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29 页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
ISBN:7810666347
条形码:978781066634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的内容注重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与养鸡业相关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和生产技术人员使用。家禽的繁殖效率高,其种群所占成本相对较低;家禽生产周期短,其生产规模和产出易于调控;家禽对饲料的转化效率高,产品营养价值高。因此,家禽养殖业将是一个为人类高效生产优质高蛋白动物食品和改善人类营养状况的重大关键产业,鸡仍将居家禽之首。其营养理论和饲料科技知识在过去5年里又有了长足发展,为了满足业内人士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需求,编著者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家禽营养与饲料》一书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和调整后形成了有关鸡的营养与饲料科技的专著《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
编辑推荐 《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动物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丛书
目录
第一章 饲料的摄食与消化
一、消化系统解剖学特点
二、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
三、消化道微生物及其营养作用
第二章 能量代谢及能量需要
一、鸡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
二、鸡的能量需要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脂肪营养
一、脂类
二、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三、脂肪的生物合成
四、脂肪的降解
五、脂肪的变质与防治
六、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
七、鸡对脂肪的需要及利用
第四章 蛋白质、氨基酸营养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三、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及利用
四、氨基酸之间及与其他营养素间的互作
五、鸡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
六、饲料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品质及评价
七、以可消化氨基酸进行日粮配制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碳水化合物种类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三、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利用
四、碳水化合物营养生理作用
第六章 矿物质元素营养
一、必需矿物质元素与代谢特点
二、钙、磷、镁营养及需要量
三、钠、钾、氯及日粮电解质平衡
四、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第七章 维生素营养
一、维生素的代谢作用、缺乏症及中毒症
二、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与最适供给量
第八章 水
一、水的作用
二、饮水量
三、水质
第九章 营养与环境
一、温热环境对鸡采食、消化、吸收及代谢的影响
二、温热环境对鸡营养需要的影响
三、应激反应及防治措施
四、营养与免疫抗病力
第十章 生产中常见的营养问题
一、阶段饲喂
二、蛋重
三、蛋壳质量
四、种蛋孵化率
五、腿部健康
六、采食量
第十一章 常用饲料原料
一、能量饲料
二、蛋白质饲料
三、矿物质饲料
四、维生素饲料
五、氨基酸添加剂
六、酶制剂
七、饲用益生菌
八、饲料药物添加剂
九、饲料保存剂
十、其他饲料添加剂
第十二章 饲料配方设计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二、饲料产品的种类和规格
三、饲料配方设计的一般步骤
四、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要点及典型配方示例
五、浓缩饲料配方设计要点及典型配方示例
六、添加剂、复合预混料配方设计要点及典型配方示例
七、加工工艺对饲料中营养成分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附录一 美国NRC(1994)家禽营养需要标准
附录二 中国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2)
附录三 鸡饲料中允许使用的药物种类及药物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国现在鸡蛋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鸡肉年产量居世界第二,可谓养禽大国。可是,中国养鸡生产的设备、设施条件、鸡只存活率、饲料转化效率、鸡蛋和鸡肉产品品质等方面还与世界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进入21世纪,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卫生和品质风味的要求日渐提高,社会对养鸡生产的生态环境效应日渐重视,对有限饲料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的期望更强烈。这些给中国从事养鸡业相关工作的政府官员、科学家、教育培训工作者、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等提出了挑战,业内人士对时下实施中的食品安全工程和饲料安全工程应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了。
家禽的繁殖效率高,其种群所占成本相对较低;家禽生产周期短,其生产规模和产出易于调控;家禽对饲料的转化效率高,产品营养价值高。因此,家禽养殖业将是一个为人类高效生产优质高蛋白动物食品和改善人类营养状况的重大关键产业,鸡仍将居家禽之首。其营养理论和饲料科技知识在过去5年里又有了长足发展,为了满足业内人士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需求,编著者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家禽营养与饲料》一书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和调整后形成了有关鸡的营养与饲料科技的专著《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本书的内容注重系统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供从事与养鸡业相关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和生产技术人员使用。
文摘 插图:

各种各样的消化酶由消化道的腺体结构及与消化道有关的分泌器官分泌。唾液腺除分泌黏液润滑食物外,还分泌α一淀粉酶。
肝脏分泌胆汁,在未经胆管分泌入小肠前胆汁储存在胆囊内。胆汁含有胆酸盐和排出的胆色素等代谢产物,胆汁可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助因子,增强脂肪酶活力;胆酸盐、脂肪酸及甘油一酯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吸收;胆汁中的碱性无机盐可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糜酸度。肝脏还储存和分配吸收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在肝脏进行转化脱毒。
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羧肽酶)、淀粉酶、DNA酶、RNA酶、胆固醇酯酶、脂肪酶、磷脂酶以及碳酸氢钠等。碳酸氢钠中和从胃中排出的食糜。
腺胃分泌盐酸,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还激活一些消化酶原。腺胃还分泌胃蛋白酶、少量淀粉酶及脂肪酶等。
小肠分泌肽酶、二糖酶以及脂肪酶。哺乳动物的大肠可发酵纤维素,并合成水溶性维生素,但鸡的大肠很短,在这方面作用不大。
消化酶包括蛋白酶、碳水化合物酶和酯酶等几大类,但每一类都包括许多特异性的酶(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