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6035910
条形码:97875060359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在《金钱记录:女性的情感和金钱之路》中,作者试图打破这种沉默。在记录了心理学家、研究人员和二百多位普通妇女的见解和轶事之余,她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事实证明,在涉及金钱的时候,大多数女性需要在感觉获得了许可之后才会谈论这个话题。作者发现,当她向其他女人坦言她的恐惧时,她们也会吞吞吐吐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一切最终令作者勇敢并富于洞察力地认识金钱对于我们的一切关系所施加的微妙而又权威的影响。
当作者重新整理她的生活的时候,她发现几乎她认识的每一个女人都遵从一个古怪的情绪化的谨慎法则——即使在她们与父母、恋人、丈夫、孩子、朋友、同事以及社团的关系中都会看到金钱的身影。女人们会迫不及待地向对方透露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或是性生活的细节,可是每当涉及自己的经济生活的时候,她们却仍然会保持沉默。
媒体推荐 对于任何一位真心渴望主导自己生活的女性来说,这本比外表看起来要有威力得多的书是必备的读物。作者以幽默和智慧的笔触写就本书,我希望它能鼓励女性诚实地面对自己与金钱的关系。这是一次姗姗来迟的剖析。
——亚利安娜啥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本书面向的读者是每一位对金钱话题感到不适的女性,也就是说,是几乎我们每一个人。这本书证实了西蒙波伏娃在五十年前写下的话——在我们承担起生活的经济责任之前,女人永远是第二性。本书一部分是自传,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研究,这是一本知性、易懂的书,它的面世再及时不过。
——玛丽琳亚隆(Marilyn Yalom),薯有《妻子的历史与象棋王后的诞生》(History of the Wife and Birth of the Ghess Queen)
编辑推荐 《金钱记录:女性的情感和金钱之路》:从出生到18岁,女人要有好父母;
从18岁到35岁,女人要有好容貌;
从35岁到55岁,女人要有好个性;
从55岁往后,女人要有好多钱。我正在存我的钱。——索菲塔克(Sophie Tucker)
一份坦率、深刻的私人记录,记述了女性为要求归还财政自由与
情感自由面付出的代价。
——谢丽尔理查森(Cheryl Richardson),
著有《善待自己》(Take Time for Your Life)
◎你对最好朋友的性生活的了解,是否更甚于她的经济生活?
◎《金钱记录:女性的情感和金钱之路》真实、富于洞察力且极具娱乐性。丽斯佩尔莉通过对二百多名女性的访谈,着手探讨了女性与金钱有着如此复杂、矛盾而又深切的情感联系的原因。
◎她所发现的是一个充满了诡诈行为和无理性悖论的世界:40%的女性承认对配偶谎报购物开支;60%的女性希望花尽可能少的时间来管理投资;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位的收入超过她的丈夫。但是,女性的矛盾情绪和逃避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在婴儿潮期间出生的女性中,有超过58%的人养老金或401K计划不足1万美元;因为储蓄不足,1946年至1964年之间出生的女性很可能会一直工作到74岁:在现在35岁至55岁之间的女性中:会有三分之_到三分之二的人在70岁前陷于贫困。
◎有些女性知道她们需要着眼于这种贯穿于她们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最为重要,又最被忽视的关系。但是,个人理财的书籍要么令她们恐惧,要么令她们羞愧,要么——坦白讲——令她们昏昏欲睡。现在,终于有了一本适合这类女性的书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秘密与谎言
第二章 情绪化的中产阶级
第三章 家庭的金钱
第四章 工作的女孩
第五章 你永远不会嫌自己太瘦,也不会嫌自己钱多
第六章 无论贫穷或富有
第七章 心灵空中小姐的死亡
第八章 自我死亡
第九章 金钱买不来爱情
后记马克吐温说得没错
注释
……
序言 当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最好数一数我还有多少钱。在机场我一直忙着跟我四岁的儿子拌嘴,同麻木、焦虑和悲伤交织的情绪挣扎,压根儿没时间去数钱。当时我检查了自己的行李——一箱子玩具和一个装满夏天衣物的手提箱,我转过身,看到我的丈夫跪在儿子身旁,两个人都是泪流满面。我和我儿子就要离开新加坡,我们五个星期之前刚刚从纽约来到这儿跟我丈夫会合,当时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六个星期,可是当我们到达之后,他却改了主意,后悔跟我结婚了。
在我到达后的第一周,我们流着眼泪进行了一番谈话,他对我说:“你还是回美国吧。”
我对他说这太残忍,因为当初打算要在亚洲生活三年,我已经把公寓卖掉了。
“回去吧,求求你。”他再次说道。
四个星期后,我终于对拯救我们的婚姻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我站在新加坡航班的柜台旁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在行色匆匆地赶往某个目的
文摘 当我告诉斯蒂芬高德哈特有关像克莱尔这样的女人在传统和现实两种性别角色之间挣扎,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他评论道:“我们仍然处在性别角色剧烈转换的开始阶段,这种迷茫的结果就是焦虑、身份混淆和沮丧。身份认知混淆的一个症状就是金钱困扰。”他总结道,“所有这一切都令女性与金钱的妥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想要知道经济地位的变化有多快,我只要看看我自己的家谱就够了。两代以前,我外祖母嫁给了我的外祖父,从此一举摆脱了贫穷。在我们小的时候,她总是给我们讲她自己的婚姻故事,就像讲一个童话故事。她总会跟孙女们说:“我当年可是个大美人,”,而下一句总是“你们谁都没有继承我的美貌,真是太可惜了。”“你们的祖父对我一见钟情。”从这儿开始,这个故事就迅速地走了下坡路,因为结果表明,尽管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很丰富,可是他们从没有真正爱过对方。不过不要紧,这不影响故事的寓意:令你自己尽可能地美丽、贤惠,这样你就能够获得经济来源。
一代过去了,我的妈妈上了大学,(这是我外祖母自己从不敢想象的)嫁给了我爸爸,找了份工作,不过当我在50年代中期出生的时候她就放弃了这份工作,就像其他中产阶级女性一样,她希望能够在经济上依赖我的父亲。当我外祖母代我母亲照顾我们之后,她开始教我和我的表妹金妮如何绣花,这样以后我们就能给我们以后的丈夫绣枕套和手巾。根据外祖母的说法,这种靠不住的,实际上很可笑的天赋最终会转化为婚姻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保障。但是在我和我的第一个刺绣样本生活在一起的15年间,我敢说有一件事是她从没有想到过的,那就是我会在经济方面成为与我丈夫完全平等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