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海外鏖兵

发布时间: 2010-08-04 03:31:59 作者: kind887

 海外鏖兵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5058106/9787305058103
条形码:97873050581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海外鏖兵》从“术”与“道”两个层面入手,展现中国企渡跨国经营这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主题。书中集中了18个案例,涉及24家企业,不仅包括传统企业,也包括高技术企业;既有商品市场的国际化案例,也有资本市场国际化案例;有国内企业境外经营的案例,也有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案例,从多维度、多层面展示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操作经验和教训,并从战略高度揭示了问题的核心和实质,覆盖领域包括电子电气、机械、通讯、制药、汽车、化工、互联网等多个产业,涉及联想、TCL、华为、中兴、振华港机、中集、同仁堂、天仕力、大唐、国美、万向、福耀玻璃、奇瑞、吉利汽车等众多知名企业。相信对于中国企业将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只需要资金实力和改策护航,如果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那一天,向外扩展的环境条件只会更艰险,难度更高。在跨国经营的条件和结果之间,需要企业家的胆识作桥梁,以合适的国际化战略为指导,转换视角,用更广阔更现实的眼光,考量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
在《海外鏖兵》的下部,对企业跨国经营案例进行理论总结和提高,从一般性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给予理论解释和支持,在最后三章,对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地区选择,以及如何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素质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郑磊(专栏地址:HTTP://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
香港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战略管理专业MBA,战略与资本运营资深专家。曾服务于IBM、MSI等跨国公司,具有9年制造业经营管理经验,7年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从业经历,多次参与跨国企业的并购与制造转移项目。曾担任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EMBA战略管理课程教授,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著作近百万字。服务的主要客户有瑞士工业集团(SIG)、强生制药(JJSP)、大金—AIKIN)、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分社、北京金隅集团、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深业集团、深圳农科集团、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深圳市国资委以及众多中小民营企业。
作者在价值中国网上专栏文章日点击流量超过2000人次,文章被各大门户网站财经频道和专业财经网站广泛转载, 在GOOGLE和百度检索排名中位居前列。在知识阶层拥有较大的读者群。

编辑推荐 《海外鏖兵》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更是我国未来数十年的基本国策。为了明天,我们今天的企业务必放下身段,放弃不切实际的空想和野心,把企业做强做大,搏击海外商海……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中国企业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无论是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在本土与“狼”共舞,都需要中国企业家勇于亮剑的胆气、敢于出击的胆识、坚定的国际化战略和坚韧不拔的执行。

走向海外,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家的梦想。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批中国企业已经不仅迈出了国门,而且开始登陆发达国家市场。他们是先行者、探险者,是壮士也是勇士,甚至会成为烈士,但是,无论失败还是成功,他们的经验对于所有胸怀远大理想的千千万万的本土企业和企业家们都是无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海外鏖兵》通过一则则生动的案例,对本土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同时加入简洁睿智的点评,恰似鏖兵后的小憩,让人若有所思,该书是通过全面的事例及经验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前些年,国内出版过跨国经营的案例书,《海外鏖兵》的特点是覆盖全面、案例丰富、评点独到精辟,选择案例代表性强,而在分析手法上定性分析和定量数据并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将实践提升到了理论高度,是国内少见的这一领域的实践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专著。
专业书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资本海外破冰行动充满了魄力,这是中国实现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企业并购并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方面的因素,合适的并购目标加有利的并购协议只是一切的开始,并购之后的企业文化的整合才是企业所面临的最为困难的任务,因为文化的整合涉及到对人的行为、行为规则甚至价值观的改变。与此同时,并购方除了面临企业层面的文化差异及冲突,还面临更高层次,即国家文化的差异及冲突,因此要关注所并购企业所在国家的政治文化因素。想要消除这些文化隔阂带来的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本书通过一则则生动的案例,对并购的过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同时加入简洁睿智的点评,恰似鏖兵后的小憩,让人若有所思。该书所包含的事例及经验较为全面,并以此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之一,凭借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愿中国的企业一路走好!
   ——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 吴晓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其标本意义非常重大。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时所遇到的一切挑战与迎战,使其具有多重意义。众多的矛盾,使新兴市场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而这些复杂的情况,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不能洞察,更不能驾驭的。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郑磊先生的著作,不仅给予了一种“术”的传承与启示,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特殊时世,并指明了大道,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潮流,接受普世价值,完成现代化全面改造,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罗天昊

目录
专家荐言
序 中国企业跨越深海,在弱势中成就辉煌
前言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得与失
导言 知与行——国际化经营有没有路线图
上部 国际化经营案例解析
第1篇 超前一步还是三步
第一章 从“借船出海的渔夫”到“国际油轮船长”
第二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2篇 代号“土狼”在行动
第三章 “土狼”基因与战术剖解
第四章 距峰顶最后1000米的踯躅
第五章 3G何处是通途

第3篇 功与罚的悖论
第六章 格兰仕的国际化劣根
第七章 透视海尔国际化的内核——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第4篇 锈带之舞
第八章 万向国际化的民间打法
第九章 玻璃上的国际化之路

