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养生不如养心

发布时间: 2010-07-19 03:19:25 作者: kind887

 养生不如养心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3315066X/9787533150662
条形码:97875331506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不生病的52种养心方案

内容简介 《养生不如养心》是写给有兴趣在生活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更好地认知自己、改变自己,以便更好地生活的读者。《养生不如养心》以当前社会环境为前提,力求让人们从浮躁、茫然、疲惫和不堪承受的压力中走出来,不再失眠,不再头痛,不再神经衰弱,不再亚健康,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清静平和的心灵。
《养生不如养心》共分八章,分别从心理疾病、心理养生、心理美容、心理减压以及饮食、性爱对心理的影响等方面,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此外,《养生不如养心》还专门为上班族提供了一套养心方案,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群阅读。
《养生不如养心》内容通俗易懂,文字清新流畅,并且深入生活实际,把心理学理论与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养生不如养心》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者简介 韩晓涛,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神经与精神疾病治疗及情绪、心理等问题的研究二十余年,推崇心理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文化养生四位一体的养生模式。在心理养生方面造诣深厚,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任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孔伯华养生医馆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首席咨询师、孔伯华名家研究室情绪养生学讲师。
编辑推荐 不生病的51种养心方案
全面揭示危害健康的心理问题及不生病的养心策略
养心是最好的健康添加剂
学会运用心理学改变生活,认知自己
上班族的快乐养心处方
谁偷走了你的“心”?谁让你的“心”伤痕累累?给自己的心理减减压!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不老身心,做自己的心理医师!
重塑心灵,让幸福从“心”开始!
别让坏心情偷走了你的健康
做自己的心理美容师:心理美容是慰藉心灵的长生不老药
用心理学改变生活:忙碌生活中的养心技巧
为你的心灵减减压:每个人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救世主
提高心理免疫力助长寿:心理健康是长寿基石
饮食改变情绪:吃得舒服,心里才舒服
上班族的快乐养心法:上班族如何定制自己的护心符
常见心理疾病的关心方案:钻石其实就在你心里
性生活的心理调适之道:提高性商,登上性福快车
目录
序1 养生先养心
序2 别让坏心情偷走了你的健康
Part1 做自己的心理美容师——心理美容是慰藉心灵的长生不老药
1.好情绪使人变美,坏情绪使人变丑
TIPS:8种“心理按摩”法让自己彻底放松
2.情绪美容:好心态是最好的免费化妆品
TIPS:生气对美容的8大影响
3.文化美容:打造化妆品中的MBA
TIPS:心理美容十字方
4.精神美容:用微笑来铸造个人的精、气、神
TIPS:书是精神最有效的营养剂
5.语言美容:不凡的谈吐修养是造就美人的灵丹妙药
TIPS:修饰办公室里的语言艺术的5个“配件”
6.情感整容:彻底铲除情感伤痕
TIPS:情绪是容貌美丑的晴雨表
7.心理咨询:感受一次快乐的心灵之旅
TIPS:明明白白心理咨询五步骤

Part2 用心理学改变生活——忙碌生活中的养心技巧
8.镇定心情:给忙碌生活来份自助料理
TIPS:心理学家向您推荐的心理健康操
9.唤醒你体内的心理控制术
TIPS:10大心理控制术赢得好心情
10.让你启动成功机制的5种方法
TIPS:自我铸炼的心理防卫机制
11.钓大鱼的智慧:用“关系”当诱饵
TIPS:行为疗法助你提高情商
12.运用习惯的力量获得内心的快乐
TIPS:积极心理学:本沙哈尔的6个快乐主张

Part3 为你的心灵减减压——每个人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救世主
13.换个角度看问题,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TIPS:合理情绪疗法,让你的思想更积极
14.永葆一颗平常心,用感恩的心积累健康财富
TIPS:平常心让自己永葆人生“三乐”
15.时时清理心理垃圾,还自己一个干净的心理空间
TIPS:女性防衰老,重在清除“心理垃圾”
16.美好的想象力,最经济的减压砝码
TIPS:5种方法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
17.广拓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甩掉压力
TIPS:5种感官享受,让你的心情好起来
18.外出旅游,愉悦性情,享受生活
TIPS:旅游养生,让负面情绪消解于美丽的景色之中
19.清心寡欲,知足常乐,为自己的心灵架座桥
TIPS:保持心理平衡十要诀

Part4 提高心理免疫力助长寿——心理健康是长寿基石
20.“养心八珍汤”,上天送给老年人最好的礼物
TIPS:“养心八珍汤”带给你四大益处
21.长寿八字诀——童心、龟柔、猴行、蚁性
TIPS:“孙子疗法”让老人健康长寿
22.长寿老人的心理方药——“四忘”
TIPS:5种想象让你的身心更健康
23.静养心,动养身——静养比“动养”更长寿
TIPS:香熏静心——10种植物带给你宁静心情
24.摆脱无聊与孤独,是老人长寿的阶梯
TIPS:老人摆脱孤独的两大秘诀
25.“健忘”又健脑,健康活100岁
TIPS:5种有趣训练,让头脑灵活有加

