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
ISBN:780728353X
条形码:97878072835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黄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苏轼称颂庐山美景的名诗十分相近,奥林匹克花园一路走来,有关媒体报道数不胜数,有关专著接二连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认识和思考奥林匹克花园奇迹。但是和苏轼的诗句恰好相反,奥林匹克花园最缺少、也因此最重要的却正是来自“身在此山中”的第一人称叙述。本书作者,整整8年在奥园参与地产开发、整整6年亲历奥林匹克花园南征北站,他就是本书中的第一人称“我”。
6年一瞬,每一个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并没有成为往事。“我”常常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一路跋山涉水创造了奇迹?也常常冥思苦想:究竟以什么方式才能最好地呈现策划与实操的通盘思路与点滴细节?特别是那些推动奥林匹克花园品牌成长、促进奥林匹克花园品牌闻名全国的事件营销实例。这本收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尝试性回答与总结。透过“我”的眼睛,你不仅看到台前的刀光剑影,还将看到幕后的运筹帷幄。透过“我”的剖白,你不仅看到一部“实录”和“信史”,还将看到实录里活跃着的人物,信史里跳动着的心灵。
曾经,“我”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同与回报。现在,“我”将在这个过程中所感、所思、所沉淀的精神结晶奉献给每一个不懈追求的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简介 黄鹏程,广州易龙营销策划传播机构董事长、首席策划,兼任多家企业营销顾问。1973年1月生于广东茂名。曾攻读工民建,难忘自幼对美术、诗文的爱好;后攻读美术专业、书画、篆刻作品屡在全国多家刊物和各类大赛发表、获奖。雕刻“龙”、“竹”被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收藏。
1996年加盟广东金业集团(现奥园集团),迕续8年总监整合营销及企业品牌,其中6年亲历广州奥林匹克花园、番禺奥林匹克花园、南围奥林匹克花园等项目的全程开发与推广。服务各项目过程中,代表性事件营销案例有:1.2000年“奥林匹克花园杯”中围功夫——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2.奥运冠军回家看看;3.“南围奥林匹克花园杯”中国明星VS广东企业家足球对抗赛;4.首届奥林匹克花园业主“奥运会”等。
2003年创立易龙营销策划传播机构以来,成功服务过:番禺锦绣生态园、锦绣趣同、水云居、锦绣香江山水园、雅居乐雍景豪园、江西锦绣星城、惠州星晖南湾、东莞湖景壹号庄园、五粮液“婚
媒体推荐 书评
我向奥林匹克花园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者表示祝贺,你们的概念与大众
体育所倡导的方式是一致的。
——萨马兰奇(前国际奥委会主席)
今南国奥园复求变,始添西人之高尔夫于其中。然不数日,同辈皆效之
……顾今日之奥园,复昔日之奥园者乎?然贵在屡变而不失其真,非独善变
,亦善守者也。
——王志纲(中国著名策划家)
作者以宝贵的多年亲身经历,在本书中体验式纪录了奥林匹克花园带有
传奇的市场进程,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鲜活的“足迹”。
——卢泰宏(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推荐 首个荣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MBA讲坛的地产营销案例。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我们一路跋山涉水创造了奇迹?究竟以什么方式才能最好地呈现策划与实操的通盘思路与点滴细节?这本书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一个尝试性回答与总结。透过“我”的眼睛,你不仅看到台前的刀光剑影,还将看到幕后的运筹帷幄。透过“我”的剖白,你不仅看到一部“实录”和“信史”,还将看到实录里活跃着的人物,信史里跳动着的心灵。
目录
序 著名营销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卢泰宏教授
缘起 有成功,就要有一份成功的感念
第一章 迎接奥林匹克花园品牌的诞生
第二章 见证复合地产品牌创新的魅力
——广州奥林匹克花园营销实录
……
文摘 书摘
8年时光,近3000个日夜,放置于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
粟,但对于我来说,身在奥园的8年却可以称得上是我个人的人生转折点,
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在这3000个日日夜夜中,我亲身经历了
一个杰出的房地产品牌和一个优秀地产公司的诞生与崛起,也庆幸能与她一
起欢乐,一起痛苦,一起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8年前我还是一个怀着虔诚艺术梦想的狂热文艺青年,国画、书法及西
洋绘画技艺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埋头于优美雅致的古典与民族音乐中就是我
最大的快乐,我一直期许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做梦都没想
到自己居然投身于与艺术看来如此遥远又如此商业化的房地产之中。可正是
这种不可思议的机缘巧合成就了我成为奥林匹克花园人的职业生涯的转变,
以及身为奥园人至上的荣耀。正是这种阴错阳差改变了我对地产业的看法与
态度,并使我全身心地投身地产营销界,为奥林匹克花园的建设贡献出自己
的绵薄之力,并深为此而骄傲。
在199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第一次见到与奥林匹克花园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人物——郭梓文先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既亲和又震撼的感觉。那一
个下午,那一次见面是本书所要叙述的无数大小事迹的源泉之一,也是不断
给予我人生信心和力量的源泉之一。
在那次见面之前,对于这个名字,这个人物,我已经有所了解了。因为
在几年的功夫里,他已先后承包了广东番禺的多家国有企业,成为当时番禺
最早承包国有企业和承包企业最多的人。每一次接手承包的都是差不多濒临
破产的老国企、小国企。一般情况下,这些企业都是烫手的山芋,不是“老
弱病残”、负债经营,就是产销不适路,无法打开市场,人们往往避之不及
。可是,说来也奇怪,郭梓文仿佛有一双魔术师的手,经过他的妙手点化,
这些人见人怕的国企“山芋”立即变成扭亏为盈、人见人爱的国企“香饽”
。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