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CAD/CAM应用软件:Pro/ENGINEER训练教程

发布时间: 2010-08-02 03:46:39 作者: kind887

 CAD/CAM应用软件:Pro/ENGINEER训练教程(附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040126303
条形码:97870401263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使用对象:高校师生
丛书名: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

内容简介 《CAD/CAM应用软件(Pro/ENGINEER训练教程)》共11章,分为三部分。第1章CAD/CAM技术概论,简要介绍了CAD、CAM的概念、发展及技术基础。让读者建立起CAD、CAM的概念,了解CAD、CAM的概貌,浏览流行的CAD/CAM软件,从集成的角度了解CAD、CAM的核心基础技术。读者明确功能如此强大的CAD/CAM软件的技术原理,对学习理解并应用CAD/CAM软件是很有益处的。第2-6章是CAD部分。详细介绍了最新的基y-PC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的三维CAD/CAM一体化的Pro/ENGI。NEER 2001软件的实体造型功能,让学生以全新的设计概念,利用三维设计功能完成机械零件的实体特征和曲面特征的设计。第7-10章为CAM部分,详细介绍了Pro/ENGINEER用于数控编程和数控加7-的各个方面,包括加S-方法、工艺参数设置,刀轨生成和加S-仿真、后置处理和NC代码生成等。第11章为综合实例,详细介绍了Pro/ENGINEER用于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的S-程实际操作过程。附录1介绍了Pro/ENGINEER 2001-R件的安装。附录2为实训图例,是作者多年教学中积累的为读者提供的练习图例。
编辑推荐 《CAD/CAM应用软件(Pro/ENGINEER训练教程)》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CAD/CAM技术概论
1.1 CAD/CAM的概念和发展
1.1.1 CAD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1.2 CAM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2 CAD/CAM系统组成
1.2.1 CAD/CAM系统硬件组成
1.2.2 CAD/CAM系统软件组成
1.3 CAD/CAM技术基础
1.3.1 CAD技术基础
1.1.2 CAM技术基础
1.3.3 CAD/CAM系统集成技术基础
1.4 CAD/CAM集成软件介绍
1.4.1 CATIA
1.4.2 UGⅡ(UNI GRAPHICSⅡ)
14.3 I-DEAS
1.4.4 Pro/ENGINEER
1.5 CAD系统的选型
1.5.1 准备工作
1.5.2 系统选择工作
1.6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6.1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6.2 为什么推出三维CAD/CAM教学
1.6.3 为什么选用Pro/E软件作为数控自动编程平台
1.6.4 Pr0/E软件在机床数控系统中能做什么

第2章 Pro/E基本操作
2.1 Pr0/E操作界面简介
2.2 菜单
2.3 文件的存取
2.4 窗口的基本操作

第3章 二维剖面草绘设计
3.1 草绘环境的设置
3.1.1 草绘界面
3.1.2 设置草绘环境
3.2 绘制:二维几何闭元
3.2.1 绘制二维几何图元的菜单及工具条
3.2.2 创建二维基本几何图元
3.2.3 创建二维高级几何图元
3.3 编辑几何图元
3.4 尺寸和约束
3.4.1 创建约束
3.4.2 创建尺寸
3.5 二维截面草绘设计实例

第4章 Plro/E的特征造型设计
4.1 特征概述及其分类
4.2 基准特征
4.2.1 基准坐标系
4.2.2 基准点
4.2.3 基准面
4.2.4 基准曲线
4.2.5 基准轴
4.2.6 基准特征的显示控制
4.3 基础实体特征的创建
4.3.1 创建基础特征
4.3.2 创建拉伸特征
4.3.1 创建旋转特征
4.3.4 创建扫掠特征
4.3.5 创建混成特征
4.3.6 基础特征创建实例
4.4 放置实体特征的创建
4.4.1 创建倒圆角特征
4.4.2 创建倒角特征
4.4.3 创建圆孔特征
4.4.4 创建拔模特征
4.4.5 创建壳特征
4.4.6 创建加强筋特征
4.4.7 放置特征创建实例

第5章 特征的基本操作
5.1 特征的阵列
5.2 特征复制
5.3 特征的镜像
5.4 特征的修改
5.5 重定义特征

第6章 曲面特征设计
6.1 使用拉伸、旋转、扫掠、混成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1 使用拉伸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2 使用旋转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3 使用扫掠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4 使用混成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5 创建FLAT平面曲面特征
6.1.6 利用偏置Offset方法创建曲面特征
6.1.7 复制曲面
6.2 曲面特征的操作
6.2.1 合并曲面特征
6.2.2 修剪曲面特征
6.2.3 延伸曲面特征
6.2.4 转换曲面特征
6.2.5 利用曲面特征创建实体特征
6.3 曲面特征设计实例

第7章 Pro/E加工简介
7.1 Pro/正数控加工环境
7.2 Pro/正数控加工的一般过程
7.3 Pro/正数控加工一般过程实例

第8章 Pro/E通用加工工艺参数

第9章 常用数控铣床加工方法
9.1 体积块加工
9.1.1 体积块加工基本参数的设置
9.1.2 体积块加工参数-扫描类型(SCAN-TYPE)
9.1.3 体积块加工参数-ROUGH-OIPTION(粗糙选项)
9.2 平面加工
9.2.1 平面加工基本参数的设置
9.2.2 平面加工参数
9.3 轮廊加工
9.3.1 轮廓加工基本参数的设置
9.3.2 轮廓加工多重铣削方法
9.4 腔槽加工
9.5 曲面加工
9.5.1 加工基本参数的设置
9.5.2 异形曲面铣削
9.6 局部加工
9.7 雕刻

