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7-31 03:09:48 作者: kind887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36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4950637/9787504950635
条形码:978750495063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风险与管理丛书

内容简介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针对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作者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业风险的特征,生成机理、防范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然后转入我国银行业实际,剖析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新框架;最后以北京地区银行业为代表.研究了若干经典案例,对理论和现实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毅,经济学博士,教授,现执教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项,独立主持课题三项。主编和参编《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20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获奖教材)、《国际投资》、《投资银行学》等教材九部,出版《金融监管问题研究》(获200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专著四部撰写《自由与管制:金融监管的历史及其变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比较研究》、《论金融机构自律的基础》,《跨境电子银行监管问题初探》、《反洗钱领域的国际合作》、《谨慎监管的经济学分析》等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编辑推荐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金融风险与管理丛书。
目录
1 银行业风险概述
1.1 银行业风险的一般分析
1.1.1 银行业风险的概念
1.1.2 银行业风险的特征
1.1.3 银行业风险的分类
1.2 银行业风险的经济学解释
1.2.1 经济人特性与银行业风险
1.2.2 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与银行业风险
1.2.3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业风险——信息经济学的视角
1.2.4 “囚徒困境”、银行挤兑与银行业风险——博弈论的解释
1.2.5 银行业风险——传染、风险溢出理论的解释
1.2.6 货币危机新论——开放经济下的银行业风险分析
1.3 银行业风险所产生的影响
1.3.1 银行业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1.3.2 银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3.3 银行业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 银行业风险生成机理分析
2.1 银行业风险生成的经济周期分析
2.1.1 经济周期的理论概述
2.1.2 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
2.1.3 金融脆弱性假说
2.2 银行业风险生成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2.2.1 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银行风险
2.2.2 存款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银行挤兑
2.3 银行业风险生成的金融自由化分析
2.3.1 金融自由化的表现
2.3.2 金融自由化与银行业风险

3 银行业风险防范工具分析
3.1 银行业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3.1.1 银行业的评级体系
3.1.2 银行业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统计模型
3.2 VaR模型
3.2.1 VaR的计算
3.2.2 VaR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3 金融衍生工具对风险的防范作用
3.3.1 期货与风险防范
3.3.2 期权与风险防范
3.3.3 互换与风险防范
3.3.4 远期利率协议与风险防范

4 银行业风险防范机制
4.1 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4.1.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
4.1.2 流动性风险的度量
4.1.3 资产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4.1.4 负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4.1.5 案例分析:美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4.2 信用风险的防范
4.2.1 信用风险的传统度量和管理
4.2.2 信用风险的现代管理和防范
4.2.3 案例分析: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4.3 市场风险的防范
4.3.1 利率风险的防范
4.3.2 外汇风险的防范
4.3.3 案例分析:美国花旗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实践
4.4 操作风险的防范
4.4.1 操作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4.4.2 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
4.4.3 案例分析:英国金融监管当局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实践
4.5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防范
4.5.1 微观层面上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
4.5.2 宏观层面上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防范
4.5.3 国际权威组织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规定
4.5.4 案例分析:从华尔街危机看金融创新

5 银行业风险防范的比较研究
5.1 银行业风险防范的国际准则
5.1.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概述
5.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风险防范
5.2 国外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比较研究
5.2.1 市场准入比较
5.2.2 风险控制比较
5.2.3 流动性管理比较
5.2.4 资本充足率监管比较
5.2.5 危机处理比较
5.3 国外政策性银行风险防范机制比较
5.3.1 德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控制
5.3.2 日本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控制
5.3.3 韩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控制
5.3.4 小结

6 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1 国外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1.1 美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1.2 英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1.3 日本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1.4 德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2 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2.1 我国银行业风险概况
6.2.2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2.3 我国股份制银行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6.2.4 我国政策性银行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7 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现状及问题
7.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现状及问题
7.1.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现状
7.1.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风险防范机制
7.2.1 我国政策性银行概况
7.2.2 我国政策性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7.2.3 我国政策性银行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8 构建银行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新框架
8.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8.1.1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8.1.2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8.1.3 加强银行会计内控
8.1.4 重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8.1.5 改革激励约束机制
……
9 北京市商业银行业风险与防范机制比较研究
10 金融风险案例汇编
参考文献
……
序言 金融风险是一种特殊的经济风险,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可以说,一部现代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风险史。在金融体系中,银行业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很多学者纷纷把注意力集中于银行业风险研究。由于银行业是综合性多功能金融企业,它具有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创造信用和金融服务四大职能,所以银行业的风险,不仅影响到它本行业的经营,而且也影响到其他行业,甚至影响到物价、经济增长、就业等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银行业风险会直接动摇经济基础,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等。
金融风险囊括了银行业风险,但是银行业风险却有它自己的特性。它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客观性。虽然银行业风险仅是银行遭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银行业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2)传染性。由于银行机构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某个银行机构的资产发生严重损失以至于其不能保持正常的流动性,则单个或局部的困难很快就会演变成全局性的动荡。(3)加速性。银行业风险一旦爆发,存款者的提款行为将会对其产生一种加速效应。当一家或几家银行出现风险时,存款者会将存款从这几家银行提出,存入经营比较稳健的银行。
文摘 插图:


1 银行业风险概述
金融风险是一种特殊的经济风险,作为经济发展的伴生物,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它是同步加大的。然而究竟什么是金融风险,目前理论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一般认为金融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金融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特殊的经济风险。具体而言,金融风险是指个人、企业、金融公司及政府在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常态,金融风险
在所难免。在金融体系中,银行业可以说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从实践的紧迫性还是从理论的有效性来看,都需要对银行业风险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它的基本理论作深入的研究。本章拟从银行业风险基本概念人手,探讨银行业风险的理论、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作必要的铺垫。
1.1 银行业风险的一般分析
1.1.1 银行业风险的概念
从单个银行来看,银行业风险是指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几率或可能性。从整个银行业看,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各银行业务活动联系紧密,单个银行的信誉和形象往往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整个银行业的信心,因此,银行业风险还包含另一重含义.即导致整个银行系统发牛混乱的可能性。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