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山水城林话金陵

发布时间: 2010-07-26 03:04:19 作者: kind887

 山水城林话金陵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11018172
条形码:97878110181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地名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山水城林话金陵》主要内容包括:千年风雨石头城、屈曲秦淮济万家、无情最是台城柳、青溪神女应无恙、浪子回头说周处、堂前燕子今何在、此是晋人游集处、金陵何处谢公墩、风流缱绻桃叶渡、后湖旧冢忆郭仙、更堑都城引漕渠等。
编辑推荐 《山水城林话金陵》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序/001
前言/001
虎踞龙蟠南京赋——代序/001
千年风雨石头城/001
屈曲秦淮济万家/005
无情最是台城柳/012
青溪神女应无恙/018
浪子回头说周处/023
堂前燕子今何在/027
此是晋人游集处/030
金陵何处谢公墩/035
风流缱绻桃叶渡/039
后湖旧冢忆郭仙/044
更堑都城引漕渠/047
艇子催送莫愁来/051
四象桥头看青溪/055
江南丛林数第一/058
千年古刹鸡鸣寺/063
高僧宝志称三绝/066
借得青山葬衣冠/070
鲁公遗爱乌龙潭/074
禾黍离离明故宫/078
此地明陵傍夕阳/082
城门城门几丈高/086
民间传奇百猫坊/091
城南名胜白鹭洲/094
青山曾是将军冢/099
朝天宫阙江南闻/103
世界奇迹琉璃塔/108
碑如长剑青天倚/112
扬帆万里始于此/115
江南贡院号龙门/120
南京书院知多少/124
临流夕照燕子矶/128
金陵曾是图书府/131
海内无事会馆多/135
宏觉古刹访牛头/139
慧灯长明刻经处/144
宝刹重光毗卢寺/149
城南旧事甘家院/153
胡家名园冠金陵/157
犹有祠堂留遗爱/162
金陵古井今犹存/167
晨钟暮鼓声白门/173
金陵胜景四十八/177
天下名楼今则四/184
梅庵追忆清道人/188
峻岭叠嶂伴英魂/192
阴柔之美延闯墓/197
马林医院城郊扬/200
民国轴线中山道/204
中山码头南京港/209
沪宁铁路下关站/211
金陵机器制造局/214
秀山公园逍遥津/218
第一广场新街口/221
中央商场人潮涌/224
《首都计划》界国都/227
紫金山上天文台/231
天堑飞虹通南北/235
……
序言 时序三月,岁在丁亥。江南正值草长莺飞之际,游人已入魂牵梦萦之境。遂践览胜之约,成此采风之行。朋侪三五,行程千余。游溧高之固城、石臼,访浦六之石林、汤泉,攀钟阜之层岩、绝岭,步石城之清凉、莫愁。所闻所见,似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盛况盛景,如入芝兰室中,心为之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恐为“靡”之诗但发幽思,欲作“浏亮”之赋以畅壮怀。
美哉南京,人居天堂。三江首府,十代名都。名自楚王,曾埋金以镇王气;地扼天险,始建业而称名区。东向大海,西临荆楚,南屏皖浙,北接江淮。处暖温兼亚热之双带,有雨顺更风调之四时。文明历史久远,汤山猿人可证;开国立业辉煌,东吴孙权堪称。豪华六代,帝王之乡,盛名显乎天下;东南半壁,富饶之壤,菽粟同于水火。建三百年集权王朝,朱元璋操独裁之巨柄;葬数千载封建统治,孙中山开民主之先河。逐日挥戈,丹心已许百千万;渡江易帜,青史永铭四二三。
美哉南京,河山壮丽。悠悠淮水,阅尽千年兴衰;峨峨钟山,铸就旷代雄杰。吴宫花草,迥忆英豪大略;晋代衣冠,长缅王谢雄才。有情数台城,依旧三春杨柳;无赖是东山,占尽九秋明月。青溪九曲,隔不断痴情一片;竹林七贤,衬映出风韵六朝。狮岭伫立阅江之楼,鸡笼高矗凌云之塔。鼓楼乃杰阁胜景,栖霞为巨刹名蓝。长江万里,横贯东西而人海;南唐二陵,历尽沧桑以至今。乌衣巷,白鹭洲;瓦官阁,石头城;鸡鸣埭,凤凰台;清凉寺,劳劳亭;胭脂井,朱雀航;长千里,水西门;桃叶渡,莫愁湖;王导墓,周处台;江令宅,谢公墩;征君碣,孙楚楼……真个是:秦淮碧,钟山青;帝王宅,龙虎盘!
美哉南京,人文渊薮。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停艇听笛”,桓伊撅笛留韵事。
文摘 插图:


城门台城先后有多重城垣,各重城垣有数量不等的城门。外重城垣东晋时计有五座城门,至南朝晚期一度达到八座。它们分别是:大司马门又名章门、阙门,是台城正门,在南面略偏西侧。大通门是梁武帝为出入同泰寺方便而在台城外重北墙所开的便门,在北掖门之西。平昌门先后名广莫门、承明门、北掖门,因门上有爵络,又谓之冠爵门,为台城北面门,在北墙偏东侧,南与闾阖门相对。阊阖门为台城南门,在大司马门东侧,又先后称天门、南掖门、端门。东掖门、西掖门东晋时为台城外重东、西正门,南朝以后则系台城外重南面最东和最西之门。台城外重东面正中曰东华门,晋本名东掖门,宋改为万春门,梁改东华门。西面正中曰西华门,晋本名西掖门,宋改千秋门,梁改西华门。总之,台城第一重城垣东晋时有五门,北、东、西各设一门,分别是平昌门、东掖门、西掖门,南面二门,西为大司马门,东为阊阖门(亦称南掖门);宋、齐时共设七门,北、东、西各设一门,分别是承明门(或称广莫门、北掖门、平昌门)、万春门、千秋门,南面四门,由西向东依次为西掖门、大司马门、南掖门(亦称闾阖门)、东掖门;梁、陈时北、东、西亦各设一门,分别是承明门(亦称北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南面四门,由西向东依次为西掖门、大司马门、南掖门(亦称端门)、东掖门,其中梁代还一度在北掖门之西增开大通门。
东晋时台城内第二重宫墙东、西二门分别名云龙门、神虎门,南面东侧门是止车门,又名南止车门,南面西侧门名不详,北面有无城门没有确载。南朝时台城内第二重宫墙凡六门,北面二门,正中为凤庄门,建武元年(494)齐明帝为避其兄萧凤讳,改凤庄门为望贤门。风庄门西有鸾掖门,东、西二门分别是云龙门、神虎门,南面二门,西为衙门,东为应门。
台城内第三重宫墙东晋时期南门名端门,有无东、西、北城门不明。宋、齐时期,南、东、西三门各名端门、东中华门、西中华门,刘宋时端门一度改称南中华门,南齐时还有北门名徽明门。梁代以后台城内第三重宫墙南、东、西三门则分别改称太阳门、万春门、千秋门。
南朝时期台城的外重城门中,大司马门、南掖门、东掖门、西掖门诸门均辟三门道,大司马门、承明门则为三重门楼。
此外,台城内有诸水出入。六朝时期多次引玄武湖水人宫,一方面可以满足宫中生活饮用之需,另一方面还可供皇室游宴玩乐。这些水道穿越城墙处无疑应设有水门,而且可能还不止
……
读书人网 >旅游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