第5篇 攀顶之路
第十章 凤凰涅
第十一章 从扬子江畔到大洋彼岸的跨越
第十二章 全球资源整合方程式

第6篇 决战岂只在境外
第十三章 国际家电零售连锁血拼的“中国战区”
第十四章 国产汽车出路何在
第十五章 中药国际化:现代与传统的对峙

第7篇 资本之魅
第十六章 并购整合成长——一个跨国小企业的中国故事
第十七章 暗渡陈仓:架构合约安排下的海外曲线上市
第十八章 蝉变:国美电器如何完美借壳上市

下部 理论与实践指南
第8篇 中国内地企业跨国经营整体分析
第十九章 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
第二十章 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第9篇 中国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探索
第二十一章 以获取优势为目标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模型
第二十二章 中国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

第10篇 中国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指南
第二十三章 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第二十四 章跨国经营的强身健体之策
附录A 本文使用数据说明
附录B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后记
……
序言
中国企业跨越深海,在弱势中成就辉煌

唐杰
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副市长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后,世界突然发现,在全球配置资源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将在不久后成长为吸引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双重大国。进入深海、拥抱海洋的中国企业将不用再携带着制成品去开拓出口市场,而会以不断提升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作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标志,这也将是中国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入手,也要深入研究企业微观行为,更要关注企业跨国经营的操作细节。
中国企业不缺乏勇气,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有如华为、中兴、海尔、TCL、联想等领军企业依旧在国际企业群体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是最宝贵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概括提升,使其成为能够被我国企业共享和借鉴的范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企业必须找出如何在产业链条上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必须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当然,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范围广且规模巨大的市场,立足国内,最大程度形成成本与市场优势也直接构成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时间并不长,我国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发达经济体内企业在近百年之间经历过的市场与技术竞争过程。目前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发展过程迥然不同的是,中国企业要从市场与技术弱势起步,在不具备垄断优势的条件下,通过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来获取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优势跨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现象,需要有新理论依据。
郑磊的这本书,是他近5年来持续思考和分析的阶段性成果,是一本基于实践案例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著作。尽管书中的理论框架结构可能略显粗糙,还有待完善,但对读者理解现实中发生着的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象仍有助益。
我愿意将本书提交给读者来评判本书所提出的有关市场弱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模型框架结构是否有价值。

文摘 前言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得与失
企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应该以经济全球化为契机,努力让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出现像GE那样的大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市场中“走出去”,御敌于国境之外,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理想。政府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这个口号,经过20世纪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上既取得了经验也收获了教训。中国企业现阶段的跨国经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跨国经营表现为母国和东道国经营政策、东道国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共同作用。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的初期阶段有助力作用,但企业能否形成竞争优势是跨国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 跨国经营的外因与内因
跨国经营活动表现为进出口贸易、绿地投资和并购,以及许可证贸易等多种形式。制造企业跨国经营必然涉及到产品、资本、技术的跨国界转移,各国政府支持和欢迎这种经营活动,是跨国经营的基本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在跨国经营时所受到的限制和成本在逐步减少,在区域自由加工和贸易协定之下,物理界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母国和东道国政府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某些行业和市场区域的禁入,但企业总能找到两国政府共同支持的行业,或者是某些不受限制的经营方式,开展跨国经营。
改革开放后,中国向全世界张开了臂膀,尽管对于老外是否占了中国的便宜还有争论,但没有异议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确实教会了中国企业很多国际化管理和经营的知识,中国企业是跟着洋老师与国际接轨的。而如今,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毕业了,或者雏鹰试飞,踏上了走出去的征程。
从国内看,中国巨额外汇储蓄,不能只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来收取微薄的利息。如果堆放在央行,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也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失去作用,为此,政府也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未来十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从外部环境上看,外来投资能够给被投资的东道国带来经济增长,各国对于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兴趣日趋浓厚,渐成潮流。中国企业遇到了较好的向外发展机会。东风已起,中国企业还在等待什么?
二、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争
权威理论声称,各国根据自己在某些行业的特长,专心发展产品,可以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这对于各国都是最优选择。这种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主
……
后记 本书是我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书中的案例大多数已经在财经类期刊上发表过,这次出版前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反映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最新情况。
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博士导师陈漓高教授和唐杰教授的悉心指导。唐杰老师在担任深圳市领导的繁忙政务之余,与我一起共同完善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竞争优势的OL模型。师兄武良成博士多次与我交流了对研究思路的看法。本书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很多朋友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综合图书编辑部副主任叶青发掘并策划了这一主题,鼓励我在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曾经指导过的实习生聂玉芳、熊凌、方志国等同学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聂玉芳,作为研究助手不仅直接参与了秦川机械并购案例的撰写,而且以专业、高效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帮助我更新了书中的图表,做了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工作。本书还引用了同门师妹邹玉娟博士、张燕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我的无私奉献和支持,她们是这本书的幕后英雄。如果没有她们对我事业追求的理解和疏于家务的容忍,我不可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宽裕的时问进行这项研究。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保持了文章的相对独立,读者可以选择需要的内容去读,不会影响整体的可读性。由于这些文章当初是为不同的刊物所写,因条件所限未列出所有的参考资料和文献。这次出版之前,虽然尽量做了增补修订,相信仍有很多疏漏。而且出于搜索引擎的方便,许多文献采用了其网络文本表述,难免出现所引资料并非出自第一作者的情况,希望各位同仁能够谅解。
读书人网 >企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