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宇宙原来如此有趣

发布时间: 2010-07-05 02:37:41 作者:

 宇宙原来如此有趣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543043092/9787543043091
条形码:9787543043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宇宙原来如此有趣》囊括了宇宙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太阳系的起源到探寻第二个地球,从黑洞到星系的尽头……带你踏上宇宙时空之旅,尽情欣赏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世界。浩瀚宇宙总是如此神秘、如此令人陶醉,让人心驰神往。它不断激发人们无穷的遐思,不断催促人类探索的脚步!
与有137亿年寿命的宇宙相比,人类5000年文明史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一瞬间,有无数科学研究者为探索宇宙奥妙而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从开普勒到牛顿,从爱因斯坦到霍金……这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
作者简介 福江纯,大阪教育大学教授。1956年生于宇部市。热哀于天文学教育及科普教育。希望以相对论为工具,解答黑洞吸积圆盘及亚宇宙喷流等谜题。近来对相对论放射输送的基础物理过程深感兴趣,有时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各种数学公式中。爱好sF及漫画、动画。主要著作有《科学之国的爱丽丝》《习惯黑洞!》《天文剧场轻松入门》等。
粟野谕美,岗山天文博物馆馆长。1972年生于东京,以天体光谱的数码制作为契机走上天文学教育之路,立志为自己和读者展现一个“流连忘返”的宇宙。对天空的颜色和各种光学现象也很感兴趣,经常习惯性地抬头看天。爱好旅行和音乐,有时间的时候喜欢去海边或参观名胜古迹。主要著作有《宇宙光谱博物馆》《最新宇宙学》《畅游星空》等。
编辑推荐 《宇宙原来如此有趣》:日本教育部重点推荐书/最受日本中学生喜爱的天文学课外读物
日本宇宙研究的第一人为你讲述宇宙的最前沿
一部宇宙137亿年的演化简史/一本了解最新宇宙研究成果普及书
你也能实现飞天梦想
你所不知的宇宙
踏上宇宙时空之旅,探秘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世界!
21世纪日本最流行的科普著作/回顾宇宙137亿年的演化简史
追踪最新宇宙研究成果/探索浩渺星海无垠星系的成因
寻找漫长岁月后人类的自我
如果把宇宙的历史浓缩为一年,这个日历咋排?
冥王星为何不是行星?
第二个地球在哪?
星体是如何诞生、成长、死亡的?
什么是中子星?什么是黑洞?
宇宙大爆炸是昨回事?
什么是背景辐射与再电离?
日本宇宙研究的第一人为你讲述
宇宙研究的最新成果
带你游览你所不知的宇宙
除了学习,工作,我们也该抬头看看天空。
目录
第一部分 最新天文学入门
第一节 宇宙日历——宇宙的历史
第二节 地球与太阳系——太阳系与行晕的大小比较
第三节 母亲星——太阳
第四节 “一个月”形成的月亮——月亮的诞生
第五节 红色行星之谜——在火星上发现了水
第六节 太阳系的旅客——彗星和流星群
第七节 太阳系的小朋友们——小行星与TNO
第八节 第十颗行星在哪里——太阳系的定义
第九节 第二个地球——探索系外行星
第十节夜空导航仪——星座
第十一节 星体里的大人——星体的亮度与颜色
第十二节 星体的诞生与星宝宝——原始星与黑暗星云
第十三节 没能成为星体的星——褐矮星
第十四节 星体里的老人——红色巨星、行星状星云、白矮星
第十五节 壮烈的星之死超新星和伽马射线爆发
第十六节 一块方糖大小、5亿吨重的星体——中子星
第十七节 时空的缺口——黑洞
第十八节 银河的真面目——银河系的结构及内部
第十九节 星系的形状和种类——哈勃分类
第二十节 远去的星系们——宇宙膨胀学说的发现
第二十一节 漂浮在宇宙中的天然望远镜——重力透镜
第二十二节 泡沫宇宙——宇宙的大规模构造
第二十三节 宇宙的黑暗时代——背景幅射与再电离
第二十四节 宇宙的灭亡与新生——宇宙大爆炸和宇宙膨胀
第二十五节 他们在何方?——有关地外生命的探索

