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生活中的测谎术

发布时间: 2010-07-29 03:18:53 作者: kind887

 生活中的测谎术

  • 市场价:¥25.00
  • 卓越价:¥20.00为您节省:5.00元 (80折)
  • VIP 价:¥19.40 SVIP价:¥19.0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看谁在说谎:5分钟内识破谎言
    共计价钱:¥51.80
    同时购买共计:¥37.8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47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810796577
    条形码:97878107965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谎言是形形色色的,有天真的谎言、有狡猾的欺骗、有深情的劝慰、有冷酷的恐吓、有高尚的誓言、有无耻的威胁、有虚假的借口、有刻意的掩饰。天真无害的小谎以及损人利己的谎言,几乎人人都说过,人人都会说……本书试图带你穿越这些形形色色的谎言,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战胜谎言,还世界一个真、善美!
    自古至今,无论中外,谎言一直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捏造谎言的目的多种多样,大到政治角逐、军事策略、政权维系、商场竞争,小至逃避家长的责罚、维护自己的利益、控制别人的行为等。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谎言都是一种扭曲的心智,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
    谎言形形色色。只要地球上有人存在,谎言就不会绝迹。政治舞台上有擅长此道者,商战中也有擅长此道者。生活中,谎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情感世界里的小纽带……身陷谎言世界里,即使我们不想成为精于编造谎言的能手,但我们也不会愿意沦为谎言陷阱里的猎物。必须强调的是,在人生的旅途上,说谎者无异戴着镣铐,在正义和真理的监视下猥琐地爬行。本书试图带你穿越各色奇花异草,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
    编辑推荐 谎言也是形形色色的,有天真的谎言、有狡猾的欺骗、有深情的劝慰、有冷酷的恐吓、有高尚的誓言、有无耻的威胁、有虚假的借口、有刻意的掩饰。天真无害的小谎以及损人利己的谎言,几乎人人都说过,人人都会说……本书试图带你穿越这些形形色色的谎言,教你认识谎言世界,懂得如何避开谎言的罗网,战胜谎言,还世界一个真、善美!
    目录
    谎言,与人类文明相伴
    1 什么是谎言
    1.1 谎言的定义
    1.2 人们为什么说谎
    1.3 谎言:人类精心虚构的文化现象
    1.4 谎言:不完整的信息
    ……
    文摘 书摘
    交谈时小心10种人
    根据上面谈到的一些叙述,再结合日常的一些经验,我们在与人交谈时
    ,对以下10种人,要尤为小心:
    ①并不太熟悉却称名字甚至昵称的人。平时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人:
    他与你并不太熟悉,但一见面就去掉你的姓,只叫你的名字。或是没见几次
    面,就叫你的昵称、小名。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破谎专家认为,至少有一
    种原因,那就是出于说谎时的紧张害怕心理。说谎者为了掩饰这一心理,便
    以表面亲热的方式来干扰别人对他的审视。
    ②喜欢大包大揽的人。有些人在与人交谈时,总是喜欢摆出一副大包大
    揽的架势,或是显示他们朋友多(“你要去美国,可以去找我朋友”),或是
    表示他们能干(“这事就交给我吧,没问题”),你要是信以为真,那么恐怕
    十有八九要失望——他介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很好的朋友;他所说的“没
    问题”,往往是“有问题”。其实,这些言过其实的人也不一定心眼坏。他
    们只是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早在两千
    多年前,孔子就提到过这种人是“其言之不作,则为之也难” (《论语
    宪问篇》)。意思是说:大言不惭的人,实行起来一定不容易。对付这种谎
    言,也大可不必当面揭穿,让人难堪。反倒不如将计就计,迫使他们实现自
    己的诺言。
    ③喜欢说教的人。这类人与前面提到的在言谈时总是引经据典,或夹入
    外语的人是同一类人,都是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这种“活得太累”的人,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很可能掩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④总是自谦的人。有那么一种人,在与人交谈时,必定自诩自己的家世
    、业绩或孩子等种种过人之处,当听到对方的赞许时,又必定会自谦道:“
    哪里,哪里”、“这算不了什么”等。其实,多数谦虚过头的人,大多数表
    现欲十分强。为了掩饰这层心理,才常常说些自谦的话。这类人有时容易陷
    入自欺欺人的心态,出于这种心态,也会自欺欺人。
    ⑤包打听。似乎每个单位都有这种喜欢打听事的人。他们或在上卫生问
    时窃窃私语:“知道吗?张总要调走了……”或是在去打开水的路上,告诉
    你一些本单位的“重大新闻”。而且往往声明“我只告诉你”、“也就跟你
    说”。这类人表面看来似乎消息灵通、八面玲珑,但内心实际上对自己的工
    作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并疑心很重。这类人心地或许不坏,但他们的话往
    往不
    ……
  •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