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7-14 11:14:54 作者: kind887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801684776
条形码:97878016847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人文在线

内容简介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从宏观理论的层面,特别是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一些基本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阐述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梳理、考察了经典作家及共产党人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
作者简介 王霞娟,1968年生,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搏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信仰与信仰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在《高校理论战线》、《中国教育报》、《齐鲁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着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新建地方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编辑推荐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是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
一、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结论
二、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的长期存在

第二章 经典作家和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相互关系的探索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二、苏联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三、苏联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认识
二、建国初期的理论探索
三、改革开放初期认识的深化

第四章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提出
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提出的历史过程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政策内涵与理论意义

第五章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依据
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依据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依据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依据

第六章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对策思考
一、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
二、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
三、建立健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系统协调机制
结束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参考书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
序言 王霞娟的这部著作是在她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作为她攻读博士期间的指导老师,我为她能够出版这一研究成果感到高兴。事实上,从她2005年博士毕业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四年的时间,而这本书可以说是姗姗来迟了。
显然,这是一本谈宗教的书。但不是就宗教谈宗教,而是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围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展开论述。因而,它不是从宗教学的角度,而是从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角度来探索这一问题,也可以说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角度来谈问题。我本人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信仰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两个方向上招收博士生。王霞娟当时报考的是我的“信仰研究”方向,又有感于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的特殊意义,就选择了这个论文题目。其实,这个题目和这篇论文,不仅是信仰研究方面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搞思想政治教育的人,要不要涉猎一点宗教,研究一下宗教?依我之见,很有必要。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庞大的文化宝库。对这样一种现象置之不理,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就应该把社会历史中的宗教现象当作研究的对象之一。另外,只读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并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为此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而在读这些著作时就会发现里面涉及到许多宗教知识和典故,如果对此一无所知,就读不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文摘 宗教对于国家而言是私人的事情,但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后的俄国,有些人把它说成是宗教对工人阶级政党而言是私人的事情。为了澄清思想理论方面的混乱,列宁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即宗教对于国家而言是私人的事情,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决不是私人的事情,从而把国家与政党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明确地区分开来。他说:“应当宣布宗教是私人的事情。这句话通常是用来表示社会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的。但是,这句话的意义必须正确地说明,以免引起任何误解。就国家而言,我们要求宗教是私人的事情,但是就我们自己的党而言,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宗教是私人的事情。”①这是因为,“我们的党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觉悟的先进战士的联盟。这样的联盟不能够而且也不应当对信仰宗教这种不觉悟、无知和蒙昧的表现置之不理。我们要求教会与国家完全分离,以便用纯粹的思想武器,而且仅仅是思想武器,用我们的书刊、我们的言论来跟宗教迷雾进行斗争。我们建立自己的组织,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目的之一,也正是为了要同一切利用宗教愚弄工人的行为进行这样的斗争。对我们来说,思想斗争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全党的、全体无产阶级的事情。”②
3.团结信教群众。不把宗教分野置于政治分野之上
宗教与宗教信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宗教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宗教信徒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群众,是社会主义执政党应该和必须团结的对象,而且,相对于社会主义政党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来说,宗教信仰与世界观方面的矛盾是比较次要的矛盾。因此,在社会主义政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问题上,列宁提出了要团结信教群众,不把宗教分野置于政治分野之上的观点。
在《五一节》一文中,列宁呼吁全世界的工人应团结起来,丢掉不同民族或不同宗教信仰之问的相互仇视。他说,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亚美尼亚人和鞑靼人,波兰人和俄国人,芬兰人和瑞典人,拉脱维亚人和德国人——都正在争取社会主义这面共同旗帜下并肩前进。在《新的革命工人联合会》一文中,列宁进一步强调了要启发和团结信教群众,使他们靠拢无产阶级。
后记 本书是根据我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来的。2002年秋天,一次偶然的机遇,使我产生了研究宗教问题的想法。但在当时从事宗教政策理论方面的研究,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导师的支持以及为我学位论文选题确定的恰切角度,坚定了我的选择。然而,当我着手于论文的写作时,发现困难远比我想象的多。我经常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苦恼,直到最后定稿之时,仍感到关于这个问题还存在一些未能求解和没来得及深入探讨的方面。不过缺憾也是一种美,它将促使我在这一研究领域不断探索。
在书稿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建军教授。导师的学识修养有口皆碑,师德师风令人感佩。在人民大学的学习中,他对我的培养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学习中的悉心指导以及当我遇到迷茫、困惑,甚至产生放弃念头时的耐心开导,如春风化雨,不仅常常使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有了不断进取的信心与勇气。每每想起,眼里便充满泪水,师恩师德,没齿难忘。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吴潜涛教授、张新教授、温金玉教授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李革处长。他们提出的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我在写作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吴潜涛教授作为我在人民大学认识的第一位老师,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与进步。可以说,没有他的关心与教诲,我同样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