形码:978710106058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8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一九二一年,他出生于山东荣成县崖头村,在襁褓中被过继给族内的大户人家。我听他的族人、乡亲和老友说,他聪颖早慧还在扶着炕桌学步咿呀自语的时候,就能说出长辈们哄他人睡时讲的神仙故事的片段,表现出超常的记忆力。
目录
帛害照片
《六十四卦》
《二三子问》
《繁辞》
《易之》
《要》
《缪和》
《昭力》
帛害《周易》经传校读
《六十四卦》校勘说明
《六十四卦》释文
《六十四卦》校勘记
《二三子》释文
《二三子问》校注
《繁辞》释文
《繁辞》校勘记
《易之》释文
《易之羲》校注
《要》释文
《要》校注
《缪和》释文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
《缪和》校注
《昭力》释文
《昭力》校注
抄欧阳修《易童子问》
抄《易伟乾錾度》卷上
帛书《周易》的另一套照片(带批注)
帛害《周易》校读有关残纸
……
序言 这是张政先生的遣稿,过去从未发表过,现在由他的学生、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还有李零教授的学生,一起整理发表,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可惜,这只是一部未完成稿,张政已经来不及修改它了。
我很感谢中华书局把这部遣稿用影印的方式发表,使大家可以看到手稿的原貌。在这部遣稿的前面,中华书局要我讲几句话。我该说点什么呢?想了很久很久。我跟李零同志回忆过很多往事,这裹只能简单说几句。
我想说的是,张政这个人,拙于言辞。他不爱说话,但心里特别明白。他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其实只是他头脑中的一小部分,很多记忆都被他带走了。
他记性特别好。
一九二一年,他出生于山东荣成县崖头村,在襁褓中被过继给族内的大户人家。我听他的族人、乡亲和老友说,他聪颖早慧还在扶着炕桌学步咿呀自语的时候,就能说出长辈们哄他人睡时讲的神仙故事的片段,表现出超常的记忆力。
大家都说书广而过目不忘,一直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继母以部分家资创办家塾,全村贫寒的张姓子弟,凡是愿意读书的,可以提供一切文具。他的堂伯父主持家塾,能写一手漂亮的篆字。张政从小就迷篆字,在他的熏陶下,从六岁就开始学习篆书。和别人不同,他是以《说文解字》为启蒙课本。后来,他在生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猎碣考释初稿》(见二00四年出版的《张政文史论集《第一至三十九页》的后记裹回忆说“忆自十二岁时,从先伯艺芸先生读,受文字训诂之学。伯父固善篆书,暇窃效之,临摹《猎碣》:伯父偶见,时加指正,或为说解其文。稍长游翠四方,旧业多废。独于猎碣印本所见日多,每有心会,常写记之”。
写篆字,现在看,是一种机缘。
所谓“游学四方”,据他日后回忆,他是十四岁到青岛上初中,后来到北平上高中,在当时教会学校的课程襄,他只对算术感兴趣,常向亲友借阅古籍,并寻访文物古迹,调查方言民俗。 一九三二年,他报考清华大学,是想借西方的数学方法,解读我国古代的天文历算之术。
他说,清华还没考完,他就被一位同乡拉着,一起去报考北京大学的史学系。进入北大后,他发现,那里名师云集,学风自由,馆藏图书非常丰富。这是他正式踏上探索中华文明的学术道路的开始。在课堂上,他最努力学习的两门课,一是马衡先生讲授的金石学,二是唐兰先生讲授的古文字学。同时,他还夜以继日地阅读各种古今图书,寻找其中的各种珍贵线索,大可以考证经史子集和订补历代史籍,小可以判定说部作者(如《封神演义》的作者是何许人》。一九三四年,他与几位潜心研究史学的同学集资创办了取名《史翠论丛》的刊物。在马衡先生的指点下,他把少年时期积累的笔记,整理成册,经唐兰先生过目,写成《猎碣考释初稿》。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