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维护与故障检修

发布时间: 2010-07-30 03:14:06 作者: kind887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维护与故障检修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115214034/9787115214034
条形码:97871152140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维护与故障检修》从工程设计与运营维护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各个部分的组成及发展趋势、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系统设计、维护与检修等内容。全书侧重于工程设计与维护,书中有丰富的实例,可作为地级市及地级市以下从事广播电视系统设计、维护和管理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新进入广播电视系统的大学毕业生入门提高的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有线广播电视技术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编辑推荐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维护与故障检修》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有线电视系统概述 1
1.1 有线电视的发展进程 1
1.1.1 有线电视的定义 1
1.1.2 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 2
1.1.3 有线电视带来的变革 7
1.1.4 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 8
1.2 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8
1.2.1 前端 10
1.2.2 干线 11
1.2.3 分配系统 16
1.3 有线电视系统的网络结构 19
1.3.1 混合结构模式 19
1.3.2 HFC网络 19
1.4 有线电视的频谱划分 23
1.4.1 频谱分割方案 23
1.4.2 HFC双向系统的频谱划分 24
1.4.3 双向MMDS的频谱划分 24
1.5 有线电视系统的传输特性 25
1.5.1 下行传输特性 26
1.5.2 上行传输特性 27
1.6 有线电视系统的可用性 31

第2章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 32
2.1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及其对系统指标的影响 32
2.1.1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 32
2.1.2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与系统指标的关系 32
2.2 有线电视系统同轴电缆的主要性能参数 32
2.2.1 有线电视系统同轴电缆的结构与分类 32
2.2.2 有线电视系统同轴电缆的主要性能参数 34
2.3 有线电视系统分配器、分支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6
2.3.1 有线电视系统分配器的结构与性能 36
2.3.2 有线电视系统分支器的结构与性能 38
2.4 有线电视系统混合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40
2.4.1 有线电视系统混合器的作用与分类 40
2.4.2 有线电视系统混合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41
2.5 有线电视系统调制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41
2.5.1 电视调制器的原理与技术参数 41
2.5.2 调频调制器的原理与技术参数 43
2.5.3 QAM调制器的原理与技术参数 44
2.5.4 FSK调制器的原理介绍 46
2.6 有线电视系统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47
2.6.1 有线电视系统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 47
2.6.2 有线电视系统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8
2.6.3 有线电视系统分配(分支)放大器 50
2.7 有线电视系统光缆的主要性能参数 51
2.7.1 光纤 51
2.7.2 光缆 54
2.8 有线电视系统光分路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58
2.8.1 光分路器的分类 58
2.8.2 光分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60
2.8.3 部分国产光分路器的性能 62
2.8.4 光分路器的应用 63
2.9 有线电视系统波分复用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与应用 65
2.9.1 波分复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5
2.9.2 波分复用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66
2.9.3 商用WDM器件的类型及产品的技术参数 67
2.9.4 应用实例 69
2.10 有线电视系统光发射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75
2.10.1 直接调制光发射机 75
2.10.2 外调制光发射机 76
2.10.3 光发射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77
2.11 有线电视系统光放大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77
2.11.1 间接放大方式 78
2.11.2 直接放大方式 78
2.11.3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结构 79
2.11.4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80
2.12 有线电视系统光接收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81
2.12.1 光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81
2.12.2 光接收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1
2.13 有线电视系统其他光路无源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 85
2.13.1 光衰减器 85
2.13.2 光纤连接器 85
2.14 可寻址收费系统和IC卡收费系统的比较 87
2.14.1 概述 87
2.14.2 可寻址收费系统的结构与技术原理 87
2.14.3 可寻址收费系统的特点 89
2.14.4 IC卡集线器的结构与技术原理 90
2.14.5 IC卡集线器的特点 91

