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Cleopatra The Story of a Queen
图书品牌:公元文化
内容简介 “如果克莉奥佩特拉的鼻子长得短一点,世界就不是这般模样!”这句西方名言,概括了曾经令罗马大帝恺撒和英雄安东尼先后跪倒的一代埃及女王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力。
“贪欲女王”、“政治娼妓”、“肉感荡妇”、“埃及花蛇”……人们熟知这个倾城倾国美女的骂名,却不一定了解她的真实面貌,坦承自己“以恋爱为职业”的克莉奥佩特拉,几乎从来都只是作为最能吸引伟大男性的超级情妇形象存在已往历史学者和作家们笔下,她一生中唯一的作为被简单概括马“以美色换取王位及免于亡国”。
然而时间的推移却使莉奥佩特拉原有的形象日益可疑起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让人们得以窥见她骄奢、妖艳、性感与神秘之后的学问、胆识、机智、诙谐和惊人毅力。正因如此,本书作者路德维希笔下的克莉奥佩特拉,就不再是一个只懂得出卖相的王家女性,而成了情人,母亲、斗士和女王的奇特混合体。
作者简介 埃米尔路德维希,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毕业于海德堡大学,早期以创作诗歌和剧本为主,后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潮派,其作品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
代表作有《拿破仑》、《俾斯麦》、《林肯》、《罗斯福》、《斯大林》、《莫扎特》等。
媒体推荐 一位政治美女的史诗 这段动荡的历史.几乎完全可以被视为她与3位罗马人之间的心路历程。
在.恺撒已届中年之时.他生平第一次遇见了一个他做梦也想不到的精灵。一个将女性魅力集于一身的女人。在光芒四射的青春逝去之后.她却拥有了别样的光泽,那源于丰富的人生智慧.源于一位女王纵四海的渴望。
临终前,她致信屋大维,请他将她葬在安东尼身旁。随后,她心中念着恺撒里昂的音容笑貌.将手伸向了毒蛇……
“克莉奥佩特拉的美貌并非使旁观者一见动情的那种,她能使身边的人被她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不能逃脱,亦无法回避……”
——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
“克莉奥佩特拉17岁时就继承父位当政。她统治埃及,凭的是聪慧和文化底蕴。她与罗马将领们相处的三件武器是:泼辣、聪慧和温柔。”
——埃及亚历山大希腊罗马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
“她用一个妖治女人的全部魅力,捆住了男子汉的顽强意志和勇气。作为一个古老的、有高度教养的家族的最后一名后裔,她具有如此强烈的磁石般的吸引力,以致人们确信她会施行魔法。”
——英国作家特威兹穆尔
“生命已不复存在,但她仍在激发着历史学家的无穷想象。一如生前,她强大且具王者之风,在历史的暗角里、在昔日大动乱的命运的强烈辐射下熠熠生辉。”
——法国作家伊雷娜弗兰
“我们所有关于埃及艳后的认知,全都来自她当年的敌人——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努力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的亡国尤物……罗马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褊狭地认为:她不是靠自己的才华,而是全凭风流手段才令罗马的两大统帅拜倒在她裙下的。”
——伦敦大学埃及学专家 奥卡萨艾尔达利
目录
第一章 同室操戈
第二章 裙摆掀落佩剑
第三章 向埃及女王致敬
第四章 帝国梦灰飞烟灭
第五章 重归亚历山大
第六章 告别温柔乡
第七章 被遗弃的情人
第八章 伊西斯女神
第九章 英雄拔剑南起
第十章 悲歌一曲线战旗
附录大事年表
……
序言 我最后一次遇见她是在尼罗河上,她依然心系遥远的北方。对她来说,埃及只能算做异邦,她的家在地中海畔。在那里,她一生的传奇故事始终伴随着海风轻微的叹息。
在所有我撰写的传记里,这本传记是最与众不同的——它几乎没有引文。为了塑造笔下主角,我通常在传记中大量]使用主角本人或他的敌友们的信件、谈话、备忘录之类的个人资料,但这本传记里却完全没有用上这些东西。诸如克莉奥佩特拉的情书、安东尼和恺撒的大部分私函,皆散佚已久,唯有安东尼所写的一封信中有三句话尚留存于今。好在埃及女王的公开活动,除了一小段时期不为人知外,其余都为后入留下了可靠的记载一一这是因为有3位在世界史上占有一之地的罗马人(此指尤利乌斯.恺撒、马克.安东尼和屋大维一一译者注)的伟大生平与她的名字紧密相连。
所幸,在克莉奥佩特拉统治时期结束之后不久,就有几位古代传记作家着手描绘了她的种种特征,使得她的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且事实上,至少还有一尊可信的克莉奥佩特拉半身像流传下来,帮助我们证实这些描绘。普鲁塔克即是我能够紧密追随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导师。虽然依我所属的民族、我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我所接受的教育来说,我本属于地中海人,但迄今为止,我都是把希腊人物当做剧中的角色来塑造,而从不视之为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我读过费罗那部杰出的罗马史,以及斯塔赫和威格尔对克莉奥佩特拉(1864年和1927年)的详细研究,也从中受益颇丰。在我看来,古人的记载朴实细腻.相形之下,所有现代历史学家们的研究都显得多此一举。因为,普鲁塔克的观念即使不如我们当代的分析家时尚,却更为接近他的描述对象。比如,普鲁塔克写过:亚历山大时期,他的祖父曾从安东尼的厨师长那儿学会了烤肉秘方;而两位当代的学者发生争论,却是因为其中一位认为另一位不该太轻信苏埃托尼乌斯。我以为,前者要比后者更为实在。
心理方面的资料匮乏反而给了我更多自由抒写的空间,让我能仔细刻画克莉奥佩特拉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独白。1919年写《歌德传》时,我开始采用一种新的传记写法,就是允许自己偶尔来段独白。我写《拿破仑传》时也用了这种办法,但后来写其他传记时却没有再沿袭。不过,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