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64113464
条形码:97875641134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十一五"规划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载运工具原理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载运工具的基本类型、构造、原理和应用等知识,全书共7章,分刚为绪论、汽车、船舶、火车(铁路列车)、飞机、运输管道和其他载运工具。内容结合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载运工具原理及应用》是面向交通运输类专业,适用于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交通T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载运工具的作用与类型
1.1.1 载运工具的作用
1.1.2 载运工具的类型
1.1.3 各种载运工具的关系
1.2 载运工具的特征
1.2.1 道路载运工具的特征
1.2.2 轨道载运工具的特征
1.2.3 水上载运工具的特征
1.2.4 空中载运工具的特征
1.2.5 运输管道的特征
1.3 载运工具的发展趋势
1.3.1 汽车的发展趋势
1.3.2 铁路列车的发展趋势
1.3.3 船舶的发展趋势
1.3.4 飞机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2 汽车
2.1 汽车的分类
2.1.1 按国家标准的汽车分类
2.1.2 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
2.1.3 按公安机关管理分类
2.1.4 其他汽车分类
2.2 汽车外形的演变
2.2.1 马车形汽车
2.2.2 箱形汽车
2.2.3 甲壳虫形汽车
2 2 4 船彤汽车
2.2.5 鱼形汽车
2.2.6 楔形汽车
2 2 7 贝壳形汽车
2.2.8 子弹头形汽车
2.3 汽车识别代码与产品型号
2.3.1 车辆识别代码
2.3.2 汽车产品型号
2.4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2.4.1 尺寸参数
2.4.2 质量参数
2.5 汽车总体结构
2.5.1 汽车的基本组成
2.3.2 发动科
2.5.3 底盘
2.5.4 车身
2.5.5 电器设备
2.6 汽车使川性能
2.6.1 汽车的动力性
2.6.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6.3 汽车的制动性
2.6.4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2.6.5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2.6.6 汽车的通过性
2.7 汽车的行驶原理
2.7.1 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
2.7.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2.8 汽车证件与税费
2.8.1 汽车证件
2.8.2 汽车税费
2.9 汽车运输组织
2.9.1 汽车客运
2.9.2 汽车货运
2.10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2.10.1 汽车运输主要经济评价指标
2.10.2 汽车运输安全质量评价指标
复习思考题
3 船舶
3.1 船舶的发展与分类
3.1.1 船舶的发展
3.1.2 船舶的分类
3.1.3 客船
3.1.4 货船
3.1.5 其他我运船舶
3.2 船舶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船舶的主要尺度
3.2.2 船舶的主尺度比
3.2.3 船型系数
3.2.1 船舶的吨位参数
3.2.5 船舶航速
3.3 船舶的总体结构
3.3.1 船体
3.3.2 动力装置
3.3.3 船舶设备
3.3.4 船舶系统
3.4 船舶的航行性能
3.4.1 浮性
3.4.2 稳性
3.4.3 抗沉性
3.4.4 快速性
3.4.5 耐波性
3.4.6 操纵性
3.5 船舶的航行原理
3.5.1 船舶阻力
3.5.2 船舶推进
3.6 船舶的运输组织
3.6.1 船舶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
3.6.2 船舶运输的工作指标
3.6.3 货船运输组织
3.6.4 客船运输组织
3.6.5 驳船运输组织
复习思考题
4 火车(铁路列车)
4.1 火车发展简史
4.2 铁路机车
4.2.1 铁路机车的类型
4.2.2 铁路机车的表示法
4.2.3 铁路机车的发展
4.2.4 电力机车
4.2.5 内燃机车
4.2.6 机车性能
4.2.7 机车的检修
4.2.8 机车的运用
4.3 铁路车辆
4.3.1 铁路车辆的类型与发展
4.3.2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4.3.3 车辆编码、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4.3.4 车辆检修
4.4 铁路运输组织
4.4.1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
4.4.2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4.4.3 铁路行车组织原理
复习思考题
5 飞机
5.1 飞机的分类与组成
5.1.1 飞机的分类
5.1.2 飞机的组成
5.2 飞机的主要数据和性能指标
5.2.1 飞机的主要数据
5.2.2 飞机的性能指标
5.3 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与运动性能
5.3.2 飞机的升力和阻力
5.3.3 飞机的基本运动性能
5.4 民刚航空运输管理
5.4.1 基本概念
5.4.2 空中交通运行与管理
5.4.3 航空旅客运输管理.
