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女儿红

发布时间: 2010-04-29 03:52:11 作者:

 女儿红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3940123/9787503940125
条形码:97875039401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简精品系列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女儿红》为简一九九一至九六年间创作之结集,与同时成书之《胭脂盆地》互补构成,而题旨与表现方法各异。此书探索女性之内在世界,听其声,窥其情,以介乎散文与小说之体裁穿梭今昔各种女性面貌之间,坚持自我之性别典型,追踪,寻觅,以其不畏缩,犹疑,遂能发现并摹写个中充沛之壮丽与高贵。
作者简介 简宜兰县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名家,笔下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谨守纪律,轻易不逾越文法尺度以,收放之间看得出旺盛过人之血色,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
著有散文集《红婴仔》、《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顽童小番茄》、《微晕的树林》等十余种。
简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
编辑推荐 《女儿红》:经历了痛失至亲的打击后,简桢在《四月裂帛》中表达出的沉重的不舍如汹涌奔流的热血让人夜不能寐,成功地将复杂的意绪表现得既有气势又不失节制;以女性的柔韧与灵动显示情感的饱满与张弛,其作品彰显了作者成熟的写作风格。
读简的作品,可以体会一种简单的美。这种直指人心的美不需要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写一种颜色,也可以像印象派绘画般百转千回;在深深浅浅的红里,就有了死亡与再生,缠绵与解脱,幻灭与真实,囚禁与自由。而她语言的弹性,密度,质料,慢慢地也品出来。
目录
序:红色的疼痛
[辑一]暗红
四月裂帛
在密室看海
贴身暗影
秋夜叙述
哭泣的坛
女鬼
雪夜,无尽的阅读

[辑二]砖头红
女儿状
一袭旧衣
女人刀
母者

[辑三]火鹤红
某个夏天在后阳台
咖啡小馆里的狼
亲吻地板
水牢
孪体
宾馆
当年旧巷
空篮子
梦魇
腐橘
自画像
温泉乡的歌手
戏票
演员
忧郁猎人
产权
记忆房间
红纽扣
隐形贼
同居纲领
萤火虫
玻璃夕阳
末班车上的女人
密探
不为人知的祝福
拖鞋志
口红咒
……
序言 想要推敲一种冷肃的姿势与声音为这本集子说几句话,枯坐半日,心思缥缈,如浮云、流光无法拘捕人罐。于是,我只是坐在书房的老位置,看着初夏的微风曳动一蓬蓬茂密的竹叶,摇晃老老少少的绿,那的声音里藏着一只略嫌兴奋的蝉,叫得好像新科状元。
天籁俱在,让人放心。
也许是完成一本书后,习惯性出现忧郁状态,才会觉得千言万语不说也罢;也许背景可以拉得更宽些,看看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处境,想想所剩不多的固守着孤夜寒窗的文学信众,到底意义何在?便不由得让心情在谷底行走。有这样的情绪,毕竟还是沉不住气的小溪境界吧!在那些胸怀瀚海、与天地共吞吐的人心中,再怎么焦躁的时代不改其贞静,处境与意义云云何需鼓舌以辩?一切答案不就在孤夜寒窗里吗?而孤夜寒窗不就为了“趣味”吗?人间世的趣味,生命的趣味,与天籁闲闲对答的趣味。
这么想,也就可以关门闭户,安安静静把墨磨下去。
回到这本书吧。第十一本散文集,依例也是砍砍杀杀才成其面目。
文摘 《四月裂帛》(节选)
2
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
诉说半生的沧桑
我们都是执著而无悔的一群
以飘零作归宿
在你年轻而微弱的生命时辰里,我记载这一卷诘屈聱牙的经文,希望有朝一日,你为我讲解。
如果笔端的回忆能够一丝丝一缕缕再绕个手,我都已经计算好了,当我们学着年轻的比丘、比丘尼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时,我要把钵中最大最美的食物供养你,再不准你像以前一样软硬兼施趁人不备地把一片冰心掷入我的壶。
我们真的因为寻常饮水而认识。
那应该是个薄夏的午后,我仍记得短短的袖口沾了些风的纤维。在课与课交接的空口,去文学院天井边的茶水房倒杯麦茶,倚在砖砌的拱门觑风景。一行瘦樱,绿扑扑的,倒使我怀念冬樱冻唇的美,虽然那美带着凄清,而我宁愿选择绝世的凄艳,更甚于平铺直叙的雍容。门墙边,老树浓荫,曳着天风;草色釉青,三三两两的粉蝶梭游。我轻轻叹了气,感觉有一个不知名的世界在我眼前幻生幻化,时而是一段佚诗,时而变成幽幽的浮烟,时而是一声惋惜——来自于一个人一生中最精致的神思……这些交错纷叠的灵羽最后被凌空而来的一声鸟啼啄破,然后,另一个声音这么问:
“你,你就是简吗?”
我紧张起来,你知道的,我常忘记自己的名字,并且抗拒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那一天我一定很无措吧!迟钝了很久才说:“是。”又以极笨拙的对话问:“那,你是什么人?”
知道你也学中文的,又写诗,好像在遍野的三瓣酢浆中找四瓣的幸运草:“唷,还有一棵躲在这!”我愉快起来就会吃人:“原来是学弟,快叫学姐!”你面有难色,才吐露从理学院辗转到文学殿堂的行程,倒长我二岁有余。我看你温文又亲和,分明是邻家兄弟,存心欺负你到底:“我是论辈不论岁的!”你露齿而笑,大大地包容了我这目中无人的草莽性情。那一午后我归来,莫名地,有一种被生命紧紧拥住的半疼半喜,我想,那道拱门一定藏有一座世界的回忆。
毕竟,我只善于口头称霸,随后与你书信往来,才发觉你瘦弱的身躯底下,凝练了多少雄奇悲壮的天质,而你深深懂得韬光养晦,只肯凿一小小的孔,让琢磨过的生命以童子的姿势嬉嬉然到我眼前来。我们不问身世只论性命,更多时候在校园道上相遇,也只是一语一笑作别,但我坚信:“这人是个大寂寞过的人!”
那时候,你的面目早已因潜伏的病灶难靖,稍稍地倾斜着,反正已经割过了而且是个慢性子的瘤,就不必管吧,只在你心力交瘁的时候,才憔悴起来,我叫你当心,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