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51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561708002
条形码:9787561708002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所跨越的时空距离极大,内容丰富而复杂,学习难度较高。学习中国古代史最根本的方法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此,必须认真学习重要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和邓小平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历史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条件来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正确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钥匙。同时要防止教条主义、简单化的倾向,也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目录
导言
第一编原始社会
第一章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
一、我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二、原始人群的社会生活
三、氏族公社的萌芽
第二章氏族公社
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第二节父系氏族公社
一、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二、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三节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私有制的出现
二、贫富分化和阶级的产生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
四、原始社会的文化
第四节我国古史传说中的原始社会
一、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
二、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
三、尧、舜、禹的传说
第二编奴隶社会
第一章夏商
第一节夏朝
一、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二、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三、孔甲乱夏和夏桀亡国
四、夏朝的社会经济
五、夏朝的文化
第二节商朝
一、商朝的兴亡
二、商朝的政权和阶级关系
三、商朝的社会经济
四、商朝的文化
第二章西周
第一节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
一、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
二、周公东征和营建雒邑
三、西周的国家政权机构
四、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西周的社会经济
一、井田制与农业的发展
二、“工商食官”与工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西周的灭亡
一、西周后期社会矛盾的发展
二、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三、宣王中兴
四、西周的灭亡
第四节西周的文化
一、周原遗址和文字
二、《尚书》中的《周书》和《逸周书》
三、诗和音乐舞蹈
四、科学技术
五、哲学思想
六学在官府
第三章春秋
第三编封建社会(上)
第一章战国
第二章秦朝
第三章西汉
第四章东汉
第五章三国
第六章西晋
第七章东亚与十六国
第八章南朝与北朝
第三编封建社会(下)
第九章隋朝
第十章唐朝
第十一章隋唐文化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和契丹(辽)
第十三章北宋和辽、夏、金
第十四章南宋和金
第十五章元朝
第十六章明朝
第十七章清朝(鸦片战争前)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夏商
第一节夏朝
一、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夏族的兴起和启建立夏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公元前21世纪,也就是4000多年前,奴隶制国家--夏朝便建立起来了。夏从启开始,到桀灭亡,共传13世,16王,历时400余年。①
夏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由12个同姓氏族组成的,是尧为首的部落联盟的成员。其活动范围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南接湖南,北入河北,而中心则在今河南嵩山和伊、洛两水流域。夏是善于治水的部落,其首领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放逐,但鲧之子禹却因治水有功而被拥立为部落联盟首领。从此,夏部落日益强盛起来。相传禹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其时,已处于阶级社会的前夕,禹已拥有很大权力。但是在选择继承人上仍不敢公开违背传统的“禅让制”。禹年老时,部落联盟会议推荐东夷首领皋陶作继承人,不久皋陶病死,又推选伯益作继承人。伯益也是东夷人,传说他帮助舜掌管畜牧,发明掘井,后来又协助禹治理洪水,是一位能干的人。禹虽然同意推选伯益为继承人,但不给伯益实权,使其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而暗中培养儿子启,启及其亲信掌握了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传统习惯居丧三年,期满后,便“让帝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②。诸侯摄于夏启的威力“皆去益而朝启”,连“讼狱者”也“不之益而之启,日: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日:吾君之子也”③。在一片讴歌声中,启公开破坏“禅让制”,杀死了伯益,又镇压了起兵反对他的同姓部落有扈氏,终于继承父位,自称“夏后”④,启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史称夏邑。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王。“禹传子”,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私天下。这是国家形成的一个信号,也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
后记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受原国家教委委托而组织有关师范学院的教师编写的历史专业基础课教材。自1991年出版以来,该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多次重印。为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与更新所论述的内容,更准确地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也为了更切合师范学院学生的学习实际,适应各地师范生的需要,我们在2001年版本的基础上修订和重版了这部《中国古代史》教材。这次重版,将原来的上下两册合成一册,以便学生使用。
本书所述从原始社会起到鸦片战争结束,分为三编,近80万字。全书的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二编奴隶社会和第三编封建社会(上)由吕克勤、袁坤主编,第三编封建社会(下)由徐耀耀、徐高祉主编。其中,导言、原始社会及战国部分由吕克勤撰写;秦至西汉、东汉暨三国、两晋及南北朝各章由徐高祉、徐达为、容敬榛撰写;隋唐、五代部分由徐耀耀、徐达为执笔;宋、辽、金、元部分由邓爱红、容敬榛撰写;明清部分由林建法、林秀玉撰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先后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陈丽菲、夏玮编辑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们从内心深处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本书进行了修订和重版,但肯定还有不当之处或疏忽遗漏的地方,恳请史学界前辈和同仁们不吝赐教,也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