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4-29 03:38:46 作者: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40264531
条形码:978704026453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附带品描述:附VCD光盘1张

内容简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包括三个部分:电路理论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书中着重基本慨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例题和习题除围绕上述重点外,还注意思考性、启发性,使读者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提供了16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
为提高渎者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能力,附录介绍了利用EWB进行电子电路分析设计的方法。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兼颐了深度和广度,适合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种成人教育的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对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上篇 电路理论基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组成与功能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压、电流、电位、功率
1.3.1 电流
1.3.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1.3.3 功率和能量
1.4 基本电路元件模型
1.4.1 电阻元件
1.4.2 电容元件
1.4.3 电感元件
1.4.4 有源电路元件
1.5 电路的工作状态与元件额定值
1.5.1 电路的工作状态
1.5.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6 基尔霍夫定律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2.1 等效电路分析法
2.1.1 等效电路的概念
2.1.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2.1.3 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1.4 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2.2 支路电流分析法
2.3 网孔电流分析法
2.4 结点电压分析法
2.4.1 结点电压的概念
2.4.2 结点电压方程
2.4.3 由观察法快速建立结点电压方程
2.5 电路定理
2.5.1 叠加定理
2.5.2 替代定理
2.5.3 等效电源定理
2.5.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交流稳态电路分析
3.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3.1.1 周期和频率
3.1.2 幅值和有效值
3.1.3 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3.3 单一频率正弦稳态电路分析_
3.3.1 元件的相量模型
3.3.2 电路的相量模型
3.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3.4 阻抗和导纳
3.3.5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3.3.6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
3.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3.4.1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3.4.2 功率因数的提高__
3.5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谐振
3.5.1 串联谐振
3.5.2 并联谐振
3.6 三相交流电路
3.6.1 三相电源
3.6.2 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6.3 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3.6.4 三相负载的功率
3.7 非正弦周期交流稳态电路
3.7.1 非正弦周期电压、电流的谐波分解
3.7.2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方法
3.7.3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
3.7.4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计算
3.7.5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功率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暂态电路分析
4.1 换路定律与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4.1.1 换路定律
4.1.2 初始值计算
4.2 RC电路的暂态过程
4.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2.2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2.3 RC电路的全响应
4.3 RL电路的暂态过程
4.3.1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3.3 RL电路的全响应
4.4 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分析法
4.5 矩形脉冲作用于一阶电路
4.5.1 微分电路
4.5.2 积分电路
4.5.3 耦合电路
4.6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思考题与习题

中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5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与二极管电路
5.1 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5.1.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5.1.2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5.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5.1.4 稳压二极管
5.2 二极管整流电路
5.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5.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5.2.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5.3 二极管峰值采样电路
5.4 二极管检波电路
5.4.1 二极管小信号平方律检波电路
5.4.2 二极管大信号包络俭波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晶体管放大电路基础
6.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6.1.1 线性受控电源模型
6.1.2 放大电路模型及技术指标
6.2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及其电路模型
6.2.1 晶体管基本结构
6.2.2 晶体管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
6.2.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6.2.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6.2.5 晶体管的大信号电路模型
6.3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
6.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6.3.2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6.3.3 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6.3.4 射极输出器
6.4 场效匝晶体三极管
6.4.1 绝缘栅场效应管
6.4.2 结型场效应管(JFET)
6.4.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6.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5.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及分析
6.5.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6.5.3 场效应管放大与晶体管放大的比较
6.6 多级放大电路
6.6.1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6.6.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6.7 功率放大电路
6.7.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6.7.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8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6.9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6.9.1 什么是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6.9.2 负反馈的类型及判别
6.9.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电路
7.1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7.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特点
7.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和等效电路模型
7.1.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
7.1.4 常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主要参数
7.2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的内部单元电路
7.2.1 差分放大电路
7.2.2 镜像电流源偏置电路
7.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3.1 比例运算电路
7.3.2 加法、减法运算电路
7.3.3 微分、积分运算电路
7.3.4 有源滤波器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7.4.1 比较器
7.4.2 采样保持电路
7.5 模拟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7.5.1 LM386集成功率放大器
7.5.2 LM386的典型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信号产生电路
8.1 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8.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8.1.2 LC振荡电路
8.1.3 RC振荡电路
8.1.4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8.2 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8.2.1 矩形波发生器
8.2.2 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器
8.3 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及其应用
8.3.1 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的电路结构及其功能
8.3.2 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的典型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直流电源
9.1 整流滤波电路
9.1.1 整流电路
9.1.2 滤波电路
9.2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源
9.3 串联型线性稳压电源
9.4 集成稳压电路
9.5 开关型稳压电源
9.5.1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9.5.2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下篇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第10章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0.1 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10.2 三相电路
10.3 RLC电路的频率特性
10.4 RC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研究
10.5 低频单管电压放大器
10.6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测试
10.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
10.8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
10.9 差分放大电路
10.10 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设计
10.11 集成功率放大器
10.12 RC振荡器电路设计
10.13 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10.14 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源
10.15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10.16 集成稳压电源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第一版2003年12月出版至今已经5年,这5年正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5年,本课程经历了新一轮改革,遇到许多新问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上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教学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订。
首先,为应对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不断扩大的要求,在教材中压缩了电路部分内容,增强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内容。根据电路分析基础的规律,按照分析方法的归类,将第一版中涉及正弦稳态分析的三章内容精简合并成一章;第2章增加电路分析的网孔分析方法;将第一版第7章分成两章,半导体器件基础与二极管电路单列一章,增加了二极管应用电路的介绍;直流电源放到第9章,加深了串联型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的内容,便于内容的衔接;晶体管放大电路基础一章增加了频率特性内容;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改名为模拟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电路,增加了集成运算放大器核心单元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和镜像电流源偏置电路,增加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内容;信号产生电路一章增加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内容,充实了非正弦振荡电路的定量分析;实验部分增加了4项实验内容。
其次,考虑到EDA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将第一版第12章的内容归并到附录,不再单列一章;A/D和D/A转换内容作为附录放到书末,不单列一章。
本书修订中还更新和补充了各章思考题与习题。
文摘 插图:


1959年第一块集成电路在得克萨斯仪器公司(TI)面世,开创了电子器件与电路(系统)新篇章,在一小块半导体单晶上,制成多个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并将它们连接成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电子线路。因此,集成电路是元器件和电路融合成一体的集成组件。这一里程碑的成果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两大类。数字集成电路是用来产生和加工各种数字信号的集成电子线路。模拟集成电路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或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相互转换的集成电子线路。模拟集成电路种类很多,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最常用的模拟集成电路,它是以差分放大器为主体的非线性集成电路,这种非线性集成电路最初主要用于模拟计算机中实现运算功能,所以被称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其实它还可用来处理各种模拟信号,实现放大、振荡、调制和解调、模拟信号的加、减、乘、除以及比较等功能,此外集成运算放大器还广泛地应用于脉冲电路。因此,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意义已远远不止是“运算”了,但其名称却一直沿用至今。
本章首先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部特性和主要内部电路进行介绍。然后重点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在介绍分析方法的同时,给出一些典型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单元电路。本章最后,介绍另一类模拟集成电路——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
学习本章重点要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应用电路中所表现的特性,包括理想化的条件和特征;理解运算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与其外部特性之间的联系;线性和非线性应用情况下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本章难点在如何判断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应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并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
读书人网 >电工技术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