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56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302182924
条形码:97873021829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辅导丛书
内容简介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系各名校多位业内教师共同参与编写,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及动向,明确复习要点所在,全面精准地解读大纲内容。各篇所附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亦是精心拣选、反复推敲,书后配有2008年历史统考试题及答案,以期最大程度地帮助考生掌握和熟悉相关内容。
目录
序言I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II
第一篇 中国古代史
第1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3
复习要旨3
核心考点3
大纲解读4
第2章 夏商西周10
复习要旨10
核心考点10
大纲解读11
第3章 春秋战国22
复习要旨22
核心考点22
大纲解读23
第4章 秦汉43
复习要旨43
核心考点43
大纲解读44
第5章 魏晋南北朝59
复习要旨59
核心考点59
大纲解读60
第6章 隋唐五代73
复习要旨73
核心考点73
大纲解读74
第7章 宋、辽、西夏、金、元93
复习要旨93
核心考点93
大纲解读93
第8章 明清(前期)107
复习要旨107
核心考点107
大纲解读108
试题库124
第二篇 中国近现代史
第9章 晚清的列强侵华战争147
复习要旨147
核心考点147
大纲解读148
第10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58
复习要旨158
核心考点158
大纲解读159
第11章 晚清政局164
复习要旨164
核心考点164
大纲解读164
第12章 晚清社会经济和
思想文化169
复习要旨169
核心考点169
大纲解读169
第13章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74
复习要旨174
核心考点174
大纲解读175
第14章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85
复习要旨185
核心考点185
大纲解读186
第15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
革命的兴起198
复习要旨198
核心考点198
大纲解读199
第16章 抗日战争205
复习要旨205
核心考点205
大纲解读206
第17章 国共和平谈判与
全面内战218
复习要旨218
核心考点218
大纲解读218
第18章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
思想文化224
复习要旨224
核心考点224
大纲解读224
第19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229
复习要旨229
核心考点229
大纲解读229
第20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探索235
复习要旨235
核心考点235
大纲解读236
第21章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243
复习要旨243
核心考点243
大纲解读243
第22章 拨乱反正249
复习要旨249
核心考点249
大纲解读249
第23章 改革开放的进程254
复习要旨254
核心考点254
大纲解读254
试题库261
第三篇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第24章 史前人类311
复习要旨311
核心考点311
大纲解读311
第25章 古代西亚诸文明316
复习要旨316
核心考点316
大纲解读316
第26章 古代埃及文明324
复习要旨324
核心考点324
大纲解读324
第27章 古代印度文明331
复习要旨331
核心考点331
大纲解读331
第28章 古代希腊文明336
复习要旨336
核心考点336
大纲解读336
第29章 古代罗马文明347
复习要旨347
核心考点347
大纲解读348
第30章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
的过渡356
复习要旨356
核心考点356
大纲解读356
第31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
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360
复习要旨360
核心考点360
大纲解读360
第32章 欧洲基督教文明368
复习要旨368
核心考点368
大纲解读368
第33章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
的历史380
复习要旨380
核心考点380
大纲解读380
第34章 古代美洲文明392
复习要旨392
核心考点392
大纲解读392
试题库396
第四篇 世界近现代史
第35章 16世纪的欧洲413
复习要旨413
核心考点413
大纲解读413
第36章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421
复习要旨421
核心考点421
大纲解读422
第37章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
运动456
复习要旨456
核心考点456
大纲解读456
第38章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462
复习要旨462
核心考点462
大纲解读462
第39章 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467
复习要旨467
核心考点467
大纲解读467
第40章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470
复习要旨470
核心考点470
大纲解读470
第41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76
复习要旨476
核心考点476
大纲解读476
第42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80
复习要旨480
核心考点480
大纲解读480
第4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484
复习要旨484
核心考点484
大纲解读485
第4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498
复习要旨498
核心考点498
大纲解读499
第4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508
复习要旨508
核心考点508
大纲详解508
第4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515
复习要旨515
核心考点515
大纲解读515
第4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
与东欧522
复习要旨522
核心考点522
大纲解读522
试题库531
2008年历史统考真题及答案561
……
序言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是如期而至,虽然不同专业的考生形形色色,但是,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每个考生的心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复习,便是每个考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本书的编写严格依照2009年考试大纲,尽量覆盖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以及有可能涉及的考点,使考生复习时有所依凭。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中各内容所占的比例如下: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中。
在试卷题型结构方面,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中各个题型的基本结构及具体分值如下: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三、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考试的目标依然是:第一,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第二,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第三,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第四,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这与2008年考试大纲完全一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自从2007年以来,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课由各高校单独命题改为全国统一考试,经历了2007、2008年,其考试范围、命题方向、试题比重基本定型。与2008年考试大纲相比,2009年的历史学考试大纲几乎没有变化。唯一的变动是在中国现当代史部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一章“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为“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这细微的变化绝不只是表述方式的变化,也涉及考点的变化。
“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把这一变动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这其中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以后考研命题的趋势,考查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了,社会史、文化史的内容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各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应该注意到,这种转变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为中国现当代史考试方向的调整,也关系到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不应当把视野局限在以往的政治史、经济史方面,也应该广泛涉猎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的知识。
因为新大纲与去年的内容基本保持了稳定,那么考试的难度基本不会增加。因此,考生一定要紧扣大纲,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但是大纲又是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每一章节下的每一个小标题其实都包含很多内容和小知识点,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同时复习的时候要适当跳出大纲,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丰富自己的学识,多看一些与考纲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论文,在做简答题的时候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让阅卷老师觉得你知识面比较广,对学术前沿比较关注,是一个适合做研究的人。同时对知识的复习要做到纵向整理和总结。2009年的考题不仅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需要考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纵贯古今,融为一体。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非常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只有把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线索搞清楚了,答题的时候思路才能明确,观点才能全面。
最后预祝所有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文摘 复习要旨
1. 本章作为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章,由于文献材料的不足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其在考试中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建议考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2. 理解和掌握原始人类的时代划分,各时期的文化特征,同时期或相近年代的不同地域文化的对比以及相互影响。
3. 理解中国古代经典中所记载的关于上古的神化和传说,能够熟练分析相关材料所包含的文化特征。
核心考点
1. 中国猿人的分期
2.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3.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4. 氏族制的特征、建立与瓦解
5. 父系氏族公社与母系氏族公社
6. 古史传说及其相关特征
大纲解读
一、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
1. 远古时代
我们所说的“远古时代”是指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前的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后,直到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历史学者通常将其分为原始人群时期与氏族公社时期,考古学者则将其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 原始社会的分期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这时人类使用的主要劳动工具是石器,因此也叫做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两个阶段: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做旧石器时代,这包括了原始群的整个时期和氏族公社的初期;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器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
3. 原始群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指为了生存由若干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猎取大自然所提供的食物并抵御外界的风险。这种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但很松散,是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原始群时期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早期阶段的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这两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4. 中国猿人的发现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猿人化石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元谋猿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经测定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
蓝田猿人:1963—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经测定距今约80万~65万年。
北京猿人: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龙骨山洞穴里。经测定距今约70万年。
此外,在山西、河南、贵州、湖北、辽宁等地,都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