第3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 93
3.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93
3.1.1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的目标 93
3.1.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93
3.2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指标的分配 94
3.2.1 视频信号的技术指标 94
3.2.2 射频信号的技术指标 95
3.2.3 其他射频系统的技术指标 97
3.2.4 系统技术指标的分配 98
3.3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 102
3.3.1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组成 102
3.3.2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各部分的原理 103
3.3.3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主要设备 108
3.3.4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案例 110
3.4 有线电视系统前端下行信号的混合与分配 114
3.4.1 概述 114
3.4.2 有线数字电视HFC系统前端下行信号的组成及特点 114
3.4.3 HFC系统前端下行信号的混合、分配方式与调试分析 118
3.5 双向有线电视系统回传通道的设计 125
3.5.1 HFC网络回传通道的状况 125
3.5.2 上行通道的均衡 133
3.5.3 上行通道的电平设置 136
3.5.4 各种业务间功率的分配 140
3.5.5 上行通道的噪声与干扰 143
3.5.6 回传的应用及具体要求 145
3.5.7 上行通道的调整与开发 149
3.5.8 上行传输特点的总结 153
3.6 有线电视城域HFC环形光网络的设计 153
3.6.1 主干光缆的选择 153
3.6.2 带状光缆的结构与分类 154
3.6.3 有线电视城域HFC环形光网络的设计 155
3.7 低接收光功率、高输出电平光工作站的可行性分析 164
3.7.1 概述 164
3.7.2 低接收光功率的可行性分析 164
3.7.3 高输出电平的可行性分析 167
3.7.4 低接收光功率、高输出电平的优点 171
3.8 有线电视光链路技术指标的分析 172
3.8.1 概述 172
3.8.2 有线电视光纤链路的主要结构 172
3.8.3 有线电视光纤链路的技术指标分析 172
3.8.4 讨论 177
3.9 有线电视光节点(光工作站)覆盖用户数的确定 178
3.9.1 概述 178
3.9.2 回传系统的容量与噪声问题 179
3.9.3 问题讨论 182
3.9.4 总结 184
3.10 市、县有线电视城域网络改造技术方案的探讨 184
3.10.1 前端及分前端的系统原理 184
3.10.2 系统的技术指标设计 185
3.10.3 光链路的设计 186
3.10.4 分配网的设计 191
3.10.5 系统的频率配置 193
3.10.6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技术实现方式 194
3.11 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光缆线路工程的设计 194
3.11.1 概述 194
3.11.2 光缆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195
3.11.3 光缆线路设计应遵循的规律 196
3.11.4 光节点及其路由计算 198
3.11.5 模拟有线电视光缆传输链路设计计算的原则 202
3.11.6 光节点的分光比与所需的光发射机的光功率的计算 204
3.11.7 所需光收发设备的费用比较及方案的选定 206
3.11.8 光缆线路的防雷电接地措施 208
3.11.9 技术指标的验算 208
3.11.10 方案实施结果 210
3.12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设计 210
3.12.1 概述 210
3.12.2 “村村通”广播电视独立前端的设计 210
3.12.3 1550nm+EDFA+树形光网络的设计 220
3.12.4 1550nm+EDFA+星形光网络的设计 227
3.12.5 “村锅”与直播卫星电视的接收与调试 233
3.13 与电信共缆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技术要点 243
3.13.1 概述 243
3.13.2 电信农网光缆的链路结构与技术特点 243
3.13.3 与电信共缆传输有线电视光网络的结构与技术特点 244
3.13.4 与电信共缆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光链路设计 248
3.13.5 与电信共缆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几个问题 252

第4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维护 254
4.1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254
4.1.1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254
4.1.2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的任务目标 254
4.2 模拟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与维护 255
4.2.1 模拟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55
4.2.2 模拟有线电视系统的维护 256
4.3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与维护 256
4.3.1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56
4.3.2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维护 258
4.4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中常用的仪器 258
4.4.1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中常用的仪器 258
4.4.2 有线电视系统维护中常用仪器的用途 258
4.5 有线电视系统故障分类与处理 259
4.5.1 有线电视系统的故障分类及处理办法 259
4.5.2 前端动力系统发电机及UPS电源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261
4.5.3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264
4.5.4 光时域反射仪测量基本图识 269
4.5.5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参数定义与测量基本识图 270
4.5.6 光接收机常见的内部故障部位及故障处理 272
4.5.7 单模块单向线性电源放大器易发生故障器件和常见的故障处理 275

