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6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45075/9787030245076
条形码:978703024507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从微型计算机应用需求出发,以Intel微处理器和IBM-PC系列微机为主要对象,系统阐述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及硬件连接。全书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微处理器、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中断系统、计数器/定时器与DMA控制器、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总线、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接口、人机交互设备及其接口、典型微型计算机主板及芯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教材或微机应用培训教材,同时可供从事微机应用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3 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习题1
第2章 微处理器
2.1 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
2.2 8086的系统组成和总线时序
2.3 微处理器发展及其新技术
习题2
第3章 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
3.1 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
3.2 8086指令系统
3.3 80x86与Pentium扩充和增加的指令
习题3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4.2 汇编语言的数据与表达式
4.3 伪指令
4.4 宏命令伪指令
4.5 程序设计
4.6 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接口
习题4
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
5.1 微机接口与接口技术
5.2 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
5.3 端口地址译码
5.4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习题5
第6章 存储器
6.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
6.3 只读存储器
6.4 半导体存储器接口技术
6.5 高速缓冲存储器
6.6 虚拟存储器
习题6
第7章 中断系统
7.1 中断的基本概念
7.2 8086的中断系统
7.3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7.4 中断调用
习题7
第8章 计数器/定时器与DMA控制器
8.1 计数器/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8.2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
8.3 DMA传送的基本原理
8.4 DMA控制器8237A
习题8
第9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
9.1 并行接口概述
9.2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9.3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9.4 可编程串行接口8251A
习题9
第10章 总线
10.1 总线的概念
10.2 系统总线
10.3 PCI局部总线与高速总线
10.4 外部总线
习题10
第11章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接口
11.1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
11.2 D/A转换及其接口
11.3 A/D转换及其接口
习题11
第12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其接口
12.1 键盘及其接口
12.2 鼠标器及其接口
12.3 液晶显示器及其接口
12.4 打印机及其接口
12.5 网络接入设备
12.6 其他人机交互技术
习题12
第13章 典型微型计算机主板及芯片
13.1 微型计算机主板
13.2 主板控制芯片组
13.3 主板典型芯片
13.4 微型计算机主板接口
习题13
参考文献
附录1 ASCII码字符表
附录2 8086指令系统表
附录3 DEBUG主要指令
附录4 DOS功能调用
附录5 BIOS功能调用
……
序言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发展迅速,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使本书更贴近微机系统的现实,满足教学改革深入与发展的需求。编者决定对2004年编写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进行修订再版。
第二版依然遵循第一版“基础性强,适应面广,实例丰富,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概念准确,原理、技术与应用并重”的编写原则。第二版仍以x86微处理器和PC系列微机为背景,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在保留第一版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新。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
(1)删除了部分内容。删除的内容有些是由于篇幅所限,有些是已经过时了。如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高档微处理器、CRT显示器及其接口等内容均删除。
(2)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和新的内容。如增加了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微处理器发展概述、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接口、高速总线、16位D/A和A/D转换器、液晶显示器及其接口、网络接人设备、典型微型计算机主板及芯片等内容。
(3)适当调整了一些章节的结构,调整和增加了一些例题,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并对课后习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便于读者学习。
(4)配套电子教案,新编了与本书配套的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书。
全书共分13章,其中第1、3、4、7章和附录由王一菊编写,杨嘉、黄文森参加了第3、4章的编写,第2、5、6、8、9章由洪永强编写,李恒庭参加了第2、6章的编写,第10~13章由颜黄苹编写,薛文东参加了第13章的编写。洪永强担任主编,并负责大纲拟定、组织编写及全书的统稿。
在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栾婷、郑浩哲、孟超、郑丹等同志均为本书的插图绘制、校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在此对参加第一版编写的所有人员表示感谢。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文摘 插图: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普及程度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至今,经过6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生产力。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学习和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
本章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指标、典型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以及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与编码等。
1.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1.1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特点
目前的各种微型计算机,无论是简单的单片机、单板机,还是较复杂的个人计算机(PC),以至超级微机,从硬件体系结构来看,采用的基本上是计算机的经典结构——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1)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地址码也为二进制。
3)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来工作的,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即指令地址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以计算结果为基础,选择不同的动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