第二部分 分宇宙的最前沿
第一节 太阳系最前沿——尚不为人所知的太阳系
第二节 太阳系起源论的最前沿——太阳系诞生的新故事
第三节 系外行星最前沿——寻找第二地球
第四节 高能量的最前沿——有关伽马射线爆发的探索
第五节 吸积圆盘的最前沿——黑洞阴影与新模型
第六节 光速飞机的最前沿——高能量飞行器
第七节 星系学说的最前沿——通往星系尽头的路
第八节 宇宙最前沿——宇宙微波背景放射及宇宙的进化
后记
参考文献
……
序言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在这之中,天文学的发展尤为突出,几乎每日每夜都有新的发现,不断激发人们对浩渺空间的奇妙想象。
举个例子,对太阳系的探索进一步深入,并在其边缘地带发现比冥王星更大的小型天体,仅仅是近年来的事情。想必大家一定还对2006年的夏天记忆犹新:那年人类首次确定对行星的定义,从而使得整个太阳系风云突变。我们通过精细的计算机模拟实验,从理论上确定了太阳系的诞生过程,这也是最新的成果。
让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太阳系以外。1995年,人类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已达到了333颗。虽然其中大多数是巨大的气体行星,但最近也发现了许多质量是地球数倍的系外行星以及大气中含有水的行星。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十年中,具备水以及氧气层等生命诞生必备条件的类地行星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在宇宙深处,黑洞所带来的剧烈活动不断产生,有关这些高能量天体活动现象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对待60年代便开始存在的迷题——天体伽马射线爆发这一现象时,使用了最新的探测装置,于世纪之交得出最终结论:伽马射线爆发也是一种普通的天体。
并且,有关黑洞周边的等离子气体圆盘的研究虽然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现在还时常会有新的发现,也会有新的模型不断被提出,不断引发学术界的地震。另外,多维放射流体模拟实验、多维磁气流体模拟实验等计算机大型模拟实验都在对“黑洞=气体圆盘系统吹出的亚光速喷流”这一概念进行考证。还有一系列的观测通过巨型望远镜来完成对星体、气流、尘埃构成的星系以及对边缘星系即宇宙中最古老星系的探索。对于最遥远、最古老星系的探索,与揭开星系的起源之谜有着重要的联系。
再有便是宇宙本身了。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在宇宙论方面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通过研究,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宇宙空间是平坦的、宇宙处于不断加速膨胀过程中等许多之前所不知道的事情。
文摘 插图:




人的寿命大概有100年。在这100年中,我们哭泣、欢笑,相会、别离,经历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但将这100年放到宇宙中去看,却只是短暂的瞬间。因为现在的宇宙已经有137亿年,是人的寿命的1亿倍之多。
最新的研究认为,在137亿年前就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高温火球,这个火球急速膨胀(即宇宙大爆炸),最终成为了现在的宇宙。你可能无法想象137亿年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概念。为了便于理解,让我们把这137亿年按照比例浓缩成1年,以春、夏、秋、冬为界点来回顾一下宇宙的历史。
假定宇宙大爆炸发生在新年的第一天即1月1日0点。随着空间的膨胀,温度不断下降,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便出现了。它诞生的时间大概是在这一年樱花盛开的时候。之后不久,我们的母亲星——太阳和许多其他的星体一起降生。在闪耀着夺目光芒的太阳附近,气体与灰尘不断汇聚,到了9月份的时候,地球终于诞生了!
秋分前后,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但这些原始生命开始无数次进化、生物种类急速增长则是在12月中旬之后的事情了。中生代的霸王——恐龙灭绝的时间大概在12月30日早晨6点半左右,到了12月31日20点50分左右,猿才终于进化成人。而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则是在差0.2秒就要进入新的一年那一刻才出生的!真可谓“生之须臾”。
后记 软银株式会社的益田老师联系我的时候,是2006年的5月下旬。他告诉我有一套刚刚开始制作的新书名为《SCIENCED》,希望我能参与其中的编写。一开始除了宇宙方面的话题之外,还曾考虑过以科幻动画作为成书的材料。最终确定以讲述宇宙科学的新进展为书的主要内容,已经是6月上旬的事了。在编者的选择上,决定沿用之前天文教育普及研究会的会刊《天文教育》及《最新宇宙学》(裳华房,2004年)的编辑队伍,也就是我与粟野老师共同编著。这之后便是对全书各章节的推敲。到了7月,正式确定了各个章节的执笔人,在这里要对各位执笔者在百忙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表示由衷的感谢。可以说没有各位的努力,也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
在编著这本书的时候,心急的编者曾经多次催稿,也曾因为稿子迟迟不来而心情不悦。另外,在具体听取对每个章节的意见时,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作者愈讨论愈兴奋,最后竟然认真地争辩起来,险些要付诸公堂。我深知编者对于书的感情十分严苛,但在本书完稿以后,看着云集在书中的智慧精华,我们在感到深深欣慰的同时,也觉得能借此书与各位相识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我想,如果读者在读后认为本书内容丰富有趣,那么则要归功于各位可敬的执笔人的不辞辛劳。在这里我代表编者再次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特别要谈到的一点是在出版校对时我们接到书稿后发现有大量插图还是单色的,于是急急忙忙地将单色的图片换成彩色图片。在这里要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以及全体编著人员说一声谢谢。
最后,要向所有阅读此书的读者们致以最深切的感谢。或许几年以后这本书就将变得陈旧,书中的内容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我们还是希望竭尽所能为您带去当下的阅读快乐。
读书人网 >科学与自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