5.4.4 航空货物运输管理.
5.4.5 国际航空运输管理
复习思考题
6 运输管道
6.1 运输管道的分类
6.1.1 按运输介质分
6.1.2 按用途分
6.1.3 按制造材料分
6.1.4 按动力驱动机械分
6.2 输油管道
6.2.1 油品输送方法
6.2.2 输油管道的组成
6.2.3 榆油管道的主要设备
6.2.4 油品输送流程
6.3 输气管道
6.3.1 输气管道的组成
6.3.2 输气管道的主要设备
6.3.3 管道输气流程
6 4 输浆液管道
6.4.1 浆液管道的组成
6.4.2 浆液管道的主要设备
复习思考题
7 其他载运工具
7.1 汽车列车
7.1.1 汽车列车的用途
7.1.2 汽车列车的类型
7.1.3 汽车列车的组成形式
7.1.4 汽车列车的总体结构
7.1.5 汽车列车的发展趋势
7.2 拖拉机运输机组
7.2.1 拖拉机运输机组的类型
7.2.2 拖拉机
7.2.3 农用挂车
7.3 摩托车
7.3.1 摩托车的分类
7.3.2 摩托车的构造
7.3.3 摩托车的编号规则
7.3.4 摩托车工作原理
7.4 高速列车
7.4.1 高速列车的结构特点
7.4.2 高速列车的优势
7.5 城轨列车
7.5.1 城轨的类型
7.5.2 城轨列车的组成与技术参数
7.6 磁悬浮列车
7.6.1 磁悬浮列车的种类
7.6.2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原理
7.6.3 磁悬浮列车的组成
7.6.4 磁悬浮列车的优势
7.6.5 磁悬浮列车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7.7 BRT
7.7.1 BRT的定义
7.7.2 BRT的组成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已形成了以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组成的一个综合交通网络。载运工具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载运工具上的运用,涌现出了各种新型的载运工具,迫切需要从事交通运输的专业人员对各种载运工具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特编写此书。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的要求编写的。本书主要讲授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五大载运工具的基本类型、构造、原理和应用等知识。
为了阐明有关理论和实践技术的联系,书中给出了一些必要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并尽量使这些资料能反映目前载运工具的技术水平。本书力求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选材注重少而精。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师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由鲁植雄主编,薛金林和高强任副主编。其中第4章由南京农业大学薛金林编写、第5章由南京农业大学高强编写,其余章节由南京农业大学鲁植雄编写。参加本书文字及图片资料整理工作的还有陈明江、赵兰英、张集乐、袁越阳、王文伟、田丰年、类雪、周克林等同志。
本书由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李旭宏教授主审。
本书编绘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和维修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并参考了许多名家的著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谬误和疏漏之处,诚恳欢迎使用本书的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衣、食、住、行列为生存的四大基本要素,交通运输承担人员流动与物资流通双重职能,是参与社会精神及物质财富创造的重要环节。运输生产的目标不在于改变载运对象的性质和形态,而是通过位移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
由于交通运输是使用各种载运工具(火车、汽车、船舶和飞机等),使运输对象货物和旅客实现地理位置(空间)上的转移,所以载运工具是使运输对象空间场所移动成为可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实现运输的工具和载体,是交通运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1)社会作用
交通运输设备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每一次新的革命性运输设备及其对应交通方式的出现,都会导致社会的进步,如近代铁路的出现,导致了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由沿江海向内陆的转移;飞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地域的时空界限;高速公路与汽车,使城市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可以说,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必须有一个配套的现代交通体系,而交通运输设备则诠释了现代交通体系的物质内涵,而且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适应与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