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页码:674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536034717
条形码:97875360347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世界史记载的世界,是一个不完全的世界,二十四史记载的中国,是一个不完全的中国。
就像花卉中有野花和家花一样,人类文化也是有“野性”与“驯性”之分的。二十四史记载的基本上是在温室效应下豢养长大的、以封建礼制为代表的“驯化文化”,而那些在风霜雨雪下挣扎成长的、以巫傩文代为代表的“野性文化”,则被湮没在野草荒烟之中了。中国人长期把“驯性文化”当作了中国文明之源,孰不知这是完全违背历史规律的。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曾经说过:“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这“文明社会的一切要素”,就是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
林河先生写这本书完全受益于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理论”:驯化稻之所以无法再增产,完全是驯化过度的结果,要想进一步增产,就必须在驯化稻中注入野生 稻的野性基因,获得远缘杂交优势,形成良性组合,恢复它的野性活力。这一科学论断启发了林河先生;人类文明不也是如此么?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进步,都是人类文化基因性组合的结果,反之亦然。
探讨人类文明的文化基因,对探讨人类的和平进步将产生巨大的催化作用,对正确地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起到振聋启聩的影响。本书关于“野性文化”的阐述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存在于野性文化之中”、“中华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一万年”、“中华文明之源不在黄河而在长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等论点,将使你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总之,这是一部中国人及世界华人不可不读的奇书,是一部全人类都值得一读的奇书。
作者简介 林河,本名本鸣高,北京鲁迅文学院毕业,曾任《楚风》主编,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等职,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离休后,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任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或出版过数百万字的作品,其学术著作曾获北京《民间谅化坛》“银河奖”一等奖及其他学术奖十余次;曾应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之邀赴日本讲学及访问,社会兼职有: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傩戏学会等学会理事及云南彝州楚雄师专荣誉教师等。主要著作有《九歌与远湘民俗》(上海三联书店)、《傩史——是中国傩文化概论》(台北东大书局)、《古傩寻踪》(湖南美术出版社)、《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林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等。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多元的中国,多元的文化
第二节 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
第三节 巫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库
第四节 “巫傩文化”与“圣贤文化”的比较
第五节 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巫文化
……
文摘 书摘
云南茂顶族的猎,在半路上见到一群水獭,口中都含着一条大鱼,并把鱼堆放在他们的“石柱诅盟”的祭坛上,然后继续去捕鱼,直到鱼堆得相当多了之后,便全体都围住鱼堆,举手投足,人立而舞,与人类祭祀神灵的活动非常相似。茂顶族人便认为是遇上了“水獭祭天”的好兆头。这一年,他们的狩猎与庄稼也格外丰收。于是,他们便兴起了“剽牛祭天”的习俗。而后,独龙族在向茂顶族承袭了“剽牛祭天”的风俗的同时,也承袭了“水獭祭天”这一故事。在今日的独龙江流域,人们也偶尔还能遇到“水獭祭天”的场面。关于“水獭祭天”之类的动物行为,两千年前的中国古籍就已有记载了。《周礼王制》有“獭祭鱼,然后虞人人深梁”,《月令》有“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的记载,只是很少引起人的注意罢了。
占山为王的猴群,猴王的威信极高,一般的猴子都要向猴王讨好卖乖,服从猴王的命令,母猴们也会翘起尾巴让公猴王闻它的生殖器以表示效忠。而人类社会中,首领与族群之间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
非洲的黑猩猩在暴雨天遇到炸雷闪电时,母猩猩会带着幼仔爬上树去躲雨,而公猩猩们则赶快上树去折下一枝大树枝,拿着它在头顶上旋舞,高声喊叫,并有节奏地摇晃身子跳起“猩猩舞”。然后,成群结队地拖着大树枝沿着山岗冲上冲下,不停地呐喊摇晃,向风雨示威,直到风雨消散、雷电停止,公猩猩们“驱赶风雨”的神秘歌舞才会停止,而民间的巫师中也有“呼风唤雨、驾雷御电”的巫术。
上述的“动物行为”与人的“巫术行为”为什么会这样的相似呢?虽然动物的行为都出自本能,但是,当人类步入“巫文化”时期后,有没有继承“动物行为”或模仿“动物行为”
的可能呢?在我们的现代科学中,仿生学的位置还是那么地重要,不懂科学的原始人,在他们的“巫文化”中,会不会更需要依赖于仿生学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很好地解答。
在上述的类似人类“巫术活动”的动物行为中,发生得最多的是对自然现象的本能反应,而不是对动物灵或植物灵的崇拜,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也和猿类“迎日”,狼类“迎月”或黑猩猩“驱赶风雨”近似?是不是人类对“无机的”自然界的敏感远比对“有机的”动、植物的敏感要强烈些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进入了本章的主题——人类在迈开改变人类命运第一步的时候,最早的“巫文化”就有可能是“自然灵崇拜”了。
关于“巫文化”起源的课题,世界上的专家学者都很重视,且已争
……