第5章 有线电视系统故障检修105例 277
5.1 有线电视系统频点设置不当引起的故障检修2例 277
5.2 有线电视系统混合器故障检修1例 279
5.3 有线电视系统60V电源供电器故障检修2例 280
5.4 有线电视系统放大器故障检修6例 282
5.5 波分复用器选择不当引起的故障检修1例 287
5.6 光分路器故障检修3例 289
5.7 光放大器故障检修1例 290
5.8 光发射机故障检修3例 291
5.9 光接收机故障检修7例 292
5.10 光缆干线故障检修15例 308
5.11 同轴电缆系统故障检修24例 313
5.12 调制器故障检修3例 329
5.13 卫星接收系统故障检修38例 331

附录1 有线电视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361
附录2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率配置 371
参考文献 378
……
序言 目前,我国有约6亿的电视终端,近2亿的用户通过有线电视系统收看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不仅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当今信息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与维护水平,是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维护与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入门者,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尽快理解和掌握有线广播电视系统设计与维护技术要领,迅速成为行业能手。
在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与维护采用的是分级管理的办法,因此大部分的设计与维护都由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实施。而工程建设与维护是有线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自1990年以来,作者有幸成为有线广播电视设计、施工与维护队伍中的一员,亲历了有线广播电视发展壮大的过程,由于一直从事有线广播电视系统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的一线工作,因此,很了解一线技术人员的情况,并掌握了大量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本着促进我国有线电视产业快速发展的初衷,作者专门编写了本书,把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拿出来与广大同行共享。
本书内容分为5章:第1章 有线电视系统概述,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各个部分的组成及发展趋势;第2章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详细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原理与性能参数:第3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通过丰富的设计实例介绍了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第4章 有线电视系统的维护;第5章 有线电视系统故障检修105例。
感谢广州从化市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分公司、广西田东县广播电视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给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实践平台和生活环境。同时感谢广州从化市广播电视台韩轶(副台长)、原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广西声屏技术》刘峰(科长)、原广西百色市广播电视局蔡明区(副局长)、原广西百色市电视台黄福臻(副台长)、原广西田东县广播电视局梁军(副局长)(现广东江门市有线广播电视中心副主任)、原广西田东县广播电视局黄大健(副局长)、原广西田东县广播电视局同事辛华飞等给予作者工作上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文摘 插图:


1.1.3有线电视带来的变革
有线电视作为变革中的媒体,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使广播电视拥有了宽带高质量传输的地面网,网络规模从局域网到城域网,直到全国网。我国的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已按计划于2001年实现全国联通,从时间上看,我国从城域网到全国网的建设周期不到10年,有线电视网络这样一种规模性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绝无先例的。有线电视网络的规模性发展,奠定了广播电视传输“星网”结合的基础,导致了广播电视传输体制上的变革。这一变革既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又利于提高入户率,而后者则更为重要。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的大功率直播卫星—BS)电视广播,将形成与地面有线电视的竞争格局,但卫星电视大面积覆盖,经有线电视收转入户,这样一种优势互补的“星网”结构的传输体制仍将是主流,尤其是在非散居的城镇地区。
二是使广播电视具备了多频道专业化节目服务的能力,导致了广播电视节目体制的变革,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实践证明,有线电视作为媒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目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上。正是宽带高质量的传输网络才能提供广播电视节目的庞大舞台,也正是多频道、专业化的节目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用户需求。而大量专业频道的节目服务,使用户对节目的可选性增强、可视性提高,这是有线电视高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三是使广播电视适应了从基本业务向扩展业务、增值业务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的要求,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促使广播电视运行机制的变革。这一变革有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产业化发展。综观全球有线电视的发展历程,北美是全球唯一从MATV发展阶段就开始付费运作的地区,而后在城市网发展阶段,采用适应市场经济服务特征的商业模式,将大量专业节目频道分成基本服务和付费服务两大类运作。前者按户收取固定月费,后者则以不同的服务方式分成按频道付费(Pay-Per-Channel)、按场次付费(Pay-Per-View)及按事件付费(Pay.Per-Event)。实践证明,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的北美模式,使有线电视用户的规模急剧增长,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因而在城市发展阶段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相比之下长期滞留在作为“无线电视延伸和补充”阶段的无偿服务方式的国家,则其发展速度甚
……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