第10章 后置处理
10.1 建立后处理文件
10.1.1 初始化创建的新后处理文件
10.1.2 后处理文件的主要参数设置
10.2 Pro/E后置处理实例

第11章 综合实例
11.1 电吹风模型的建立
11.2 电吹风模型模具型腔的建立
11.3 电吹风下模的加工
附录1 Pro/ENGINEER 2001安装
附录2 实训图例
参考文献
……
序言 为了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根据对新世纪数控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合我们多if-来在机械CAD/CAM教学、科研和工程培训实践的经验编写了本教材。
数控技术给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机械CAD/CAM以数控技术为基础,数控技术又依靠机械CAD/CAM不断向前发展。机械CAD/CAM应用能力是数控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机械CAD/CAM是企业十分需要、数控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术。
Pro/ENGINEER(简称Pro/E)是美国PTC(参数技术)公司最新推出的集实体造型、S-程分析、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功能干一体的大型CAD/CAE/CAM软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模具等行业,是目前进行产品研制开发、模具设计加X-的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Pro/ENGINEER所采用的造型技术和加工处理技术与其他同类型软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单一数据库、参数化、基于智能的特征造型、全相关以及S-程数据再利用等概念改变了机械设计自动化的传统观念,成为当今机械设计自动化的新标准。Pro/ENGINEER软件能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集成在一起,让所有的用户同时进行同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这种产品开发的理念符合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因此Pro/ENGINEER软件深受X-程界的喜爱。
本教材从Pro/ENGINEER 2001软件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以全新的设计概念,利用三维设计功能完成机械零件的设计,并生成数控刀轨和NC代码,通过现场网络,进行数控加工。本教材强调实战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实用性很强的教材。每一个章节都有实用案例,带领读者去学习相关的技能和应用方法,从S-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不留任何疑点。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把教材的每个实例都按步骤演示了一遍,读者只要在计算机上照着做一遍,就可以基本上了解和掌握CAD/CAM的功能以及使用它们的方法了,边学边做是学习本教材的方法。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实训,学生不仅能掌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的技能,而且能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的能力。
《CAD\CAM应用软件(Pro\ENGINEER训练教程)》共11章,分为三部分。第1章CAD/CAM技术概论,简要介绍了CAD、CAM的概念、发展及技术基础。让读者建立起CAD、CAM的概念,了解CAD、CAM的概貌,浏览流行的CAD/CAM软件,从集成的角度了解CAD、CAM的核心基础技术。读者明确功能如此强大的CAD/CAM软件的技术原理,对学习理解并应用CAD/CAM软件是很有益处的。第2-6章是CAD部分。详细介绍了最新的基y-PC平台在Windows环境下的三维CAD/CAM一体化的Pro/ENGI。NEER 2001软件的实体造型功能,让学生以全新的设计概念,利用三维设计功能完成机械零件的实体特征和曲面特征的设计。第7-10章为CAM部分,详细介绍了Pro/ENGINEER用于数控编程和数控加7-的各个方面,包括加S-方法、工艺参数设置,刀轨生成和加S-仿真、后置处理和NC代码生成等。第11章为综合实例,详细介绍了Pro/ENGINEER用于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的S-程实际操作过程。附录1介绍了Pro/ENGINEER 2001-R件的安装。附录2为实训图例,是作者多年教学中积累的为读者提供的练习图例。
文摘 插图:


2.CAM系统的发展历史
CAM技术从APT(Automatically Programmed Tools)语言开始。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先后推出APT Ⅰ、APTⅡ,用立体定义曲线,自动求解线段的终点坐标,20世纪60年代推出APTⅢ,可求解3~5轴立体曲面,到20世纪70年代,推出APTⅣ,能求解空间自由曲面。CAM技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CAM以大型计算机为基础,价格昂贵;20世纪70年代,CAM系统以小型机为主,CAM技术已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CAM系统以小型工作站为基础,系统功能越来越强;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PC机性能价格比大幅度提高,以PC机为主的CAM系统已成为主流趋势。
3.CAM的发展趋势
(1)在微机平台上发展模块化的多功能编程系统
输入方式可以是词汇式输入、图形式输入和图形交互式输入方法。处理能力既可以处理几何图形,也可以处理工艺信息。功能模块包括了点位、车削、铣削、线切割、复杂型腔加工等。
(2)发展CAD/CAPP/CAM-体化集成系统
从CAD开始,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库,由此自动产生刀轨数据、工艺数据,自动产生NC代码文件。
(3)发展CNC控制和编程一体化系统
在线编程,即后台加工,前台编程,编程不产生中间结果,直接控制机床加工。
(4)发展数字化编程技术
对无尺寸的图形或实物模型,用扫描仪或坐标测量机获得几何数据,经过数据处理,自动形式三维CAD模型,进而产生数控加工指令。
4.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技术 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是指以CAD产生的零件几何信息为基础,采用人机交互对话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指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特征,定义相关的加工参数,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加工路径,经后置处理,最后输出NC代码数据。这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自动编程方式。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