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新编宗教史话

发布时间: 2010-08-13 03:25:14 作者: kind887

 新编宗教史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648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210027432
条形码:97872100274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作者编写的这本宗教史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用史话形式、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详实地介绍了这三大宗教的教义、教派、教规、礼仪、经典、宗教神学和文化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宗教。
宗教史总是同民族史和社会发展史紧密联系。作者在阐明这三大宗教史的同时,还比较简要地介绍了犹太、阿拉伯、波斯等民族的发展史,以及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区史。其中还包括与这些民族和宗教有关的许多神话传说、人物传奇、社会逸事,以及许多小姐澜壮阔的宗教起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利用史话形式写来写宗教史,是作者进行的一种大胆的尝试,以使宗教史摆脱传统的对历史资料的累赘的铺陈和学究式的对学术观点的枯燥的论证。因此这部史话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同时,又不偏离历史的真实。但愿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作者简介 张文建,1941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铜山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外贸翻译系阿拉伯语专业。
1965-1979年,先后在国务院对外文委和新华通讯社从事阿拉伯语翻译与调研工作。1979-2001年,在国家文化部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工作。其间先后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文化二秘、驻科威特大使馆文化专员、驻摩洛哥大使馆和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并在国内多年担任文化部主办的《中外文化交流》杂志常务副主编。
出版著作有《宗教史话》,《阿拉伯电影史》,世界宗教史话丛书三部,即《信仰战胜苦难》犹太教、《天国之道》基督教、《信主独一》伊斯兰教,《走近非洲屋脊》和《走近阿拉伯》,主要译著有《布尔吉巴总统回忆录》、《犹太通史》和《阿拉伯哲学》。
媒体推荐 序言
人们生活在一个现实与梦幻相交织的时代。现实呼唤人们要严肃地正视人生,把握自我。梦幻却又诱使人们对现实产生怀疑,以致迷惘和困惑。
一个人不能无信仰而生活。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群来说,最可怕的是失去信仰。这里所讲的信仰是理性信仰,即信仰一种强大的精神、一种崇高的思想、一种先进的理论,甚至一位伟大的人物。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支柱,便失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其结果,要么是百无聊赖,混世偷生;要么就无法无天,对社会和人类制造破坏和灾难。失去信仰就等于失去灵魂。信仰能使人无悔无幻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支撑和推动人去有意义地生活、工作和创造,以达到所企望的人生目标。
真正的信仰,在于肯定和实现人的价值,使人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人类的信仰包括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理性信仰,是根植于人对客观真理的顿悟和体验而产生的一种真知和确信。非理性信仰,是基于人对某种神秘力量及其权威的盲目屈从。而宗教信仰,则是介乎于这两者中间的一种特殊的信仰。
宗教的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它同科学是矛盾的,但又不能简单地与迷信画等号。对于某些不受封建教会权力控制的世俗性宗教,其信仰中无不包含着某种客观的真理。但总的说来,宗教强调人对神的旨意和权威的屈从与崇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理性的自由发挥。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保守的、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说穿了,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①人类祖先最初是不信神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宗教。