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页码:4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178667X/9787801786678
条形码:97878017866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古今图书信成白话图解.堪舆
图书品牌:北京紫图图书
内容简介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下部)寻龙秘诀》讲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个时代的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为住所。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种选择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分支,人们又把这种学说叫做风水学。从古至今人们都把选址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其本质是就是选择生气旺盛的风水宝地使天,地、人三才合一,所以这种理论最后被称为天地之学。但是这种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八卦九星为基本元素 以寻龙择穴为目的的学说缺乏科学依据,虽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典籍《管氏地理指蒙》被收录于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但仍然需要重新整理,以便读者吸取其中的精华,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匿船管氏地理指蒙》用现代编辑手法为读者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面目,对原著进行了精心点校和白话评注, 把正文按照原文原注白话提要三个层次有序地展开。另外《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下部)寻龙秘诀》还辑录了大量古代珍贵图版精心绘制了200多幅手绘图、表格和图表以方便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管略,管略(210—256),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是历史上著名的相师,被后世堪舆家奉为祖师。《管氏地理指蒙》是管略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至今仍广为流传,是历代堪舆家、地理学家的必读之书。
编辑推荐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下部)寻龙秘诀》堪舆部的核心精华,最系统的古代地理书,古代风水学形势、理气两派鼻祖的传世之作,200多幅现代精美手绘插图图解,深入浅出,典藏佳品。《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百科丛书,清康熙时历至雍正时代历时二十八载编修而成,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共设立汇编、典、部三级类目,其特点在于彻底贯彻“以类聚事”的原则,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内容涵盖了我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保存了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
《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丛书精选《古今图书集成》中收录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经过数年的精心校勘、白话评注、生动图解编撰而成。该丛书简体横排,体例完备,通俗易懂;此外,还辑录了大量古代珍贵图版,精心绘制了手绘图、表格、图表,用现代编辑手法大大增强了其可读性,同时兼具较大的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该丛书的出版,是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个侧面的全新梳理,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象;四象在天地之学中是指龙穴四周的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象俱全之地为生气会聚的风水宝地。司南
司南是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古代人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罗盘的始祖。
砂法全圈;砂就是穴场四周的小山,古代风水学家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也就是砂主管着人丁的兴旺,人的健康。管辂知机图
管辂是三国时期的术士.他容貌丑陋、不讲礼仪,从小就喜欢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占相,远近闻名。后世流传他著有《管氏地理指蒙》一百篇,为古代堪舆地理集大成之作。
后天八卦;周文王将伏羲先天八卦推演成后天八卦,人们用八卦推算.是要预测未来的情况,“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说的就是后天八卦在现实的中的应用。
阳宅;阳宅即房屋,是人们休养生息和工作的场所。最主要的是住房和工作场所。阳宅的风水格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定宅向;定宅向就是确定坐向,对一座建筑物来说,建筑物正门的方向就是“向”,也被称为“向水”,与此相对的方向为“山”.又被称为“坐山”。
