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建筑艺术图文速查

发布时间: 2010-06-27 03:45:31 作者:

 建筑艺术图文速查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111281055/9787111281054
条形码:97871112810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建筑艺术图文速查》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收纳了从古埃及时期到今天为止的世界各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实例。每个跨页单独讲述一个主题,从一个代表性的建筑实例依据艺术风格、结构形式、细部做法、空间处理和建筑特色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拓展及介绍其他相关建筑。读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实例之间的对比加深理解。
《建筑艺术图文速查》即可以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参考书,又可以为普通读者快速了解西方建筑发展历史及现状提供便捷的途径,同时又是一本简略和浓缩型的建筑发展图录史料,供专业读者阅读、查询和使用。
作者简介 王其钧,教授,1977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1989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并兼任武汉大学、福州大学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现代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建筑语言》、《后现代建筑语言》和《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中文书和一些英文专业书籍。其著作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编辑推荐 《建筑艺术图文速查》:世界的发展又是不断重复传统的。老城市中的新建筑大多得依照传统的城市规划特色兴建,新建成的外型古怪的建筑也可能在内部呈现出古典风貌,或者大片的新城区正按照传统的城市布局和模式在兴建。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但我们周边的新城市,新建筑,新环境,新景观也在提醒着我们,这种传统与创新当然还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等,这些能够让人们有切实感受的方面。这《建筑艺术图文速查》将会给我们许多实用的知识。
目录
前言
建筑史概述
建筑材料与技术
建筑艺术与文化
古埃及建筑
从吉萨金字塔群谈起
从阿蒙-瑞神庙谈起

古希腊建筑
从米诺斯王宫谈起
从雅典卫城谈起
从帕提农神庙谈起

两河流域建筑
从乌尔纳姆山岳台谈起
从帕赛玻里斯王宫谈起

古罗马建筑
从古罗马广场谈起
从马竞技场谈起
从奥朗日剧场谈起
从万神庙谈起
从戴克利先浴场谈起

拜占庭建筑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谈起
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谈起

罗马风建筑
从比萨建筑群谈起

哥特建筑
从沙特尔教堂谈起
从伦敦西敏寺谈起

文艺复兴建筑
从佛罗伦萨大教堂谈起
从圆厅别墅谈起
从罗马耶稣会教堂谈起

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谈起
从圣卡罗教堂谈起
从凡尔赛宫镜厅谈起
从卡尔斯克切教堂谈起
从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谈起

新古典主义建筑
从伦敦圣保罗教堂谈起
从罗亚尔河城堡谈起
从巴黎先贤祠谈起
从德国老国家博物馆谈起
从美国国会大厦谈起
从英国国会大厦谈起
从巴黎歌剧院谈起

古印度建筑
从阿布山耆那教神庙群谈起
从泰姬陵谈起
东南亚建筑
从吴哥窟谈起

美洲古代建筑
从玛雅金字塔谈起
从印加马丘比丘谈起

日本古典建筑
从法隆寺谈起
从姬路城谈起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
从水晶宫谈起
从埃菲尔铁塔谈起
从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展览谈起

工艺美术风格建筑
从红屋谈起

新艺术风格建筑
从塔塞尔旅馆谈起
从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谈起
从圣家族教堂谈起

芝加哥学派
从CPS商场谈起
表现派
从爱因斯坦天文台谈起

现代主义建筑
从法古斯工厂谈起
从包豪斯学校谈起
从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谈起
从萨伏伊别墅谈起
从罗比住宅谈起
从帕米欧疗养院谈起

摩天楼
从帝国大厦谈起
从世界贸易中心谈起

国际主义
从联合国大厦谈起

粗野主义
从马赛公寓谈起
象征主义
从悉尼歌剧院谈起
从巴西利亚行政办公大楼谈起
从肯尼迪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谈起

新陈代谢派
从代代木综合体育场谈起

后现代主义建筑
从阿布拉克塞斯住宅谈起
从斯图加特美术馆谈起

当代建筑
从盖蒂中心谈起
从布拉加市立运动场谈起
从犹太人博物馆谈起

临时建筑
从日本展览馆谈起

高技派
从蓬皮杜艺术中心谈起
从再保险总部大厦谈起

解构主义
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谈起
从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谈起

奇异建筑
从赛福瑞商场谈起

生态建筑
从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谈起
从荷兰展览馆谈起

覆土建筑
从福冈办公大楼谈起

周边环境关系
从皮奥神父巡礼堂谈起

改建建筑
从泰特美术馆谈起

新世纪建筑走向
从2004展览馆谈起
从西雅图图书馆谈起
从伦敦市政厅谈起
从新德国议会大厦谈起

中国古典建筑
从中山王陵谈起
从隋唐长安城谈起
从慈恩寺谈起
从《悬圃春深图》谈起
从应县木塔谈起
从大明殿谈起
从北京故宫谈起
从颐和园谈起
从明十三陵谈起
从合院式民居谈起
从其他种类民居谈起
从拙政园谈起
从少数民族建筑谈起