只是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原始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通过劳动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发展。他们在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对外部世界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不可理解,便在他们头脑中产生出一种神秘而虚幻的观念。这种愚昧的观念认为,在人之上或人的周围,一定存在着一种超然的神力,主宰天地间的一切。由于人类对于这种外部的力量无法控制,就把他们得福避祸的希望寄托在渺茫的自然神的意志上。于是,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对各种自然力、自然物,以及各种动物的精灵进行崇拜。这就形成了人类最原始的宗教观念,被称之为原始宗教或自然宗教。
原始宗教的产生,是人类思维能力进步的最早标志。它包含着人类祖先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原始宗教的某些活动,如图腾崇拜,它以某种植物或动物为标记,把整个氏族、部落团结在一起,增强了人类同大自然做斗争的能力和力量。同样,原始宗教的信仰,利用人们对超自然神的迷信和恐惧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起到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原始宗教进一步发展中,这种超自然的神力,在不同的部落和民族那里,经过了复杂的“人格化”。结果出现了为数众多、形态各异的“神”。这样,原始宗教便由自然宗教进化为多神教。
……
编辑推荐 作者编写的这本宗教史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用史话形式、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详实地介绍了这三大宗教的教义、教派、教规、礼仪、经典、宗教神学和文化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帮助读者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宗教。
宗教史总是同民族史和社会发展史紧密联系。作者在阐明这三大宗教史的同时,还比较简要地介绍了犹太、阿拉伯、波斯等民族的发展史,以及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区史。其中还包括与这些民族和宗教有关的许多神话传说、人物传奇、社会逸事,以及许多小姐澜壮阔的宗教起义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利用史话形式写来写宗教史,是作者进行的一种大胆的尝试,以使宗教史摆脱传统的对历史资料的累赘的铺陈和学究式的对学术观点的枯燥的论证。因此这部史话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同时,又不偏离历史的真实。但愿这种尝试是成功的。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犹太教
 第一章 犹太史初
 第二章 浪迹迦南
 第三章 埃及奴隶
 第四章 流浪岁月
……
文摘 书摘
以色列人为摩西哭丧30天后,在约书亚带领下,从尼波山区挺进到约旦河东岸安营扎寨,休整三天,准备渡河围攻耶利哥。
耶利哥是约旦河西岸第一座大城邑,是进出迦南的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设防坚固。
约书亚派出两名探子于夜间渡河摸进耶利哥,窥视城内设防虚实。
这两个以色列探子于黎明前翻过城墙,摸进一个名叫喇合的妓女家中。这个女人虽然很风流,但心地善良。而这两个以色列探子因有重任在身,也无心上床跟这个浪女寻欢,便开门见山将来意明告喇合。
喇合为了保护这两个人的安全,便让他们上了房顶,藏身在麻秸堆里。
耶利哥城王闻讯派人闯进喇合家,逼她交出以色列探子。喇合机灵地应付着,将来人骗走。
喇合爬上房顶,对这两个探子说:
“现在全城的人都害怕你们以色列人攻城。眼下城内兵力很弱,无法抵挡住你们的进攻。快回去禀报你们的大王,早日发兵攻城!”
这两个探子感激地说:
“多谢你的大慈大悲,求你想法让我们安全地出去,并要保守这
件事的秘密。当我们攻城之时,你把一个红布条系在窗口上,就会保证你的安全。”
在这两个人起过誓后,喇合用绳子将他们从窗口坠下去,落在城墙外边。趁着天黑,他们急速返回大营向约书亚报告所探听的消息。
再说约书亚率军在约旦河畔安营,为观察水情等了三天。第四天早晨开始渡河。
《旧约圣经》的神话传奇,又对约书亚率以色列人渡河制造了一次天助弱兵的神迹。
当抬约柜的祭司一下河,汹涌的河水便立刻沉下去,露出坦荡的河床。当他们走到河中央,便按照约书亚的吩咐,取来12块石头放在约柜周围,原地不动。当大队人马全部上岸时,他们才开始走向岸去。一踏上岸边,河水就滚滚涌出,恢复了原态。
这一天是正月初十,以色列人顺利渡过约旦河,挺进到耶利哥城东侧的吉甲安下大营,守逾越节。他们开始饱餐迦南地出产的麦饼和水果,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准备攻城。
耶利哥城门紧闭。
约书亚把以色列人组织起来,排着整齐的队列,绕着城墙转圈圈。武士们手持兵器在前,后面跟着七个祭司吹号,抬约柜的人在其后,再后面是成群结队的百姓。
以色列人的围城大军宛如一条长龙,每天绕城一周,作出示威姿态,一直转了,六天。
到第七天早晨,约书亚喝令祭司队号角齐鸣,众人狂呼大喊,猛烈地撞击城墙。只听“轰隆”一声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