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白话图解》丛书总序
编者序:《管氏地理指蒙》中国古代天地之学的集大成之作
管氏本序
《图解管氏地理指蒙》全书内容概览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章 :天地之学主要名词集粹
卷六 形势的基本理论
第四十七章 望势寻形:择穴之道在于造形得势
1.择穴的造形与得势
2.四水三形
3.识覆奎与画屏
4.何为覆奎、画屏
5.覆奎、画屏的宜忌
6.寻形不拘一格
7.论横结之穴
8.辨形势、阴阳、宫位的方法
9.坐卧横直之穴
10.论降龙应龙
11.高低之坎
12.有水环绕亦为真穴
13.依三论而辨
第四十八章 水城:论穴四周之水
1.论水城
2.水的吉形
第四十九章 阳明造作:论遗骨与青山的配祀
1.对造作有利的时辰
2.三元九运主吉凶
3.天象与人事的关系
第五十章 择日释微:黄道吉日的重要性
1.择日行事
2.葬事用柔日
3.外事用刚日
4.古人葬事用例
5.丧葬要注重礼制
6.厚葬的出现
7.葬制的合违
8.入庙与祭奠
9.择日释微亘古之道
第五十一章 迷徒寡学:五鬼之徒不通天地之学
1.《蛮经》不可信
2.宿度与形气
3.阴阳与寿命
4.古时相地典故
5.五运的变化
6.贪叨庸术欺人欺天
7.形气融结的初始
8.形、目与心
9.山水气聚之形
10.观山要用心
11.水进乾流主气全
12.上古三皇对地理的论述
第五十二章 饰方售术:正确对待方术
1.饰方售术
2.九宫分布
3.圣人的礼数
卷七 龙脉与阴阳二气的形化规律
第五十三章 亨绝动静:动主凶静主吉
1.天地划分动静
2.论气库与风城
3.动静的轻重
第五十四章 师聪师明:要重视见闻的广博
第五十五章 贪奇失险:过于冒险容易导致失败
第五十六章 通世之术:山医命相卜为通世五术
第五十七章 三停释微:详细论述三停
第五十八章 企眠:险隆与夷易的配合应用
第五十九章 凭伪丧真:详论人力与天命的关系
第六十章 过脉散气:不遵守生克规律的恶果
第六十一章 左右胜负:三奇与四应的道理
第六十二章 星辰释微:星辰不应山川之势
第六十三章 预定灾福:先人主宰人的灾福
第六十四章 五行象德:论五行的成象
卷八 五行与三气的聚散
第六十五章 阴阳释微:阴阳与地理形势的搭配
第六十六章 差山认主:古人的卜葬法
第六十七章 五行变动:五行与祸福的关系
第六十八章 逾宫越分:罗盘躔定阴阳分野
第六十九章 五行正要:二十四位的论断
第七十章 夷天发越:盈亏要合乎天理
第七十一章 四穷四应:明堂应案的阴阳之道
第七十二章 二气从违:阴阳二气的成形
第七十三章 积气归藏:积气与归藏的关系
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际:天人合一是目的
第七十五章 夷险同异:论夷险的异同
第七十六章 形势逆顺:四势成形的道理
第七十七章 盛衰证应:盛衰影响龙脉的吉凶
第七十八章 孤奇谲诡:不宜做穴的形势
第七十九章 五方应对:阴宅宅向的选择
第八十章 气脉体用:龙脉的形势
卷九 寻脉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一章 贪峰失宜:四势集蓄的重要性
第八十二章 支亲谊合:寻龙的根本
第八十三章 因形拟穴:辨形势是拟穴的基础
第八十四章 得法取穴:定穴的方法
第八十五章 四势三形:四势与三形的关系
第八十六章 三吉五凶:山水形势的吉凶
第八十七章 会宿朝宗:天象影响趋吉避凶
卷十 总述天地之学的天人之道
第八十八章 荣谢不同:形势的差异
第八十九章 三家断例:《易经》断形势
第九十章 回龙顾祖:最吉利的形势
第九十一章 驱五鬼:五鬼是荒谬的论断
第九十二章 纯粹释微:天地之气释微
第九十三章 毫厘取穴:入山寻水 第一要诀
第九十四章 阖辟循环:循环变化永无止境
第九十五章 释水势:水对龙的影响
第九十六章 阴阳交感:详论阴阳二气
第九十七章 五气祥渗:象数的本质
第九十八章 九龙三应:论龙之九势
第九十九章 形穴参差:龙穴的细微差别
第一○○章 望气寻龙:寻龙的秘诀
后记:正确认识风水
……
序言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共设立汇编、典、部三级类目,其特点在于彻底贯彻“以类聚事”的原则,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内容涵盖了我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保存了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这套丛书由康熙时期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历时二十八年方才完成。康熙三十七年(1698)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康熙逝世,雍正下令经延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雍正称赞:“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中外学者把这部书誉为康熙百科全书,
本书编成后,于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至1728年)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成六十四部,称“铜字版”,至今仅存十余部,在国家图书馆与台湾故宫博物馆皆有藏。
原书分为:乾象典 天地、日月、星辰、风
岁功典春、夏、秋、冬
历法典历法、漏刻庶
征典旱灾、水灾
昆舆典土、泥、石、水、泉、井
职方典京畿、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等二百二十二部
山川典山、湖、海等四百零一部
边裔典朝鲜、日本、于阗、天竺、琉球等五百四十二部
皇极典君臣、帝纪、用人、听言等三十一部
宫闱典后妃、宫女、公主、驸马等十五部
官常典翰林院、宗人府、将帅、节使等六十五部
家范典祖孙、父母、兄弟、姐妹等三十一部
文摘 插图:


卷六 形势的基本理论
第四十七章 望势寻形:择穴之道在于造形得势
1.择穴的造形与得势
【原文】
穴以形造,形以势得。无形而势,势之突兀;无势而形,形之诡忒。夫指形必因势者,方术之廉贞;话形不指势者,圆术之荧惑。荧惑是主而沉,赃墨极弊之说,则曰:降势迢迢,起伏过关,有类于蜂腰;结穴隐隐,污藏夹室,何殊于凤翼?
