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辣椒遗传育种学

发布时间: 2010-07-13 02:50:14 作者: kind887

 辣椒遗传育种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6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1210/9787030251213
条形码:978703025121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辣椒遗传育种学》主要介绍辣椒的起源、传播、分类与品种资源,遗传参数与遗传规律,育种方法与育种目标,栽培技术与杂交制种技术等。全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性、实用性强。《辣椒遗传育种学》可供从事蔬菜研究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农技推广人员、蔬菜种子经营者和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辣椒遗传育种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辣椒育种的经验和最新成果,堪为国内辣椒育种界之集大成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辣椒育种概述
一、育种简史
二、育种现状
三、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辣椒的起源、传播与分类
一、辣椒的起源与进化
二、辣椒的传播与分布
三、辣椒的植物学分类
四、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
五、辣椒属的近缘野生种
六、辣椒属的种间亲缘关系
七、辣椒的园艺学分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辣椒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二、开花授粉习性
三、生长发育特性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辣椒品种资源
一、辣椒品种资源的搜集
二、辣椒品种资源的保存
三、辣椒品种资源的鉴定
四、辣椒品种资源研究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
六、我国重要的育种材料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辣椒育种的多元统计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二、因子分析
三、典型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辣椒杂种优势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二、杂种优势的估算方法
三、辣椒杂种优势的表现
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解释
五、杂种优势的预测
六、杂种优势的固定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辣椒遗传参数估算
一、基因效应与遗传力
二、相关系数与通径系数
三、拓广相关系数与遗传相关信息
四、双列杂交
五、配合力分析
六、Hayman分析
七、灰色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辣椒亲代与子代间的遗传
一、植株性状
二、果实性状
三、抗病性
四、亲本与子代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五、杂种一代遗传表现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辣椒质量性状遗传
一、茎叶性状遗传
二、果实性状遗传
三、抗病性遗传
四、基因命名法则
五、基因名录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辣椒数量性状遗传
一、植株性状的遗传
二、果实性状的遗传
三、抗病性的遗传
四、花器性状的遗传
五、种子性状的遗传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辣椒育种目标
一、甜椒品种的育种目标
二、辣椒品种的育种目标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辣椒选择育种
一、选择育种的遗传机理
二、选择育种方法
三、选择育种成就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辣椒杂交育种
一、有性杂交技术
二、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三、杂种后代的选择
四、回交育种
五、杂交一回交育种
六、杂交育种成就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辣椒杂种优势育种
一、自交系的选育
二、配组方式与原则
三、杂交种子生产
四、杂交种子纯度鉴定
五、杂种优势育种的成就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辣椒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的数量遗传方法
一、选择指数
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三、多目标选择最低临界值数学模型
四、遗传距离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辣椒雄性不育性
一、历史回顾
二、不育基因的来源
三、辣椒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基础
四、雄性不育的花药特征与败育机理
五、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六、雄性不育的生化特性
七、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布
八、雄性不育基因的多效性
九、雄性不育的温敏特性
十、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十一、雄性不育系离体培养
十二、不育系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品种的选育
一、雄性不育两用系的选育
二、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转育
三、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四、两用系杂交品种的选育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品种的选育
一、不育系的选育与转育
二、恢复系的筛选与转育
三、杂交品种的选育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辣椒高产育种
一、产量构成因素与遗传
二、理想株型育种
三、高光效育种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辣椒抗病育种
一、育种目标
二、抗病毒病育种
三、抗疫病育种
四、抗炭疽病育种
五、抗疮痂病育种
六、抗白粉病育种
七、抗根结线虫育种
八、其他病害的抗病育种
九、多抗性品种选育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辣椒抗逆育种
一、耐寒品种选育
二、耐弱光品种选育
……
第二十二章 辣椒品质育种
第二十三章 辣椒熟性育种
第二十四章 彩色辣椒育种
第二十五章 辣椒染色体育种
第二十六章 辣椒诱变育种
第二十七章 辣椒单倍体育种
第二十八章 辣椒分子育种
第二十九章 辣椒栽培品种
第三十章 辣椒育苗技术
第三十一章 辣椒栽培技术
第三十二章 辣椒病虫害防治
第三十三章 辣椒常规采种技术
第三十四章 辣椒人工杂交制种技术
第三十五章 辣椒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技术
第三十六章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第三十七章 辣椒种子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
序言 辣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既可鲜食,又是重要的调料。中国辣椒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年种植面积超过130万hm2,种植面积在蔬菜中居第二位,产值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在保证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起重要作用。
我国辣椒育种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了辣椒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工作,先后育成了一批优良常规品种;70年代开始进行辣椒杂交品种的研究,已选育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辣椒新品种200多个,辣椒产区的主栽品种已更新4、5次,各种类型品种配套齐全,特别是在辣椒的遗传规律、各种育种方法、露地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本书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这些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辣椒育种水平的提高和育种技术的普及。
本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辣椒的概述,包括第一至四章,主要介绍辣椒育种简史与发展趋势,起源、传播与分类,生物学特征特性和品种资源;第二部分为辣椒的遗传规律,包括第五至十章,主要介绍辣椒育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和遗传参数、杂种优势表现、亲代与子代间的遗传关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第三部分为辣椒育种方法,包括第十二至十五章和第二十五至二十八章,主要介绍辣椒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染色体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分子育种等育种技术及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第四部分为辣椒目标育种,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六至二十四章,主要介绍现阶段我国辣椒育种目标及高产、抗病、抗逆、品质、熟性育种方法,彩色椒、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方法。为了保持本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增加了在辣椒育种中必须要用到的栽培技术内容,即第五部分,包括第二十九至三十二章,主要介绍最近选育的优良品种、育苗技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本书第六部分为辣椒种子生产技术,包括第三十三至三十七章,主要介绍辣椒的常规采种技术、人工杂交制种技术、雄性不育制种技术和种子生产管理。六个部分自成体系,读者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章节。
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人研究领域有限,书中大量引用了王鸣教授、赵华仑研究员、郭家珍研究员、王志源教授、杨世周研究员、李春玲研究员、胡洽研究员、雷建军教授等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谨。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张继仁研究员,是他带我走进了辣椒的“王国”,并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使我在实践中成长,让我不仅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更享受到了辛勤耕耘后收获的乐趣。尤其感到荣幸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研究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这无疑是对我和广大辣椒科技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辣椒育种概述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其年种植面积达l30万hm2以上,仅次于大白菜,居第二位,是我国产值最大的蔬菜作物,在保证我国蔬菜周年均衡供应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辣椒在世界上也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在东南亚、南亚、朝鲜半岛和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有很大的种植面积。
一、育种简史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辣椒育种,辣椒种子的生产主要是自留自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从50年代起开展了大规模的品种资源收集、整理、鉴定工作,并筛选了一批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在此基础上,60年代开展了辣椒的系统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一批优良品种,如伏地尖1号、21号牛角椒、华椒1号、华椒2号等。70年代开始进行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最早育成并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品种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南京市红花乡共同育成的早丰1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辣椒育种研究更加重视,组织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辣椒新品种及育种技术研究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育种成果。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品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育成的中椒4号、中椒5号、中椒6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湘研1号、湘研3号、湘研6号、湘研9号、湘研16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育成的苏椒2号、苏椒3号、苏椒5号,河南省开封市蔬菜所育成的汴椒1号,以及河南省洛阳市辣椒研究所育成的洛椒4号等。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