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9787208054202
条形码:978720805420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植物的欲望》中,畅销书作者迈克尔波伦讲述了关于四种日常植物的一些迷人的故事。这四种植物包含了人类与自然界的最为重要的某些联系。波伦把令人着迷的轶事和易于理解的科学编织成了文采斐然的散文,把我们一段明显是与这些植物分享的编年史娓娓道来。来书写得精巧,完全是独创性的关于人和自然的叙述,是一本植物如何开发我们的欲望便驯服我们的书。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伦,《纽约时报》的撰稿人,也是《哈泼》杂志的特邀编辑。他是两本获奖书的作者:《第二自然:一个园丁的教育》、《一个我自己的地方:一个业余建筑者的教育》。波伦现在与他的妻子和儿子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
编辑推荐 《植物的欲望》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
目录
译者序
引言:人类蜜蜂
致谢
第一章 欲望:甘甜 植物:苹果
第二章 欲望:美丽 植物:郁金香
第三章 欲望:陶醉 植物:大麻
第四章 欲望:控制 植物:马铃薯
尾声
参考书目
……
序言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在东西方和工业化社会前后这样的时空坐标上,大致有过并仍然存在着两种基本信念。然而,思考一下,无论是人们坚信过的人改造自然、控制自然,“人定胜天”,还是如今在环境保护、绿色家园的热潮中普及起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可持续发展,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观念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立足点: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是他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动者,无非是看人怎样来行动罢了——或是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或是明智谨慎,小心行事。可是,在这本《植物的欲望》中,作者迈克尔波伦先生却认为其实这是一种人类中心论的幻觉,这种幻觉在根本上遮蔽了我们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视野和深入思考。
五月的一天,我们这位爱好园艺的作者在园子里播种马铃薯,蜜蜂们正在开花的苹果树中间嗡嗡飞行。“这些蜜蜂或许正在以园子里的主体自居,把鲜花视为客体,自己正在开垦这客体吧,”他突然想到。
文摘 除了爱斯基摩人这惟一的一个例外,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不使用对精神状态发生作用的植物来影响意识的改变,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民族。至于爱斯基摩人,他们的例外只是证明了规律的存在。从历史上来看,爱斯基摩人之所以没有使用这类植物,是因为这类植物中没有一种可以生长在北极地区。(一旦白人把这种东西介绍给了爱斯基摩人,他们马上就加入了这个行列。)这所显示出来的正是:改变一个人的意识体验的欲望可能是普遍性的。
这种欲望并不是只限于成年人的。安德鲁威尔曾经写过两本很有价值的书,将意识的改变理解为“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他指出即使是很小的儿童也在寻求知觉的改变状态。他们会旋转个不停,一直到晕头转向(这样就产生了视幻觉);会故意进行强力呼吸,会相互之间扼脖子玩直到几近昏厥,会去吸他们能够找到的任何浓烈气体,而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则是扑向由加工过的糖所供应的能量(糖是一个儿童所选择的植物麻醉品)。
如同儿童们的这些例证所表明的那样,使用麻醉品并不是惟一的可以达到改变意识状态的方式。各种不同的活动如冥想、辟谷、锻炼、游乐园里的活动、观看恐怖电影、极限运动、感觉的剥夺或者是睡眠的剥夺、唱圣歌、音乐、吃风味浓烈的食物、冒各种各样极端的危险,都具有将我们精神体验的构织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改变的力量。我们最终可能会发现,那些对精神状态起作用的植物,在生物化学的水平上,对大脑所做的事情与这些其他活动的效果其实是很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