【原注】
贪以败,官为墨。贪则污暗不洁白也。势日望,谓远者著而易见;形日寻,谓近者隐而难知也。龙在势中,势无形者非龙;穴居形内,形无势者非穴。方术因势求形,圆术不知势安知形?一味荧惑于人,纵其贫墨之说而已。过关,势所自潜;夹室,形所自卫。非蜂腰无以见起伏之奇,非风翼无以见污藏之异。
【白话提要】
此处讲述择穴之道在于造形、得势,且形须顺势而来。穴是靠造形得来,而形还要凭借势寻得。无形有势那么势来得突兀,无势有形则形太过诡谲。指示形必顺应势而来,这是方术中的吉星廉贞,说到形却不依势而来的,相当于圆术的凶星荧惑。荧惑为主又隐蔽深沉,这是贪污纳贿严重之说。所以说:迢迢远来的降落之势,有起有伏的过关,关键处类似蜂腰,隐隐微现的结穴,污藏的夹室,同凤翼有何差异?
后记 完成对书稿的整理后,总觉得有什么没说清楚,想来想去就是对此类文献进行整理的意义及如何正确看待堪舆这一文化遗产的问题。现就此予以说明。。
堪舆,即通常所讲的风水,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包含有道德、生态、建筑、传统哲学等合理内核的科学与迷信的混合体。与古代其他的术数文化不同,堪舆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消亡,反而凭借长达上千年的历史和大量的典籍而得以继续在民间流传。在现代文明的今天,用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古代堪舆术,剥掉其神秘的外衣,汲取其合理成分,已显得十分必要。
堪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而相宅相地等堪舆活动甚至出现得更早。如果从堪舆逐渐开始流行的汉代算起,中国堪舆文化至少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谈及堪舆的可信性时,堪舆师们经常搬出历史来加以佐证,将堪舆的历史与可信度混淆起来,让人误以为堪舆术之所以流传了这么久就是因为它是可信的。然而,堪舆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完全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与其可信性毫不相干。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迫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却又受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束手无策,于是便转向求助于一些虚妄的神秘理论,试图通过某种神秘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堪舆家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设计出阴宅阳宅等诸多概念,宣扬通过改变住宅或丧葬的风水就能够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命运。由于社会文明程度低下,人们无法正确认识堪舆理论的荒谬之处而盲目地迷信其虚假的作用,导致堪舆术的传播广泛而久远。
对于堪舆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堪舆术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极其复杂的。其中包含着诸多的理论体系,比如堪舆的理论是基于《周易》的阴阳八卦思想,同时又加入了三才、五行的概念,还借用了河图、洛书和星象学中的知识,另外又附会上龙脉、明堂、生气、穴位等术语,建立起一套复杂、艰深的理论。由于其理论体系深奥难懂,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认识到堪舆理论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