Part5 饮食改变情绪——吃得舒服,心里才舒服
26.吃饭不能看情绪——“把痛苦溺死在食物里”
TIPS:3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进餐情绪
27.食物有助塑造完美性格
TIPS:改善情绪的“饮食处方”
28.改变灰暗心情的密码——吃优质食物
TIPS:日常生活中最能提升快乐感的10种食物
29.有色食物能帮你找回美丽心情
TIPS:五颜六色的水果让你绽放心灵之花
30.改变情绪从改变饮食习惯开始
TIPS:情绪营养训练,让你的心理更健康,身材更苗条

Part6 上班族的快乐养心法——上班族如何定制自己的护心符
31.给职场心理污染来个大扫除
TIPS:10招让你远离不快乐情绪
32.寻找办公室的绿色情绪
TIPS:现代白领的7个养心之道
33.做只快乐的职场“驴”:无压人生完全手册
TIPS:保持最佳工作状态的6个诀窍
34.勿让身体加班,心情下班
TIPS:帮你打开12个心理减压阀
35.享受你的情绪奶酪:调节情绪的三大法宝
TIPS:上班族吃出好心情
36.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TIPS:修身养性,打造职场气质完人
37.上班族一周好心情计划
TIPS:上班族一周,简便健康美味食谱

Part7 常见心理疾病的养心方案——钻石其实就在你心里
38.焦虑症:别让焦虑成为不愉快的借口
TIPS:轻松应对焦虑症的4种方法
39.癔症:几乎可以模拟任何一种疾病的疾病
TIPS:采用心理疗法,让歇斯底里见鬼去吧
40.抑郁症:像对付感冒一样对付它
TIPS:让治疗助你走出抑郁的沼泽地
41.强迫症:莫把过分的执著当成“为真理而奋斗’
TIPS:让家人带你摆脱强迫之苦
42.恐惧症:轻松跨越恐惧的鸿沟
TIPS:与恐惧为伍,自我治疗恐惧
43.疑病症:疑心生暗鬼,多疑会生病
TIPS:疑病就会生病,治疑病有妙方
44.躁狂症:心理疗法是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方法
TIPS:躁狂症的家庭护理5法
45.神经衰弱:剔除人类生活的隐形杀手
TIPS:让食物帮你脱离神经衰弱的苦海

Part8 性生活的心理调适之道——提高性商,登上性福快车
46.提高性商——助你登上“性福”快车
TIPS:“性福”带给你十大意想不到的幸福
47.性爱按摩是最好的催情剂
TIPS:最健康的性爱推进器:穴位按摩
48.夫妻常沟通,让性爱“步步为赢”
TIPS:夫妻性沟通四种艺术
49.清晨性爱,带给你九重益处
TIPS:清晨做爱应该注意的五件事
50.赶走性疲劳,让心情亮起来
TIPS:四大公式让你的性爱有滋有味
51.阻击六大“性福杀手”,点燃性爱之火
TIPS:七种营养成分助男人“性”致高涨
52.四大原则让你拥有优质性爱
TIPS:营造美满性生活的八大方式

附录
一、不同人群的养生要旨
二、养生诗歌
惜精神
养心歌
长生歌
……
序言 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澳大利亚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口达37%。在亚洲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则更高。“亚健康”也称为轻度心身失调,轻微的“亚健康”以疲劳、失眠、情绪不稳等为主要症状,如果不引起足够关注的话,很可能导致身体上的其他不适甚至病变。可见,引起“亚健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
事实上,当我们对“健康”的理解还狭隘地定义为身体健康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了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这一点从远古的《黄帝内经》,到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都明确提到过。《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堪称心理健康的最早典范;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过,年轻时立志要治病救人,后来发现医人身体不如医人心灵,因而弃医从文,执笔为刀,将医治中国百姓“腐朽、愚昧”之心灵作为一生之宏愿。可见,鲁迅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比起身体,心理的力量更重要。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人都想身体更健康,更长寿,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心理承受了更多的压力,生活节奏也更快,心理也更加浮躁,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尽管人们努力追求营养丰富的饮食,勤加锻炼,身体的疾病还是层出不穷。
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如今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心理的重要性。养生要先养心,养心更健康,更长寿。本书从大众的需要出发,从市场出发,努力为大家打造一本全面而实用的养心书籍。希望在生活中奔波忙碌的人们,能够从书中借鉴一二,在快节奏、重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健康,体会到内心的平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高生命质量,更好、更幸福地体验生活。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