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0878279
条形码:97878008782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在本书里第一章前面都有一个故事,将每一章的故事连贯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围绕平衡计分卡的着陆展开的互为竞争对手的三国间的博弈的故事。罗贯中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秦统一六国到三国纷争,到现代企业的有逐,这争争合合中有着很多的兵法和路数。想起平衡计分卡刚问世,漂洋过海来到国内时,热闹的景象有点让人联想起武侠片里江湖人士纷急一个兵法宝典。这本书中的三国故事的展开,是围绕平衡计分卡来如何进行企业实践与新攻略的竞争,在外部环境的竞争中,如何反思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人物、情节、事件、冲突、正文线索和观点的暗设,通过企业情境的铺陈,来营造平衡计分卡的情境,这样在开始第一章正文的阅读前,能够增进对正文的感性的认识,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始终在企业环境中去理解和思考,作者希望能通过文前的故事模拟来渐入佳境,缓解这种专业性书籍的阅读疲劳,增强其趣味性与可读性。
媒体推荐 书评
企业横刀立马靠的是什么,靠科学的战略规划。平衡计分卡是使企业纵横捭阖、驰骋疆场的有力利器。所以《哈佛商业评论》称平衡计分卡为过去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
本书作者均为华盈恒信管理顾问。
华盈恒信是中国本土最大的综合性管理顾问机构之一,是发布最新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案的咨询机构,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战略咨询、人力资源咨询、人力资源软件实施和系列培训。
编辑推荐 在本书里第一章前面都有一个故事,将每一章的故事连贯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围绕平衡计分卡的着陆展开的互为竞争对手的三国间的博弈的故事。罗贯中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秦统一六国到三国纷争,到现代企业的有逐,这争争合合中有着很多的兵法和路数。想起平衡计分卡刚问世,漂洋过海来到国内时,热闹的景象有点让人联想起武侠片里江湖人士纷急一个兵法宝典。这本书中的三国故事的展开,是围绕平衡计分卡来如何进行企业实践与新攻略的竞争,在外部环境的竞争中,如何反思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人物、情节、事件、冲突、正文线索和观点的暗设,通过企业情境的铺陈,来营造平衡计分卡的情境,这样在开始第一章正文的阅读前,能够增进对正文的感性的认识,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始终在企业环境中去理解和思考,作者希望能通过文前的故事模拟来渐入佳境,缓解这种专业性书籍的阅读疲劳,增强其趣味性与可读性。
目录
前言
群雄逐鹿——BSC的纵横术方法论
【纵横捭阖】张仪的合纵连横之术/001
第一章 企业如何平衡发展——平衡计分卡(BSC)的“纵横术”系统/008
一、企业发展历史演绎——BSC“纵横术”的产生背景/009
……
文摘 书摘
张仪面对曹操、刘备、孙权各位老总,说,“有一种管理技能是作为老总必备的,而且要时刻去思考的”。大家问,“是什么?”“就是‘揣能’”,张仪说,“揣能就是要善于知己,BSC的纵横术建立的重要根基就是要能揣能和知己。如同你的左右手,如果写字,你会想到用最熟练的右手,你会始终加强右手的书写优势,你在知己以后,就会知道如何增强自己的优势和弥补自己的弱势,然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于内,发于外,运筹帷幄,而后决胜千里。”
大家问,“知己之术的确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什么是知己之术?怎样揣能?”
张仪娓娓道来,“所谓揣能,就如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则强弱之形,可以决矣。将帅在进行战略决策、预料胜负的结果时需要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内容有:双方的君主哪一个比较圣明?双方的将领哪一个更为贤明有能力?双方的官吏哪一方更有能力?双方哪一方的粮草更为充足?双方中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双方的军容哪一方更为严整?双方的战马哪一方跑得快?双方哪一方占据的地势更为险要?双方哪一方的幕僚更有计谋?双方各有哪些可以畏惧的邻国?双方哪一方的国力更强大?双方哪一方的百姓生活更安定?通过比较上述几个方面,判定自己和竞争对手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出判断了。就是说,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要先知己。知己才能根据外部需求,审时度势,保持“适应者”的地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己以后,还要知彼,还要知术。采取不同的战术,趋利避害,扬长抑短;审时度势,以变制胜等等。所以,在进行公司的战略分析和内部审视时,可以采取对应的工具来分析。”
张仪望着各位,收口说道,“到这里吧。接下来,你们对自己的公司和其他公司进行分析以后,如果想继续应用BSC来做为公司的战略工具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从BSC的几个角度去观察公司,每个公司的强弱势又是不同,呈现的是差异化的经营,每个公司并不是你们的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所能表达完整的,公司的潜力或瓶颈在探究后就会知道。”
此次论坛在张仪的最后一番话后结束了,各个老总在回到自己公司以后,对自己的公司和其他几家公司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P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