参考文献
选图索引
后记
……
序言 “我们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
这句让人耳熟能详的话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在生活中人们正越来越多地处处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从北京乘坐高速列车只要30分钟便能到达天津;而通过网络,只需坐在家里,就可以同世界各地保持联系。
往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辞变成了现实。今天,各种新的文化、艺术和技术都能够更迅速和更大化地被传播开来,然而关于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处理共性与个性之间关系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经济运作模式、文化艺术风格,可以更容易地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但也更容易失去自身的个性。因此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强调地区传统与个性,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这种对传统与个性的追求,不再是僵死地抱住传统不放,而是将传统与实际相结合,让传统在不断吸纳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世界的发展是不断突破传统的。在悠久的老城市中对传统的突破尤为可见,人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老建筑消失,而新建筑出现。
当代建筑师强调反传统的非线性设计,使建筑设计不再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顺序,而是在网络平台上边设计边施工,甚至在施工过程中还能对设计方案再进行改动。建筑的功能指向性也更加模糊,这就是说建筑具有更多样化的使用性,使其在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总能满足使用者的新要求。
世界的发展又是不断重复传统的。老城市中的新建筑大多得依照传统的城市规划特色兴建,新建成的外型古怪的建筑也可能在内部呈现出古典风貌,或者大片的新城区正按照传统的城市布局和模式在兴建。
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但我们周边的新城市、新建筑、新环境、新景观也在提醒着我们,这种传统与创新当然还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等。
文摘 插图:


18世纪英国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年代。18世纪初期法国在拿破仑皇帝的指挥下四处侵略,英国也长时间地受到拿破仑的威胁,后来英国击退了拿破仑,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地壮火起来,英国的城市也在迅猛地发展,城市人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英国城市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势,此时的城市对于各种需求也大大增加。原来所应用的仿罗马和仿希腊的建筑形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此时的审美观点,从而促使新的建筑风格的诞生。
此时的英国建筑潮流主要还是以古典复兴为主。人们继承了上一世纪对古典风格的了解和经验,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又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形成了新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就是这一时期所推崇的模仿对象,哥特式复古建筑也是浪漫主义风格兴盛的标志。哥特式复古潮流引领了英国当时的建筑风格。
英国国会大厦就是英国哥特式复古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起先国会大厦的设计原本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外观,后来在建造过程中英国女王才命令改建成晚期哥特式风格的。英国国会大厦是在贝利和普金的双重努力下建成。
后记 通过给学生讲述建筑史以及和学生座谈交流,使我更加了解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于建筑历史知识方面的需求情况。假如有一种图书在介绍建筑史时能做到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特点明确、快捷查询,就能够方便读者的使用。这套书就是依照这个构想而编写的。
7年前我从加拿大回国,来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见潘公凯院长时,按照央美建筑学院的老前辈张宝玮教授的建议,把我已经出版的书都带回来给中央美院的领导看。让我自己吃惊的是,居然一个箱子也装不下。需要说明的是,我的女儿因1994年在北京出生时的医疗事故,造成她有严重智障,需要有人看护。在加拿大期间,我需要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写书。尽管如此,我还能完成这么多的写作任务,自己都还有点不敢相信。回忆起来,专注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因。由于我要天天呆在家里,那么我只有天天坐下来写稿子。在加拿大生活8年,从来没有机会看电影。只有一个晚上,一位名叫安娜的朋友主动提出帮我们照看女儿。我和太太王谢燕才有机会去看了一场电影《泰坦尼克号》。
2003年回国工作至今,在一些能干的学生的帮助支持下,我又在建筑与文化书籍的写作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有人从网上查到说我已经出了几十本书,我自己都没有统计过。因为有的书籍是过去早已出版过的;再版时,换了出版社,书名也被换了。这样可能别人会误以为这是我写的另外一本书,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只“笨鸟”,没这么大的能力。书出多了,并不是好事,别人会以为我在“炮制”,其实我还是一本一本认真对待的。我很乐意能当一名“文化贩子”,因为我认为能成为“文化贩子”的话,也表示我已经在文化宣传的能力上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而且对社会没有任何危害。不过任何“贩子”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写作本来就是回报低、风险大的高危险行当。这也是为什么智商高的学者不会像我这样一天到晚苦哈哈地爬格子,而是争取用更高的出场率来提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