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发布时间: 2010-07-01 03:30:00 作者: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页码:15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38534318/9787538534313
条形码:97875385343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内容简介 《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海底两万里(青少版)》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1866年所发生的一件闹得满城风雨的怪事。全书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想象力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所展现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更令人兴味盎然,同时也能使人从中学习到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作者简介 凡尔纳,1828年2月8日,凡尔纳出生于法国西海岸朗特港口附近的一个小岛。
中学毕业后,凡尔纳去巴黎学习法律,毕业后成为一名企业家。但凡尔纳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这种对文学的热情促使他不断地进行诗歌和戏剧创作。
1862年,凡尔纳写下了科幻冒险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但因为这篇小说的空想性过强,没有哪个出版社愿意出版。好不容易,才有一个出版社出于好心,愿意在一本教育杂志上以连载的形式发表。没想到,《气球上的五星期》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很快以单行本出版。
在那以后的四十余年里,凡尔纳一共写了五十多篇科学冒险小说。主要作品有《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80天环游地球》、《神秘岛》以及《十五少年漂流记》等。
凡尔纳的小说并不是仅靠单纯的空想写就的,而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在动手写新的小说以前,凡尔纳总要多次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并阅读专业的科学杂志,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幻小说之父”,是人们对凡尔纳最真实的评价。凡尔纳在1905年3月24日去世,享年77岁。
目录
飞逝的“巨型怪礁”
赞成与反对
遵照先生的安排
尼德兰
寻觅奇遇去
全速前进
无名类鲸鱼
动境中之动
尼德兰的怒气
水中人
“鹦鹉螺号”
一切全靠电
几组数字
黑潮
一封邀请信
漫步海底平原
海底森林
太平洋下4000里
万尼科罗群岛
托雷斯海峡
陆地上的几天
尼摩船长的雷电
强迫睡眠
珊瑚王国
印度洋
尼摩船长的新主张
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
红海
阿拉伯海底隧道
希腊群岛
地中海里48小时
维哥湾
沉没的陆地
海底煤矿
萨尔加斯海
抹香鲸和长须鲸
大浮冰群
南极
意外还是事故
缺氧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口
章鱼
海湾暖流
北纬47.24度,西经17.28度
大屠杀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结尾
……
序言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这部科幻小说在1870年问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本书作者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为了弄清事物的本源,他博览群书,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这部小说的出版使得凡尔纳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后来他接连创作了一系列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全部被收入在一套名为《奇异的旅行》的丛书里。《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凡尔纳的想象并不是凭空遐想,而是以科学为依据的,他想象的很多器械,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所以,当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很真实的感触,不会觉得虚无缥缈。
故事是由一个“海怪”的出现引起的,围绕着阿龙纳斯和他的同伴在这个“海怪”身体内的生活,和奇幻的海底之旅的所见所闻展开。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海怪”。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叉手尼德兰三人,发现这个“海怪”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叫做“鹦鹉螺号”,它的主人叫尼摩。阿龙纳斯及其同伴在尼摩的带领下,开始了环球海底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他们充分领略了大海的魅力,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最后阿龙纳斯知道尼摩船长心中隐藏的巨大仇恨和残忍,离开了“鹦鹉螺号”,结束了他们的海底航行。
《海底两万里》记录了阿龙纳斯和他的同伴在海底的十个月的旅程。这里的“里”指的是法国古里,而古法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一古陆里约合4.445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理应为两万古海里。11万公里的行程,一路所见到的可以说无奇不有。亲身穿越海底森林、脚踩海底煤矿、采摘价值连城的大珍珠,以及和鲨鱼展开搏斗,追捕濒于绝种的儒艮,还有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的惊心动魄的罕见场景。我们很难想象,主人公竟然经历了这么多精彩的旅程。
阿龙纳斯是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为他的生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尼摩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什么是太平洋黑流,什么是墨西哥暖流,飓风是怎样形成的,马尾藻海又是什么样的,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海洋究竟有多深,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在这本书中都做了生动的解释。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尼摩,是一个拉丁文名字,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是读者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融合了科幻元素的小说,这使得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青少年更是拓展了他们的思维领域,是青少年在成长中非常值得一看的佳作。
文摘 飞逝的“巨型怪礁”
1866年,对于欧洲和美洲所有的海员乃至政府来说,都是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年。当时,许多在海上航行的船都碰到过这样一个形似纺锤,不时发出磷光,体积比鲸鱼大好多倍,运行速度也比鲸鱼快许多的“庞然大物”。不少航海日志都记载了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惊人的移动力、天才的特殊本领等等。这个东西的出现给生物学家们带来了困惑。它最初被看做是鲸鱼,然而它那过于庞大的体积又远远超过了生物学家们曾经加以分类的任何一种鲸鱼。因此,一些著名的生物学家声明,除非他们亲眼看见,否则他们绝不承认有这样一种怪物存在。然而,这样的否认是没有多少用处的。人类天生就具有对神秘之物的好奇心理,这一超自然物的出现很快在全世界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骚动。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伯纳西汽船公司的“黑金森总督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处遭遇了这个正在移动的巨物。起初,贝尔船长还以为这是一座无人知晓的暗礁,然而正当他打算测定它的准确位置时,两道高达150英尺的水柱突然从这座“巨礁”身上呼啸着喷射而出。由此可见,除非这座“巨礁”上有一眼间歇喷泉,否则它一定是某种还不为人所知的海洋哺乳类动物。同年7月23日,也就是在“黑金森总督号”遭遇这个怪物以后的第三天,西印度洋——太平洋汽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弗哥伦布号”在与上一地点相距2100海里的太平洋水域也看见了它。从这一事件可以推断出,这个不同寻常之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处移到另一处。两周以后,在距离上述地点6000海里的大西洋海域,又有两艘轮船同时看见了它。根据两船观察到的结果推断,这个怪物至少有350英尺长。而我们知道,最长的鲸鱼也不过才100英尺长。
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各种各样的奇闻在报刊上应运而生。这一切使得这一怪物在各大城市成为时髦的话题,在学术团体间也产生了争论。向来以客观性自居的新闻记者们和以想象力为生的文人们之间爆发了空前的论战,甚至出现了流血冲突。六个月当中,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吵闹不休。最后,一家著名讽刺报的一位著名编辑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个怪物存在的说法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大家的笑声中把它结束了。
在1867年的头两个月,这个话题显然已经寿终正寝,不会再有复活的可能了。然而就在这一年的3月5日,新的事件又发生了。当时,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摩拉维思号”在夜间高速航行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域时,其右舷撞上了一座在地图上没有标记的暗礁。要不是船身
……
读书人网 >教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